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孵化器 |
释义 | 企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在中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台湾地区叫育成中心,在欧洲一般叫创新中心(innovationcenter)。企业孵化器一般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孵化场地,二是有公共设施,三个是能提供孵化服务,四个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球第一家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 § 美国企业孵化器发展历程 从1959年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诞生开始到80年代初,是美国孵化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目标是为了缓解社区的高失业率的状况,主要功能集中在场所和基本设施的提供、基本企业管理职能的配备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职能(如一些政府优惠政策的诠释和代办); 80年代中后期,美国孵化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孵化器作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开发的新型工具得到政府的强力推广,专业技术孵化器是美国政府对企业孵化支持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拟孵化器是美国企业孵化支持日趋系统化的另一个标志; 90年代上半期,风险资本的触角伸入孵化器中,孵化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呈现企业化运作趋势,其主要表现是服务对象向外扩张和服务形式多样化,孵化经营重心由孵化新创企业转向涵盖市场机会的识别以创建企业本身;90年代后期到现在,伴着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美国孵化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创业孵化集团的革命性在于其解决了传统孵化器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具备了独立的投资功能,二是解决了传统孵化器难以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问题。 § 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发展概况 武汉东湖创业中心 成立于1987年6月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中国第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截至2006年底中国列入科技部统计的孵化器达到548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孵企业达到40,008家,约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的1/3;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79万个。孵化器为国家和地方培育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出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累计毕业企业数量已经达19896家,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毕业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达1,745亿元,在孵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达22191项。 § 中国企业孵化器发展阶段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有可能经历以下三个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经典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孵化器的初级发展阶段,大约要经历10-15年,主要特征表现为政府以特殊政策支持其建立和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创造最初级的孵化条件;多元发展时期,也称为中国孵化器第二次创业时期,估计可能要持续20-30年左右,主要特征为从向在孵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逐步过渡到为创业者的直接服务、专业化发展、创业投资、网络化发展、盈利性发展、国际化发展;全球化发展时期,或者叫做第三次创业时期,跨国公司、多国政府和跨国投资机构的支持,依托全球资源对世界范围的最新发明进行跨国孵化将是其主要标志。 §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 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为了鼓励企业孵化器行业发展,中国政府对企业孵化器实行认定制度,对经过认定的企业孵化器实行税收等优惠政策。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发展方向明确,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所规定的条件; 2、领导班子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 3、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如是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则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占2/3以上; 4、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强,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资金、信息、咨询、市场、培训、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5、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并至少连续2年按科学技术部要求上报相关统计数据; 6、在创业中心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80家以上(如是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则在孵企业应达50家以上); 7、累计毕业企业在25家以上,毕业企业及在孵企业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如是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则毕业企业在15家以上,毕业企业及在孵企业为社会提供5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8、创业中心自身拥有300万元以上的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并与创业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了正常的业务联系; 9、实际运营时间在3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10、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自身应具备专业技术平台或专业化的中试基地,并具备专业化的技术咨询、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能力。 § 企业孵化器行业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政策有: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起按照税法及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截止2008年初,中国共有159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科技部审核并可以享受2008年度国家免税条件。 § 企业孵化器的服务 根据美国全美孵化器协会的统计资料,成功企业孵化器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网络支持;互联网或信息技术服务;咨询;联系战略合作者;商业计划支持协助获取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联系大学研发机构;帮助可靠的学生实习或就业;管理团队发展;财务管理支持;知识产权支持;法律服务;提供专业实验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产品或技术开发支持;与技术相关工艺的支持;国际贸易支持等。 § 关于企业孵化器概念的延伸思考 自1987年中国诞生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以来,作为创业科技企业栖息地的企业孵化器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关企业孵化器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科技企业孵化器首先是一个以"制度性框架"与"中介性体系"为根本特征的智能服务产业。由于政府主导经济的强烈动机和直接参予经济的广泛行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制度性框架"特征尤甚于美国,具体表现在: 1、制度性的机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是政府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使孵化器获得了纳入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设计和超出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创新空间,制度化的创新机制和准公共机构的体制使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获得了特殊的生存和发展机遇。 2、制度性的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获取了大量政府投资,成为政府的大规模采购品,政府并不要求这种制度性投资的产品或者说是采购品短期内有多少直接的回报,其作为重要政策工具的社会性与当初发展高新区的初衷也大不相同,也可以说,孵化器和高新区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性的产品。 3、制度化的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享有特别的法律地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特别立法或者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支持和保护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先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得以有组织地为本土和回归本土的创业者提供:公共的完整的制度化的服务。创办新企业在中国变得空前的容易,启动新创意和开展技术创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拥护和支持。 4、制度性的目标和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要实现明确的政府目标或者说是公共目标,即"创造并维持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创业环境;迅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批量生产企业、批量提供就业"三大目标,其中企业、企业家、企业就业已被很多人认同为孵化器生产的"公共产品"。顺理成章,"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自然成为孵化器刻意追求的目标,或者说是制度规定的一部分。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孵化器诞生到今天,体现上述四大制度性特征的"制度性框架"不仅没有弱化,而且还有日益强健的趋势。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个"中介性体系"。被尊称为"中国孵化器之父"的印度人鲁斯坦•拉卡卡对孵化器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孵化器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专门为扶持新创的科技型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体系。中国孵化器研究知名专家颜振军博士颇为认同这个定义,认为其中的"体系"二字特别重要,这个体系首先应该是一个"中介性体系"。已经有不少人越来越意识到孵化器中介服务功能的重要,强调孵化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盈利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在进行中介的同时还要进行资源整合,使尽可能多整合后的资源集合到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周围,把孵化器变成最集中、最有效的资源整合工具。有了上述中介及整合,孵化器就具备了通往官、产、学、研、银行、风险投资的广泛渠道和网络,具备了自我繁衍和繁衍他人的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个智能服务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以咨询和中介为根本手段的高级智能服务产业。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以团队、个人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全程服务;智能服务的结果自然是智能资源的外化,尽可能多地为在孵企业开拓、挖掘、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发展战略在内的大规模的咨询服务和经纪、融资等中介服务便在此之列。 参考资料: [1] 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年(1987-2006)发展报告[R],2007. [2] 宋德文,美国孵化器发展沿革[J],政策与管理,2000.9 [3] 颜振军,孵化与奋飞[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4] 梁桂主编.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指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LindaKnopp.2006STATEOFTHEBUSINESSINCUBATIONINDUSTRY[M].NBIAPublications,2007. [6]张超英,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为科技产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科技产业月刊,1999.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