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江健三郎
释义

§  简介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o oe) ,男,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访问过中国、东欧、西欧、苏联、美国等地。1960年加入青年日本之会。1974年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

1994年瑞典科学院因他“开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的新道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同年10月15日,他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他的日本最高文化奖,作为“战后的一位民主主义者”,他无法接受天皇授予的“国家荣誉”——文化勋章。[1]

§ 个人经历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

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

1944年丧父。

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

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

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

1958年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

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1961年,他以右翼少年刺杀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的事件为题材,写了《十七岁》和《政治少年之死》两部小说,通过对17岁少年沦为暗杀凶手的描写,揭露了天皇制的政治制度。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

1999年,他推出长篇小说《大翻身》。[1]

§ 作品风格

大江健三郎在创作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写作方法受现代主义影响。出版有《大江健三郎作品集》(全十二卷)。他的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和瑞典文,作品主要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

他的作品描写的主要舞台都是被称为“山沟村庄”的故乡四国的茂密的森林。在《万延元年的足球》、《同代人的游戏》、《给令人怀念的一年的一封信》等主要作品都一再出现故乡的森林。这两种“个人的”体验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起点,并编织出宇宙和神话的文学世界。

大江虽着眼于重视对家庭和村庄这种“小世界”的描写,但他的目光一直盯着核和地球环保等人类当前面临的“大课题”。大江已完成长篇巨著三部曲《燃烧的绿树》。[1]

§ 代表作品

《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

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成。大江健三郎生有一残疾儿子,后去广岛搞社会调查,对原子弹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触。小说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以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小说获日本第十一届新潮文学奖,并因这部作品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2]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写两兄弟回四国山村故园寻根,却发现这个山村仍陷于百年前(即万延元年)农民起义的影响中。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获日本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奖和诺贝尔文学奖。[3]

其他代表作

小说《饲养》

小说《青年的污名》(1959年)

小说《十七岁》(1961年)

小说《政治少年之死》(1961年)

小说《M/T与森林的奇怪故事》

小说《空中的怪物阿归》

小说《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73年);

随笔《核时代之想像力》、《广岛笔记》、《冲绳笔记》等。

§ 婚姻家庭

父亲

大江好太郎,著名武士。

妻子

伊丹缘: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1960年结婚。

儿子

共有三个孩子,长子大江光,出生于1963年,因先天性头骨缺失痴呆,正因为长子的残疾引起大江健三郎对核战争的思考,创作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

§ 人物评价

大江健三郎

大江对传统文化十分执著和尊重,从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汲取营养,很好地继承并大量使用了自《竹取物语》(859—877年间)延续下来的象征性技法和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位战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异常热情地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予以吸收,显现出一种“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创作活动不仅面向日本和东方,同时也面对世界和现代。

瑞典文学院认为,大江在其作品中“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了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作者在把现实引入小说的同时,致力于非现实性的虚构(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玄虚),两者之间既截然分明,又随意重叠,而将这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则是大江氏从日本文学传统中继承下来、又具有浓郁个人特色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幽玄)。在这个独特、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出生于森林之中的大江氏似乎对森林情有独钟,在诸多以森林为舞台的小说中,大量导入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和日本神话的象征性,意在把现实中的神话意义剥离出来,好像在有意印证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论点——出自森林的是生命,回归森林的则是完成了的死亡。其实,这是作者在人为地拉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用虚构这一形式来表现和渲染潜于表层之下的现实。

§ 相关信息

由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等人发起的“再见核电站、1000万人联署活动”2012年2月11日在涩谷区代代木公园集会,聚集1万多人参与活动与游行。

大江致词表示:“政治家、官僚和企业家随随便便地就打算重新启用核电站,我们必须站出来反抗”。

积极推动反核的男星山本太郎也赶到现场,带领全场呼喊“反对核电站”、“保护孩子们”、“反对重启核电站”等口号。

带着孩子从福岛到东京避难的主妇增子理香,上台致词时讲到孩子不禁哽咽。她表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孩子,希望给孩子一个有梦想有希望的未来。[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