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 自然地理 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境内,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分南北二片。南片在安西县南部,与玉门市和肃北蒙古自治县为邻,在95°50′30″—96°51′00″E,39°50′45″—40°43′40″N之间,面积40万公顷。北片位于安西县北部,南以41°19′00″N线为界,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东与肃北蒙古自治县的马鬃山镇接壤,西与敦煌市相毗连,在94°47′00″—95°41′00″E,41°19′00″—41°12′24″N之间,面积40万公顷。保护区总面积80万公顷,是中国第10位大型自然保护区。 ●地形地貌 保护区包括南北两片,南片位于安西县南端,北片位于安西县西北角。南片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均在1300米以上,最高峰—滴水山海拔高度3547米,为安西县境内最高峰。该区主体是走廊平原,疏勒河出口构成大型三角洲,地势平坦,为地下水溢水带,沼泽广布。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地域自南而北呈现有规律分带现象,成为尖顶缓坡中心带;圆顶缓坡低山丘陵带;中等倾斜老洪积扇带;缓倾斜新洪积扇带;绿洲平原带和风蚀雅丹地貌带等。保护区北片总地形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均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红石山海拔2334米。星星峡东山和红石山西部石低山丘陵和剥蚀准平原地型,低山丘陵地型和山前冲积平原三种地貌单原组成。保护区为石质山岭与山间盆地相间的荒漠戈壁和荒漠型山地。南片南部为鹰嘴山,北片北部有玉石山、照壁山、红石山、星星峡东山。 ●气候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安西深居内陆,气候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降水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安西年均温变化在7.8℃~10℃之间,夏季6、7、8三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10℃以下,年较差达34.9℃。由于受大气环流及河西走廊大地形的动力和阻力作用的影响,海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下垫面为壁、沙漠,使得安西气候异常干燥,降水稀少,是中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52.0mm以下,上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降水极少,一般<10mm。年蒸发量2754.9mm,高的年份可达3420mm,是降水量的48倍,最高可达87倍。安西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73%,在国内名列前茅,比同纬度的北京日照时数长481.3小时。在植物生长的关键季节(5—8月)日照最长,平均每天大于10小时,对植物一般没有限制作用。安西年太阳总辐射为152,789千卡/㎡,比北京多18,650千卡/㎡。这将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安西热量资源丰富,≧10℃期间的平均积温3295.32℃,属热量充沛地区。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南片年平均降水量为58.2mm—75.3mm,年平均蒸发量2758.5mm,接近降水量的50倍。年平均气温7.6℃--8.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4℃--25.0℃,最冷月元月,为-11.0—11.6℃。年平均湿度38.4%。日照时数为2940.4h—3171.9h。南部祁连山地地势较高,气候稍湿润。北片保护区仅依柳园气象站观测记录,年平均降水量40mm—70mm,年蒸发量3100mm—3500mm,为降水量的80—50倍。年平均气温6.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7℃,最冷月为-12.8℃。日照时数平均为3069.5h。两地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0%,体现了亚洲温带干旱区的基本特征。风是自然保护区有特色的气候现象,年平均风速3.7m/s。春季3-5月工资风速最大,为4.2m/s-4.5m/s。其余各月平均风速3.1m/s-3.8m/s。 ●土壤 土壤 土壤是地质历史的的自然体,在地球演变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地质、地形、母质、气候、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发育演变而来的。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决定其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可分为棕漠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灌淤土和潮土8类,30个亚类。 棕漠土是暖温带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其成土过程与灰棕漠土十分相似,只是气候条件更为严酷。主要分布于双塔水库以西,柳园以南,南截山以北。占面积的25.9%,分成6个亚类。其植被类型差异较大,覆盖度极低。灰棕漠土是温带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多发育在山前平原冲积物或低山残丘的坡积物上,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部洪积----冲积扇中,以及马鬃山剥蚀残山和坡积、洪积戈壁上。面积最大,占全县面积的61.1%。仅有一个亚类。植被覆盖度较低,主要有红砂(Reaumuriasoongorico)、黑柴(Sympegnaregelii)、珍珠猪毛菜(Salsolapasserina)、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木本猪毛菜(Salsolaarbuscula)等。 沼泽土是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润的土壤,不受气候影响的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沼泽地、滞水洼地、泉眼周围、河谷。占总面积的0.23%。分布两个亚类。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较高。主要有喜温性沼泽植物芦苇(Phragnitesaustralis)、小香蒲(Typhamininma)、水葱(Scripustabernacmontani)、蔗草(Bolboschoenus)、海韭菜(Triaglochinpalustre)等。草甸土是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半水成土壤,多分布于绿洲与戈壁接壤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洼处。占总面积的1.96%。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的赖草(Leymussecalinus)、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芦苇(Phragnitesaustralis)、苔草(Carexspp.)等。 盐土是含有较多可容性盐的土壤,分布于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易于积水的盆地,山间洼地或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的地带。占总面积的8.5%。植被覆盖度较高,主要是盐穗木(Halostachysruthenicum)、盐角草(Salicarmiaeuropaea)、罗布麻(Apocynumvenetum)、黑果枸杞(lyciumtuthenicum)。风沙土是岩戈壁砾石就地风化的产物。经风、水搬动形成沙丘、沙垄、沙地。分布于桥子、南岔、瓜州和环城,占总面积的0.6%。植被覆盖度较低,主要有骆驼刺(Alhagimaurorum)、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白刺(Nitrariaspp.)、柽柳(Tamarixspp.)等。灌淤土是干旱环境下绿洲农业灌溉形成的土壤,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产物,占全县总面积的0.6%。以农作物为主,着生田间杂草。潮土是一种半水成的土壤,分布于洪积---冲积扇沿泉水溢出地带的上部和河流下游的低平地区,占总面积的0.1%。植物以农作物为主,生有田间杂草。 § 植物资源 植物 经系统考核论证,保护区内有植物资源362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裸果木、梭梭、膜果麻黄、胡杨等,可以引种栽培的固沙植物30余种,柽柳、梭梭、拧条等种类植物能适应沙埋,具有很好固沙防沙作用。另外,有药物植物100余种,尤其是甘草蕴藏量丰富,是中国甘草重点产区之一。 锁阳为保护区特产大宗药材安西植物区系的主要成份是亚洲中部成份,属亚洲中部特有种植物泡泡刺、膜果麻黄、蒙古沙拐枣、珍珠猪毛菜、白沙蒿、黑柴、花棒、旱蒿、霸王、齿叶白刺、大白刺、裸果木、短叶假木贼、蒿叶猪毛菜、尖叶盐爪爪、细枝盐爪爪、细枝岩黄芪、中亚紫苑木、灌木亚菊、叉枝鸦葱、白颈盐生草、蒙古虫实、中亚虫实、蒙古葱、喀什菊等达20多种。其中裸果木、霸王、膜果麻黄、泡泡刺、又属第三纪孑遗物种,裸果木还是国家Ⅰ类保护植物,另外还有梭梭、胡杨等国家Ⅱ类保护植物,这些特有和濒危的植物种类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 动物资源 从文献记载和多年的实地观测,已确定有脊椎动物158种,26目,55科。其中中国特有野生动物类10种,占总数的6.37%,列入中国《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7种,占总数的15.92%。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有普氏野马、雪豹、蒙古野驴、北山羊、黑鹳、金雕、胡兀鹫、小鸨。Ⅱ级保护种类20种,有草原斑猫、鹅喉羚、岩羊、盘羊、猞猁、天鹅、雀鹰、燕隼、黄爪隼、红隼、长耳隼、长耳鴞、雕鴞、小鴞、暗腹雪鸡、灰鹤等。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种类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鸟类42种,有毛腿沙鸡、赤麻鸭、针尾鸡、凤头麦鸡、家燕、灰沙燕、红尾伯劳、大苇莺、普通秧鸡、绿头鸭、绿翅鸭、翅膀鸭、赤颈鸭、琵嘴鸭等。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作为特有物种已在安西灭绝。根据唐、宋朝时期一些文献资料记载,瓜洲(原安西),晋昌都有普氏野马分布,灭绝于何时没有确切文字和资料考证。最后一匹野马1957年在安西临近肃北县马鬃山野马泉被猎杀。 ●蒙古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奇蹄目、马科。为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2米左右,高约1.2米,体重约260千克。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线黑色且较宽;颈下、胸、体侧、腹黄白色、粉白色,鬃毛棕黑色。四肢粗短,蹄比马小但大于家驴。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蒙古野驴属典型高原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开阔草甸和寒冻半荒漠、荒漠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的粗草为食,常食针茅、苔草、早熟禾等。8~9月发情交配,妊娠11个月,翌年6~7月产仔,每胎产1仔。幼仔4岁性成熟。 ●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隼形目、鹰科。别名大胡子鹫。体长102~115厘米,嘴大而侧扁,颏下有一簇形如须的黑羽。上体黑而有银灰色光泽,羽干白色,胸具黑领。雌雄鸟体色相同,喙黑褐色,爪黑色。胡兀鹫生活高山地带,以动物尸体为食,也捕食鼠类、野兔。 ●草原斑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猫科。体型粗壮,大于家猫,体长50~70厘米,尾长25~35厘米,体背淡沙黄至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全身具棕黑色斑点,无条纹。四肢外侧同于体色,也具小斑点。尾上具5~6条棕色横纹,下面白色。草原斑猫多生活在灌丛、草原、低地林缘,也见于2000米以下的山区,以鼠类、鸟、蜥蜴、蛙、鱼、大型昆虫为食。 ●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隼形目、鹰科。雄鸟较小,上体深灰色,下体白色而缀有较深、较细的棕褐色横斑。雌鸟体长约400毫米,比雄鸟略大。上体暗灰色,头顶、后颈尤暗近黑。尾具4条黑褐色横斑。喉白,具棕褐色细纹。尾下覆羽白色。雀鹰常栖山地林间。捕食小型鸟类、鼠类。营巢在较高大的乔木上,每窝产卵4~5枚。 § 管理状况 保护区管辖面积80万公顷, 地理位置大多数区域均与新疆和玉门市、肃北蒙古自治县接壤。始建初期,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划定的区域界线对保护区区界进行勘界和各功能区的划定,组织管理处业务人员和职工完成了保护区南北两片主要道口标志和界桩、界碑设置工作,在区界处设置混凝土界桩1000根,水泥界碑6块,木碑5块。从1995年开始,管理处筹措资金在各功能区和区界划定线上,制作埋设了永久性花岗岩石界碑25块,在保护区重点区域和重点资源保护地段先后设立了柳园、布隆吉、锁阳城等7个管护站,投资15余万元建立管理设施,调配了2名管护员和4名义务管理员,配备了部分管护工作所需设备和交通工具。管理处结合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又先后在桥子生态功能区建设草原网围栏5818公顷,在柳园西南方向小型湿地建设保护隔离区11.2公顷。在踏实生态功能区和北片区域黄草滩生态功能区建设高15米框架式铁制观测嘹望塔各1座,在南片保护区长山子核心区和北片马连井核心区投资建设高山嘹望平台2处,重新制作埋设了50块混凝土界牌和警示牌,并对布隆吉、锁阳城2个重点基层管护站的管护设施进行了更新,建设标准较高房屋,调配2轮摩托车3辆,三轮摩托车1辆,望远镜2架,保证了保护区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保护区内明确了保护区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界限,实现了保护区依法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保护区成立初期,由于条件和经费严重不足,整个区域内和管理处机关宣教设施数量很少,几架普通照相机1套简易扩音设备。到九十年代后期,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主要形式是召集会议,散发宣传材料,播放录音、张贴宣传标语和口头宣讲,实物宣传也只靠仅有的动植物标本室进行小范围宣传。 二十世纪,保护区宣传教育力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经济势力不断增强,宣教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管理处三年时间里投资近50万元,先后在马莲井、布隆吉、十工山口设置大型铁制双面宣传牌3块,在保护区区域腹地设置双面中型铁制宣传牌35块,警示牌12块,在国内十几家报纸刊物上刊登宣传资料20多篇(版),购置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5台,制作野生动物标本50余件。2002年,申报立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博览中心”批准实施,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建设周期3年,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博览中心”是保护区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宣传培训和科研设施,也是省内保护区行业中建设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多,宣教功能最全的资源博览和科研中心。管理措施如下: 1、资源管护站设施建设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在布隆吉乡和锁阳城镇建设了2个管护站,配置交通工具,防护器械、野外巡视装备及通迅工具,配备兼职管护员,重点区域建设2座嘹望塔,2座高山嘹望平台,3块大型钢架式宣传牌,35块中型双面宣传牌,150块水泥标示牌。区域内基础设施,管护资源能力进一步提高。 2、功能区界标识工程建设 按照“依法划界、加强管理、合理布局、长效持久”的原则,在保护区主要道口、各功能区界定线和保护区边界上设立了2000根带有编号界桩和50块界碑及3个大型宣传标碑。 3、宣教、资源监测设备购置 配置数码摄像机、照相机、GPS定位仪、望远镜、野外生活用具、资源监测车、全球卫星电话、电脑微机、野外研究仪器设备等必需仪器设备和使用工具。保护区自身科研水平、管护能力、监测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4、生态脆弱区退牧封育项目 2002年,经过立项申报,国家农业部确定划拨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在安西县境内由保护负责实施《安西保护区生态脆弱区退牧封育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资源监测与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三大部分,按照项目要求和《项目实施方案》计划进行项目落实。 5、生物多样性科学调查 从2002年项目开始实施到2004年6月,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与邀请参加科考工作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师生,分四个阶段和季节,历时60余天,出动车辆85台(次),出动人员100次450个工作日,采取样线观测,定位取样、分季普查的形式,对保护区近15年来的资源、生物、环境、气象等演变规律和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科学普查,在保护区重点区域确立新的植物、植被定位样方点5个,野生动物观测点4个,鼠虫害预报点11个,定点观测荒漠濒危野生代表植物7科18种5000余株,采集制作野生动植物标本98件,收集汇总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调查数据和影像资料、计划出版发行500本保护区科普专集,也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及法学院刘廼发教授主持下加紧编写,2005年出版发行。 6、资源保护与管理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在2003年5月份,组织了一次保护区始建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业务大巡查,查询放牧户60户,查处破坏资源违规案件2起,发放宣传资料2500份,勘测确定新的重点保护区域2处,有争议保护区区界和草原界限80公里,采集野生植物种子120公斤,移栽荒漠珍稀濒危植物7科18种1.2万株、从外地调进超旱生植物种子158公斤,并在戈壁植物园进行了人工繁育试验。 7、宣传培训 利用当地有线电视台和调濒广播等传播媒体开辟了保护区宣传专栏,举办科技、法律知识培训班12场(次),散发宣传资料和宣传文件1.5万多份,优质牧草栽培技术规程2000册,受教育人数2.2万人次,在《中国环保黄页》、《邮政广告》等国内刊物上刊登了4篇宣传和介绍保护区基本概况的文章,先后有15名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和相关大专院校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 § 旅游资源 安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区内有石窟寺3座、古建筑4处、汉唐墓葬2000多座。其中榆林窟是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文物遗址。还有唐代锁阳城遗址,新石器人类遗址、青石峡岩画等。布隆吉人头疙瘩一带是著名的风蚀地貌地区。 ●广袤草原 安西地域辽阔。一望无边的戈壁荒漠草地,丰盛的低平草甸和沼泽化草甸,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游牧场所。区内草原主要划分为温性荒漠类草原,低湿地草甸类草原两大类。其中:温性荒漠类草原面积占84%,低湿地草甸类草原面积占14%。区内草原植物有60科,362种,可供家畜食用牧草205种。其中:亚高山温性荒漠草原63.94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戈壁温性荒漠草原2756.28万亩,主要分布全县南北的戈壁荒漠区;低地盐生草甸草原267.88万亩。 ●湿地景观 榆林窟 保护区有湿地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南片。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由河流、沼泽和水泉构成,细分为河流草丛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保护区的河流有疏勒河和榆林河。疏勒河源于祁连山南麓托来南山,经昌马大戈壁向西从玉门饮马场流入保护区,又经环城、西湖入敦煌,早期直达罗布泊。榆林河源于祁连山的大雪山,出山后全部渗入地下,在石包城附近溢出,与泉水一同汇集成河,向北流入保护区西南部踏实盆地。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布隆吉、双塔、桥子、踏实、兔葫芦。保护区人工湿地主要是水坝和塘坝。大型水库有两座,双塔水库位于保护区北部边缘;榆林河水库位于南片保护区西南角。 ●榆林窟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是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首次公布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西县城南68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因其河谷遍生榆树,故得名),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石窟42窟,据考证,建窟年代不晚于莫高窟。壁画总面积5650平方米,彩绘佛像10826幅,彩塑272身。 锁阳城 ●锁阳城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安西县城东南86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始为汉代冥安县治所,晋改属晋昌郡,隋改为常乐县,设玉门关于城东二十步,唐代瓜州(晋昌郡)暨晋昌县的治所。初唐薛仁贵、王君奂、张守圭、章怀太子、索勋、李昌等先后任瓜州指挥使、刺史。唐贞元时陷于吐蕃,宋元置瓜州,明置罕东卫修缮该城。后被吐鲁蕃满速儿攻破,城废至今。 ●东千佛洞 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距县城东南98公里,洞窟开凿在长山子北古河道两岸。现存23窟,保存壁画和塑像9窟。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彩塑38身,尤以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西夏窟见长,其密宗佛教壁画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雅丹地貌 保护区著名的自然景观有布隆吉和锁阳城的雅丹地貌。布隆吉雅丹地貌为风成地貌,位于312国道至布隆吉之间,面积近18km2。丘丛峰林,高低参差,似城如堡,如峰似山,造形奇特,有的如人头,有的雄狮、金字塔、蘑菇云;光怪陆离,千姿百态。锁阳城雅丹地貌为风、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成因不同与前者有别。如大海的波涛自北而南,像奔腾的万马掠过戈壁草原。 § 相关词条 隆宝自然保护区大黑山自然保护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药山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羌塘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茂兰自然保护区西天山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自然保护区 §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http://www.gsjhhm.com/xiangmu02.asp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