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优134 |
释义 | § 产量表现 历年区域试验或指定鉴定、比较试验结果: 1995年参加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495.4公斤/667平方米,比对照V64增产13.44%,增产极显著。居12个参试组合第一名。1997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504.7公斤/亩,比对照V64(453.5公斤/亩)增产11.0%,增产极显著。日产量4.3公斤,比对照高0.3公斤。1998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69.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6%,居晚稻中熟1组的第一名(在区试12个点中有5个点第一名,3个点第二名)。 2001年参加全国区试初试平均亩产518.93公斤,比对照汕优64(ck)增产5.5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五位。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69.8公斤,比对照汕优 64(ck)增产 6.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五位。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14.3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0.8天。 § 特征特性 主要农艺性状两年全国区试平均表现;植株较矮、株叶形态中等、分蘖稍弱、成穗率较高、易感纹枯病、易倒伏,每亩有效穗数20.3万,株高92.9厘米,穗长 21.3厘米,每穗总粒数118.8粒,结实率 78.9%,千粒重28.7克。抗性两年平均表现:叶瘟6.8级(变幅5-8),穗瘟8级(变幅7-9),穗瘟损失率53.4%,自叶枯病6级(变幅5-7),褐飞虱6级(变幅5-7)。米质主要指标两年平均表现:整精米率47.9%,长宽比2.7,垩白率90%,垩白度18.3%,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4.4%。 §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V134一般在6月22—28日播种,每亩用种量1.2—1.5kg,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kg,分厢过称播种,2叶期移密补稀。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35天内,插植密度16.6×20cm或16.6×20cm,每蔸2粒谷,插足10万苗。 (3)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中等,外观品质差。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