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景钺
释义

张景钺张景钺(1895~1975)中国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江苏武进县,1895年10月29日生于湖北光化县。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0~1926年赴美国留学,于芝加哥大学学习植物形态学,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东南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植物学报》副主编等职。在高等学校任教多年,长期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培养了大批生物学人才,特别是在植物形态学方面许多专家,如严楚江、徐仁、王伏雄、李正理等都是他的学生,为中国高等学校生物学教育做出了贡献;对植物器官组织的生长、分化与发育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编写《植物系统学》一书,发表《蕨的根状茎组织起源和发育》、《被子植物苗端原生韧皮部的分化》等论文。

§ 生平简介

张景钺,字岘侪,1895年10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苏省武进县。他年幼丧父,家境不宽裕,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和勤奋好学的作风。1922年时的清华学堂

1916年,他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市圣雅各中学。当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1920年毕业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学系学习。1922年又入该校研究生院当研究生,师从著名植物形态学家C.J.张伯伦(Chamberlain),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秋回国,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次年兼任系主任。1928年,东南大学改名中央大学,张景钺任该校理学院生物系(后改为植物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931年,到英国利兹(Leeds)大学深造,在著名的植物解剖学家J.H.普利斯特利(Priestley)指导下从事植物解剖学研究工作。同年,又赴瑞士巴塞尔(Basal)大学学习,在植物学教授薛卜(OttoSchoepp)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次出国进修,扩大了他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术造诣和水平。

1932年从欧洲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因为张景钺和原来的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陈桢都较晚到校,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主任已由李继侗担任,所以陈桢和张景钺就没有再担任系领导职务。不过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从校领导到各校的教职工,都精诚团结,亲密无间,使西南联合大学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1945年日本投降,各校准备分别复员返回平、津。张景钺在复员前已去美国加州(California)大学进行一年的学术访问。1946年回国后仍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并曾兼任理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景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

张景钺对党忠诚,一贯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他曾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化大革命”时期,张景钺遭受迫害,1968年在病中还受到批斗,从此卧床不起,于1975年4月2日逝世于北京大学燕东园38号。

§ 科学贡献

张景钺早年从事蕨的解剖学研究。蕨蕨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省和世界各地,它的嫩叶可食,称为“蕨菜”,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1926年他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报告《ContributionfromtheBiologicalLaboratoryofScienceSocietyofChina》2卷4期上发表的《蕨茎组织之研究》一文,是中国植物形态学研究方面最早的一篇学术论文。

1927年,他的博士论文《蕨根茎组织的起源和生长发育》(O-riginanddevelopmentoftissuesintherhizomeofPterisaquilinaL.)(后来改名为PteridiumaquilinumL.)在美国《植物学杂志》发表。张景钺在论文中证明蕨根茎的中柱类型属于“多环中柱”,结构比较特殊。这篇论文发表后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和重视,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1929年,他发表了《河北新异木》(ANewXenoxylonfromNorthChina)的论文,表明他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大,从研究现代植物跨入了古植物学的领域。

1934年,他又在《中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植物徒手切片法》一文。这虽然是一篇科学普及性的文章,不过从当时国内大学和中学的仪器设备情况来看,具备切片机和能够制备显微制片技术的学校很少,为了补救多数学校不能进行实验的缺陷,张景钺及时介绍和提出了徒手切片法,需要的工具只是一把中式锋利的剃刀或新的安全刀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很多大、中学的教师能够较快地掌握简易可行的切片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实习或实验时能够看到显微镜下的细胞,这对当时中国植物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从1937年起,张景钺又把研究工作向生理解剖学和实验形态学方面开拓。当年发表的《被子植物苗端原生韧皮部的分化》一文,对植物组织的起源和分化作了精细的观察和介绍,可以说是中国发育解剖学的早期研究成果。

1937年稍晚发表的《黄豆茎叶在不同光强度中生长与分化》和1938年发表的《光强度对白芥菜SinapisalbaL.茎干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与巴塞尔大学薛卜教授合作)两篇论文,则是中国生理解剖学和实验形态学最早的研究文献。

张景钺科学论著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特别是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对于这些学科在中国的开拓和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开端,起了表率和示范作用。

§ 办学育才

早在30年代初,张景钺就与钱崇澍、胡先骕、陈焕镛、李继侗等老一辈的植物学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该学会从1933年8月在四川重庆成立后,张景钺长期被选为书记、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植物学报》主编等职务。他一贯认真负责,积极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在参与组织和领导学术交流、协调科研工作以及普及植物学知识方面做了许多坚实的工作,对中国植物学会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

张景钺热心教育事业,在他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的30多年时间里,总是兢兢业业,不顾辛劳,倾注主要精力于生物系的建设。他深切了解师资是办好教育事业的关键,因而经常重视并注意引荐、聘用和选拔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到系里工作。在他的诚心招揽和聘请下,国内不少著名的生物学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生物系执教。他为人谦逊,善于团结同行科学家,跟大家友好合作共事,同心协力办学,使生物系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工作也得到不断发展,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生物系招生人数逐年扩大,到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每年招生人数都超过100人,在他和全系师生的努力下,生物系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张景钺一生辛勤教学近40年,他诲人不倦、谆谆善诱的教育家风度,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广泛敬仰。在教学中,他既重视基础理论,也重视生产实践。尽量采用中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符合本国实际的教材,并经常亲自带领师生进行野外实习和生产实习,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1940年秋,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为学生开了共同必修课“普通植物学”,这是一门全年课程,讲授量较重。这一课程的讲授和讲义的编写是由李继侗、张景钺、吴韫珍三位教授分工负责的。李继侗负责植物解剖和生理学部分,张景钺负责形态学(或隐花植物学)部分,吴韫珍负责分类学(或显花植物学)部分,三位教授都如期执行了计划。编写出的讲义由听课学生分头用钢板刻写,油印成为第一本教材。后来,张景钺编写的植物形态学部分于1957年改名为《植物系统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65年,由张景钺和梁家骥共同编写的《植物系统学》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又于1978年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印发行,在中国广泛应用。他根据长年教学积累资料编写的《植物系统学》一书,文字简炼,概念明确,图文并茂,已成为植物系统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文献,并被评为优秀教材。

多年来,他已培养出一批植物学不同领域,特别是植物形态学、解剖学方面的人才。他的学生遍布中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产业部门,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中国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如严楚江、唐耀、徐仁、王伏雄、吴征镒、孙兆年、李正理等,都是出于他的门下。

§ 个人简历

1895年10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

1914—1920年在北平清华学堂学习。

1920—192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学习。

1922—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5—1931年任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

1931—1932年在英国利兹(Leeds)大学植物学系和瑞士巴塞尔(Basal)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32—1945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5年赴美国加州(California)大学学术访问。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院长。

1949—1975年任北京大学植物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为生物系)教授、系主任。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大学燕东园逝世。

§ 主要论著

1ChangCY.Apreliminaryreporton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tis-suesintherhizomeofPterisaquilinaL.ContrBiolLabSciChina,1926,2(4):1—8.

2ChangCY.OriginanddevelopmentoftissuesintherhizomeofPterisaquilina.BotGaz,1927,83(3):288—306.

3ChangCY.AnewXenoxylonfromNorthChina.BullChinGeolSoc.1929,8(3):243—255.

4张景钺.植物徒手切片法.中国植物学杂志,1934,1(1):90—93.

5ChangCY.DifferentiationofprotophloemintheangiospermshootApex.NewPhytol,1935,34(1):21—29.

6ChangCY.Resincellsinapine.BulletinoftheChineseBotanicalSocie-

ty,1936,2(1):43—44.

7张景钺.黄豆茎叶在不同日光强度中生长与分化.科学,1937,21(4).

8ChangCY,OttoSchüepp.DerEinflussderLichtintencitaaufWa-chetumundDifferenzieiuingdesSprossesvonSinapisalbaL.VerhandlungendesNaturforschenenGesselschaftinBasal,Band49,1938:(49).

9张景钺,孙兆年.天南星营养苗叶的形态与发育,(特别有关芽鳞和营养叶的发育).北京: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48:109—182页.

10张景钺.植物系统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7.

11张景钺.梁家骥.植物系统学.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12张景钺.梁家骥.植物系统学.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 相关词条

钱寿易夏行时张福范刘作霖李延直

李乃暨汪受衷张哲民徐以枋张乃华

§ 参考资料

1、中国建筑年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http://www.people.com.cn/GB/keji/25509/29829/2104085.html

3、张景钺.植物系统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