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夭疽 |
释义 | § 概念 痈疽生于颈项耳后乳突后的部位,左名「夭疽」,右名「锐毒」 。 § 病理 均属足少阳胆经的病,是由胆经郁火凝结所致。因该处肌肉甚少,又近于头部,火毒容易扩散,若治疗延误,可发生多种凶险的症状。初起时状如黍粒,渐肿如瓜,坚硬平塌,皮色紫暗,疼痛甚剧。经治疚后,若能转为红肿而穿溃者为顺,预后较好;若经久坚硬, 皮色发黑,疮形下陷者为逆,多属危证 § 夭疽锐毒门主论 左名夭疽,右名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陷中。致命之处。 陈实功曰∶夭疽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病之处。左为夭疽,夭者,妖也,妖变之物,属于肝木。右为锐毒,锐者,利也,锋利之器,属于肺金。二者皆起于积想在心,谋虑不决,以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诚为险恶之候。故形多坚硬,头多隐伏,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凡得此者,毒多不得外发,后必内攻而死。初起生于隐微,令人多不知觉,及其知觉,毒已入内矣。倘红活高肿,易于脓腐者,无妨。(《正宗》) 汪省之曰∶夭疽锐毒,又名痼发,又名耳后发。(《理例》) 胡公弼曰∶耳后锐毒,乃心肾二经受毒。若不急治,恐热气壅心,毒攻喉下,必致伤命。(《青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