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子入周问礼处 |
释义 | § 概述 孔子入周问礼处 孔子问礼 § 历史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碑楼。正中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府(治洛阳)尹张汉书丹、洛阳县(治洛阳)令郭朝鼎刻立。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等载东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孔子偕南宫敬叔俱由鲁(山东曲阜)适周(洛阳),问礼与老子(即李耳,时为周天子史官),学乐地苌弘(周大夫)。并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案庙朝之度。终而叹曰:吾至文化及礼乐制度之中心。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发扬光大之人。 问礼处 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通过鲁国旧贵族南宫敬叔的关系,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老聃(Dan)询问礼乐。 老聃即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当时为周朝“守藏室之史”,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他对孔子说:“你所要问的那些人,他们和自己的骨头早腐烂了,只剩下他们的话罢了。况且,君子逢到好的时代就出来干番事业,遇到不好的时代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好的商人深藏钱财,好象一无所有;很有德兴的人,外表看起来却像是遇笨。去掉你的骄气和想入非非、装模作样和不切实际的奢望吧!,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我要对你说的就是这些”。 临别时,老子还赠言道:“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送人良言,我不富贵,也不能窃仁者的名声,但还是要告诉您: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假如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回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跑者可用网对付,游者可以用钓丝对付,飞者可以用弓箭对付。至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我今天见的这位老子,大约就是像龙一样的人物了。” 孔子还游览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庙,祭天地的社坛等,从而对制定了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洛阳之行,孔子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鲁国后,向他求学的人更 多了。 洛阳市东关有条小街名叫“东通巷(旧铜驼巷)”,巷北头,现在的市24中学家属院,即是传说中的老子故宅。数年前,室内尚存两间厦房,三间大正殿,三间大后殿,后来台上的后殿被拆除,正殿、箱房也多翻修,为青瓦青砖土本结构。儒道两位先驱就是在那里会晤的。现在市24中学西门外河边竖一通石碑,高3。56米,宽0.92米,有一结构严谨的牌坊式碑楼拥护着。碑面阴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此碑是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孔庙)时立的。原立于廛河影院附近,后迁至东关大街。近年迁至廛河边老子故宅西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