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师度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姜师度 生卒:约653~723 描述:唐代水利专家 籍贯:魏州魏县(今属河北)人 § 个人概述 姜师度,唐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农卿、陕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将作大匠等职。“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在初唐甚有政声 § 职业生涯 自神龙元年( 705)任易州刺史后,历任沧州、蒲州、陕州、同州等地刺史,也作过中央政府的大理卿、司农卿和将作大匠。他曾在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沿海循曹操旧迹开平虏渠运粮 ,避免了海运的风险;在蓟城北开沟蓄水,以防御奚及契丹的军事入侵;在贝州经城县(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开张甲河 ;在沧州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引浮水开渠分别注入毛氏河和漳河以排除水涝;在陕州黄河运道边,因太原仓偏高装卸不便,他凿洞和做滑槽直接装粮入船,省去大量搬运;在华州华阴县开敷水渠排水;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修利俗及罗文两灌渠并筑堤防水;在蒲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因盐池干涸,疏渠引水恢复生产;在长安城内开渠供水和运输。 § 个人荣誉 《旧唐书》称赞:“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 § 个人影响 唐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姜师度在易州刺史及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任内,于蓟门之北引水为大沟,以防奚人及契丹入侵;又考魏武帝曹操修渠旧事,“傍海穿漕”,修平虏渠,避开了海运艰险,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线的粮运得以畅通无阻。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姜师度改任陕州刺史。到职后,他看到州西太原仓虽距黄河不远,但常须用车载米至河边,然后登舟西运关中,颇费人力。他根据地形地势,率众开挖了地道,仓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元二至四年,他又在华阴县境开敷水渠,“以泄水害”。在郑县(今陕西华县)疏修利俗及罗文故渠,引水溉田;并建堤于渭水之滨,以防漫溢。开元六年,蒲州改河中府,姜调为河中尹。辖境原有安邑盐池,年久渐形涸竭。师度经过考察,“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享其利。开元七年,再迁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境)刺史,又于“朝邑、河西二县界,就古通灵陂择地引洛水及堰黄河灌之,以种稻田,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 人物评价 一生所作大量工程中,虽个别也有失败,但多数获得成功。当时有“师度知相地”和姜师度“一心穿地”的评论。 § 相关链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