词条 | 大河村遗址 |
释义 | § 简介 大河村遗址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最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已约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房基所仅有。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 发现 大河村遗址是黄河流域又一处新石器时期的远古村落,它位于郑州市东北,柳林乡大河村西南约1公里的慢坡岗上,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河南省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 1964年秋,杨槐村的一位村民在这片阳光灿烂的慢坡土岗上挖红薯窖,他一锹一锹专心致志地向下挖,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每年都这样做,但是这一次却出现了意料不到的大事,震动了中国考古界,令人无不感到惊叹。当这位农民挖下两米深的时候,铁锹突然碰到一件金属器。他蹲下身子,用手翻刨,发现原来是一面带有纹饰的铜镜。出于好奇,他继续向下挖,结果挖出一座古代墓葬。他这时才感觉事关重大,立即带上铜镜来到郑州市博物馆,报告了铜镜的出土情况。 经文物部门鉴定,这是一面唐代铜镜。为了弄清墓葬的详细情况,郑州市博物馆派李昌韬等人前往调查。他们在出土唐墓的土岗中部,发现一条西南至东北流向的古河道,将土岗切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便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后经过仔细勘察,又意外地发现地面上散存着大量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片、红烧土块和残破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而在陶片中又发现一些色彩明艳的白衣彩陶。据此,他们初步将其断定为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2年春,李昌韬等人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再次对这片遗址进行了复查,发现遗址东半部已被农民平整土地所破坏,露出散存的丰富遗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带有清晰木柱、横木及芦苇束痕迹的红烧土块和大量的白衣彩陶片。 红烧土,是考古上的术语,指被大火烧烤后陶化的土块。白衣彩陶,是一种带白色釉衣的陶器,这种陶器很少见。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现,立刻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抢救性发掘。这年10月,李昌韬和郭愚夫对遗址进行了小面积的文物钻探和试掘,结果在岗脊最高处发现大片红烧土堆积层,红烧土上清晰地保留着木柱和横木的印痕,根据经验他们知道这附近一定有古代房基和陶窑。 1972年10月10日,发掘队把目标选在岗脊最高处进行试掘,当发掘到近1米深时,在探沟的南段发现几段红烧土墙,有的向东延伸到探沟外,有的呈拐角形向南延伸。红烧土墙内布满木柱和芦苇束痕迹,墙壁内外两侧均涂抹沙质细泥墙皮。这些房基上面堆满木材、红烧土块、竹篾等房屋倒塌后房顶和墙体的堆积物。这是一重要发现,可以初步断定这里是一处原始部落的建筑基址,而且估计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李昌韬带领考古队将这些残留的堆积物一点点清除掉,房屋的轮廓便清楚地呈现出原形。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每个人都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此后,自1972年到1987年,李昌韬率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在大河村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一干就是15年。经过钻探获知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厚达7米,最深至12.5米,为郑州附近规模最大、堆积最厚的古代遗址,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二里岗四个时代的堆积,前后延续时间长达3300年漫长的岁月。发掘队曾先后对其进行了21次发掘,揭露面积达5000平方米。大河村的发现震惊了学术界,是黄河流域又一文明遗迹的再现。 大河村的发掘,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工程,从1972年10月至1984年年底,考古队前后连续发掘19次,共开探方50多条,但是由于大河村地下水位高,而周围多为稻田,每次发掘至地表0.8米—2.5米时,地下水就喷泉似的向上涌,工作被迫中断,成为困惑发掘工作的重要原因。李昌韬为此十分苦恼,想了多种办法继续下挖,但是终究没有挖到底。他们发掘最深的一条探方达到9.7米,考古队一边用抽水机向外排水,一边向下深挖,最后还是因为水量过大而停止发掘,所以考古队始终对于大河村遗址下部地层堆积情况和早期文化内涵不甚了解。 这种情况引起考古学界和各级领导的关注,他们一再到大河村视察、参观,提出很多良好的建议,希望考古队克服困难,把大河村遗址发掘到底,对大河村的性质作一全面的解剖。李昌韬和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在一起经过多日的研究后,制定出一个全面周密的工作计划,于1985年3月开始进行深方发掘。他们选择出土遗迹较为丰富的几个探方,将其连成一体,在此基础上向下深挖,面积共计961平方米。为防止塌方和便于出土,考古队计划把口部至底部分为五级台阶式向下递进。 发掘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汹涌的地下水,为此考古队借来两部发电机、七部定点机。定点机分别安装在第二、三、四级台阶周围,这样不仅可以将探方内的水及时排出,而且还可以把探方四周的地下水截住不往探方中渗入。发掘至浅层位时,进行还比较顺利,地下水一直低于工作面以下0.8米,但是越向下深入,困难就越大,简直让人感到束手无策。当探方挖到10米深时,由于文化层内含沙量过大,土质较松散,再加上地下水量过大,因此几天之内接二连三出现塌方事件。为此李昌韬只好改变原计划,临时决定缩小发掘面积,将原1.5米的第五层台面增宽到3米,使最下层的发掘面积由原来的11米×11米改为8米×8米。 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两次到大河村参观,那时正是发掘的紧张阶段,我每次看到李昌韬时,他都是正在探方中忙活着,不停地跳上跳下,挥动着双手向周围喊着什么,像是在指挥大兵团作战。那时我刚调入河南省博物馆工作,对于发掘还不甚了解,但是知道他一定是在指挥排水工作,因为坑位中的水已经漫至第五台阶的边缘,甚为危急。探方周围挖出的土堆积如山,如崖似壁,几部抽水机不停地工作着,抽出的水和挖出的泥搅成一团,像小河一般四面流淌,处处都十分难走。我爬上高高的土堆,向探方中观看,水位上升很快,坑下的人正在紧张地想办法往外排水。 在我计划写仰韶文化时,曾采访了李昌韬,他已经结束了大河村的发掘工作,在编写《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他仍然是异常繁忙。他的案头摆满成堆的发掘资料,我们见到他时,他正伏案整理。我讲明来意,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向我讲述了一些往事。他说他当时的精神压力很大,整个考古界都在注视着他的动态,什么样的议论都有,他似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不论发掘结果如何,他都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坚持到底。 那次的发掘一直到5月初才结束,终于在挖掘到12.5米深时见到了生土,李昌韬率领考古队成功地完成了深层探方的发掘任务,解决了十余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地层问题。李昌韬带队在大河村工地坚守38天,从没有回过家,考古界的同行都开玩笑地戏称他为“大河村长”。[2] § 门票价格 门票:10元/人 § 交通提示 交通:乘308路公交车可到。 § 相临景点 白沙湖 新郑 巩义石窟寺 黄河游览区 少室阙 太室阙 郑州商城遗址 北宋皇陵 汉霸二王城 启母阙 环翠峪风景区 官渡古战场 神仙洞 郑韩古城 刘禹锡墓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 郑州市森林公园 郑州城隍庙 古荥冶铁遗址 黄治三彩窑址 后周皇陵 新郑博物馆 欧阳修陵园 登封 虎牢关 蒿山 “二七”纪念塔 杜甫故里 打虎亭汉墓 飞龙顶 大河村遗址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 河南博物院 花园口 黄帝宫 黄帝故里 黄河博物馆 黄河大观位 吉鸿昌墓 纪公庙 康百万庄园 裴李岗遗址 三皇山 商城遗址 宋陵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