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丽莱 |
释义 | § 发展 宝丽来最早以生产太阳镜和发明其他光学技术为主,二战以后才转向照相设备。1947年,兰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即时成相系统,一年后推出了一次成相相机和专用胶卷,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宝丽来一路顺风,成为美国红极一时的企业。1972年,宝丽来生产出SX-70,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直接“吐出自印相片”的照相机。当时有评论家写道:“兰德和他的公司再次发明了全新的造相过程。”新的SX-70出厂价100美元,但到了零售商手里有时能翻三四倍。70、80年代的美国,拥有一台SX-70相机一度成为时髦的标志。到1982年兰德退休时,宝丽来已成为一家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巨型企业. 但是,宝丽来在随后的20年中,从发展战略到经营管理屡屡失误,最后导致了全盘皆输的结局。一个资金雄厚和技术一流的企业结果变成不能按时还债的公司。宝丽来由盛转衰主要是三大错误所致。 其一,负债冒险发展走上了歧途。80年代后期,宝丽来为了避免被迪斯尼家族企业吞并,曾借债打了几年的官司。公司独立是保住了,但欠下了一屁股债。1991年宝丽来在一起专利侵权案中胜诉,从柯达公司得到了9.25亿美元的赔偿。这本是一次还清债务、东山再起的绝佳机会,可公司决策层则将这笔意外的收入用于开发新型胶卷和新一代相机上,新产品并没有捞到更多的实惠,债务包袱却是越来越沉,从1986年的1.7亿美元上升为1989年的8.3亿美元,目前达到了9.5亿美元。 其二,机构臃肿、管理不善削弱了竞争力。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宝丽来被赢利一个劲上涨冲昏了头,不断招兵买马,致使公司职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到1983年达到了1.3万人。据统计,从1972年到1998年,宝丽来的销售额从7.5亿美元飞升到21亿美元。但推销员人数飞得更快,从140人增加到了800人,增了5倍还多。更为严重的是,后方办公人员与推销人员的比例是2:1,公司37%营销所得是被行政管理部门“吃”掉了。与宝丽来相比,柯达公司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费用则只占营销额的21%。 其三,技术战略失策,没有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宝丽来过去之所以一路发展几十年,依赖的看家本领就是技术领先。但到了变化一日千里的数字时代,宝丽来则是犹豫不决,没有抓住乘势发展的契机。这几年,随着电脑、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相机越来越受欢迎。宝丽来本来也是发明数字相机的急先锋,但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却是出奇的迟钝,让其他竞争对手抢了先。2000年,虽然宝丽来相机卖出了创纪录的1310万台,但全世界的数字相机也售出了1110万台。最关键的是,数字相机是未来趋势,不仅具有“即拍即得”的功能,而且接入电脑还有更多的用途,一次成相的相机显然有点“落武”。 宝丽来现任首席执行官加里·迪加米洛今年以来曾想打个翻身仗,力主降低成本,精减人员,扭亏为盈。但谈何容易?一是宝丽来“重病在身”,举步维艰;二是运气不佳,遇上美国经济疲软不振,“9·11事件”又是突如奇来的一“闷棍”,美国实力强劲的企业都受损不轻,摇晃中的宝丽来自然只有倒下的份了。 美国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兰德先生还在世的话,怎么也不能接受宝丽来今天的这种现实。1997年,宝丽来的股价每股一度高达60美元,可近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时降到了28美分。如此惨痛的教训是世界上万千企业难能可贵的教材。 但其相机仍是全球"莱迷"的至尊推崇和珍贵收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