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祥熙 |
释义 | § 简历 孔祥熙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清光绪六年八月初七)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 1901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研究生院。辛亥革命后,曾任山西都督阎锡山的顾问。 1924年赴广州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 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之后赴南京,历任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1939年,经王正廷推荐,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但由于对此兴趣不大,始终没有参加过国际奥委会的活动。 1948年赴美国定居。 1955年8月宣布辞去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职。 1967年病逝于纽约。[1] § 生平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清光绪六年八月初七)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其父亲孔繁慈,是清末贡生,早年做过票号生意,后开办私塾授课。其母亲庞氏,知书达礼,在孔祥熙4岁时,就亲自教他诵读《三字经》、《论语》,为其启蒙,但不幸于1886年病逝。 1900年,孔祥熙因为毕业成绩优异而被潞河书院推荐往美国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继续深造。次年秋,孔祥熙抵达位于美国中部俄亥俄州的欧柏林大学,主修理化课程;两年以后,又兼习社会科学。1905年夏,孔祥熙从欧柏林大学毕业,又考入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并于两年后荣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孔祥熙考入耶鲁大学不久,曾赶往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拜见途经那里的孙中山。向孙中山发誓要追随其从事革命工作,并要求加入同盟会。孙中山欣然应允。 孔祥熙 1907年秋,孔祥熙学成归国,直接返回太谷故里,创办了当地第一所中学“铭贤学校”(英文名为Oberlin Sansi Memorial School,是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他自任该校校长,兼教史地、体育,并四处聘请外国传教士及其他人才为教师,开设数学、生物、矿物、国文、音乐、经史等课程,培养德、智、体均衡发展的新式人才,从而为太谷教育事业的近代化作出了一份不菲的贡献。 1908年,孔祥熙和其在潞河书院就读时的女同学韩玉梅结为夫妻。 1912年,当他看到火油已成为中国百姓夜间生活照明的必需品时,立马判定经营火油生意有厚利可图,于是设立祥记公司,向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40万银元作为保证金,取得了在山西全省经销亚细亚“壳牌”火油的总代理权。从此,孔祥熙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每年都能通过经销“壳牌”火油获取一笔丰厚的利润。 在孔祥熙开始走上经商致富之路的得意时刻,他的结发妻子韩玉梅因染上肺病而撒手西去。这一意外的打击使得孔祥熙一度悲痛不已,意兴阑珊。偏偏在这个时候,国内政治形势又因为袁世凯镇压了孙中山等人领导的“二次革命”而日益恶化。于是,孔祥熙只好压抑丧妻之痛,追随孙中山前往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在协助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的过程中,孔祥熙结识了著名华侨资本家宋耀如的长女、时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宋蔼龄。两人于1914年春在日本横滨结为夫妇,并在1915至1921年间陆续生下两双儿女,即长女孔令仪、长子孔令侃、次女孔令伟(原名孔令俊)、次子孔令杰。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后,孔祥熙极力劝说时任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到南京投靠蒋介石,为其当家理财,并和夫人宋蔼龄一起促成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事。从此,他的政治命运便和蒋介石紧密联系在一起。 孔祥熙和希特勒 1933年3月,孔祥熙从欧洲回国,随即于4月初出任中央银行总裁,积极协助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实施废两改元,以在中国确立统一的银本位币制。同年10月,因为反对蒋介石不顾财政困难任意增加“剿共”军费等原因,个性刚烈的宋子文毅然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职务。蒋介石随即敦促孔祥熙接任这两个职务,以为他发动“剿共”内战提供财政支持。孔祥熙假意推辞一番后,先于10月底就任行政院副院长,又于11月初就任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从此,他掌握中国财政金融大权,长达11年之久。 1947年秋,孔祥熙以陪护宋霭龄治病为由,由上海赴美国纽约定居,从此再未踏上中国大陆一步。两年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亡,蒋介石率残兵败将退踞台湾。又一年,蒋介石宣布复任“总统”之职,并聘孔祥熙为“总统府”资政。12年后,孔祥熙因思念中华故土,由美国赴台北定居至1966年。同年,他改变在台北颐养余年的初衷,飞返美国求医。 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因突发心脏病在纽约去世,享年87岁。[2] § 从政经历 孔祥熙和夫人 1926年孔祥熙回广州,任国民政府广东省财政厅长,兼理后方财务。 1928年孔任南京政府工商部长。1930年改为实业部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孔祥熙亦同时请辞。1932年奉命到欧美考察,同时秘密向德国、意大利购入武器。 1933年4月回国后,被任为中央银行总裁。同年10月,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由孔祥熙同时兼任行政院副院长及财政部长。之后孔祥熙一路担任财长一职,直至1944年。 孔上任财长初期,即以改革税收,加强以财政控制地方和减轻民困;同时改组银行体系,透过增加资本,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置于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控制之下;然后再改革币制,以法币取代银本位,制止白银外流;此外还整理了政府的债务。此等举措,使国民政府得以以国家资本控制金融市场,不但为当时的军事行动提供财源,亦为之后抗战提供财政基础。 1936年西安事变时,孔祥熙力主和平解决。抗战开始以后,孔更曾一度任行政院长。抗战初期各界对孔的财政政策尚无大怨言;但到了抗战后期,民间对孔祥熙及其家属亦官亦商,利用权力进行投机及发展私人资本大感不满。而美国人亦留意到孔家不正常的敛财手法。1944年傅斯年在参政会上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发难,揭发其在发行美金公债中贪污舞弊。不久,孔被免去财政部长职位。1945年孔再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及中央银行总裁。1947年以宋霭龄病重为由赴美国定居。1948年辞去最后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职。[3] § 经济思想 孔祥熙传记 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可归纳为发展实业论,银行论,货币论和财政论四个方面: 发展实业论 孔祥熙自称在美国留学时即抱定了"提倡教育,发展实业"八个字的"救国志愿".1928年4月任工商部长后,他发表了《工商行政宣言》,1930年12月孔祥熙任实业部长后,又发表《实业行政宣言》,提出施政纲目33条。纲目中提到的实业范围为"工商农林渔牧矿垦各业"。总的目标是:"政府首当实施林垦政策,开发东北西北西南各省荒地,移民殖边,以裕民生而固国防,俾人口得平均分配,地力得广泛利用.更应奖励农林渔牧,开发矿藏,使地无弃货,人尽其力,以增加生产,恢宏工业,庶使百业兴盛,产品日增,出口贸易,得以充分增进,国民经济,得以充分发展,劳资协调,民生乐利,总理实业建设之方略,即可早日实现。" 银行论 孔祥熙很重视金融.他于1931年提出六条发展实业的政策,第三条就是活动金融.他说:"中国币制紊乱,又无强健有力之金融机构,是以经济事业,不易发展".中国的现金并不缺乏,"其病在不能集合,不能流通".应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能得到人民之信任,吸收存留于人民手中及埋藏地窖内之金银,以存于银行",再推广储蓄及简易保险等业,收集零散资金,集少成多,用来兴办各种实业和供农工商民需要."使金融活动,犹如人身之血脉流通.如此则各种实业,自易顺利发展,十年廿年后,便可迎头赶上西洋,实现民生主义之经济建设."要通过健全银行机构来吸收资金,"使金融活动,犹如人身之血脉流通".以后仍常以金融比血脉。 货币论 实行法币政策并不是孔祥熙的创造,事先国内已经有这方面的舆论,而且据说孔祥熙并没有参与法币政策的拟订. 实行法币政策意味着放弃银本位,但孔祥熙不敢承认.在财政部的《新币制说明书》中有一小节为"新货币制度绝非放弃银本位",理由是中央造币厂仍按照《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铸造银币,"法币之准备,仍以现银为基础,保持以前之准备办法,有多少准备方可发行多少法币,法币与现银间并未脱离关系"."所以新货币制度,不是放弃银本位.而是增加银本位之健全,亦不是纸币政策,而是企图法币流通之充实" 。 财政论 关于财政的作用,孔祥熙曾表示不能仅限于征税聚财.1936年他指出:"理财者之使命,不仅须有征税聚财之消极功能,更须斟酌时代环境,力谋财政建设,直接间接,为社会经济求发展,为国家民族求富强……而其要旨,则必以国计民生为依归."他解释"国计"说:"所谓国计,非仅充府库,足国用而已,必也于足用之外,谋所以利用之方."又解释"民生"说:"所谓民生,非仅薄赋敛,不扰民而已,必也于与民休息之余,更力谋人民富力之增进,凡有关平均人民负担,发展人民生产,改进人民生活诸端,均应作积极之建设."这是说理财的目标应比充府库,足国用,薄赋敛,不扰民的要求更高,要力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广义理财思想。[4] § 人物轶事 孔祥熙是祖籍山东曲阜,祖上在明末迁往山西太谷。孔子家族自乾隆年间之后就一直未修家谱,他们这一支系自孔闻美便未能入谱。民国初年,孔祥熙路过山东济南,结识了与孔府血缘关系较近的八府长孙孔祥勉,请其代查族谱,通过孔祥熙提供上溯几代的名字,查实属于孔氏“六十户”中的“纸坊户”。孔祥熙得知自己孔裔身份后十分高兴,以德国设计的青岛电话机械纲络蓝图一份酬谢孔祥勉,日后常以孔子七十五代孙的身份示以众人。 1930年,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主持编修《孔子世家谱》,孔祥熙不仅捐款大洋一千元,还派员四处查访孔氏族人。他在《孔子世家谱》卷四十九“纸坊户”谱中占据了将近六面。 1943年11月1日,孔祥勉的长子孔令朋于重庆举办婚礼,由孔祥熙任证婚人,他在致词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1937年以特使身份代表国家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礼,泰晤士报曾刊出一幅漫画,画有一棵大树,旁倚一支蘑菇。文字说明是英国王室的历史与孔子家族相比,犹如蘑菇之比大树。在座宾客都认为这是个再好没有的比喻。[3] § 著作 1、《二十五年来中国之工商》 2、《西安事变回忆录》 3、《抗战以来的财政》 4、《孔庸之先生演讲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