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妙香
释义

§ 人物简介

姜妙香

姜妙香,男,京剧小生。名汶,字慧波,又字静芳。祖籍直隶省河间府(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人,生于北京。父亲姜俪云,乃四喜班的旦角演员,母陈氏,是著名昆曲世家陈金雀的孙女,通音律。

7岁拜师学京剧,习旦脚。1901年入宝胜和班。1915年后入双庆班,改演小生戏,开始与梅兰芳合作。曾随梅兰芳剧团赴日本、香港演出。1951 年调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

由于姜妙香嗓音甜润,行腔婉转新颖,丰富和发展了小生的成套唱段,对于小生的唱腔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为同辈人和后学者所效法。他演戏认真,一丝不苟。著有《谈梅兰芳的〈洛神〉》、《谈梅兰芳的〈黛玉葬花〉》等文章。[1]

姜妙香品德高尚为人忠厚善良。他颇通文墨,不但能解四书章句,同时又能书会画,当年他绘的牡丹很是闻名,平时他对人总是那样彬彬有礼,说话总是那样慢条斯理,他神态潇洒,慈祥和气颇有一派雅士之风,学者风范。人们赠有雅号为姜圣人。

姜妙香的虚心好学,再加上他本人勤奋刻苦,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实力,所以当年他是文武昆乱不挡,很快就名声大振东山崛起。通过姜妙香的努力,他终于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和动听悦耳的新腔,即便就是散板也是韵味十足,别致好听。从此小生的唱腔丰富多彩了,旋律优美了,同时也更加细腻了,表现力也强了。姜妙香对小生唱腔的改革在京剧史上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他不但使小生演员的唱腔艺术得到了飞跃,同时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

§ 艺术生涯

《生死恨》剧照

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谢双寿、田宝琳为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评。九岁开始正式唱戏,他嗓子好,会戏较多,而且身材较高(绰号“姜大个儿”),两年后戏班接纳为正式演员,开始舞台生涯。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演出《落花园》、《孝义节》、《彩楼配》等唱功戏,由于他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引起观众注意,他又向陈德霖、茹莱卿学了很多昆曲和皮黄戏,特别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进步,讲究轻重缓疾,刚柔相济,四声尖团,音润吞吐等等。

姜妙香按照老师的教诲勤奋锻炼,一丝不苟,不仅在唱青衣时得到发挥,改唱小生后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曾与王凤卿、许荫棠、龚云甫组创洪奎社,他与王凤卿合演《武昭关》、《南天门》、《战蒲关》等生旦对儿戏,与王凤卿、刘鸿升合演《大保国·二进宫》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姜妙香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极盛时期,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辍演,一病两年。病情稍好后,嗓音恢复较慢,于是他二十一岁拜了冯蕙林、陆杏林为师改学小生。向茹莱卿学习武功身段,二十二岁时搭入双庆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学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京剧著名小生演员。1915年正月初八,他与高庆奎在北京吉祥剧院合演《黄鹤楼》,他在剧中饰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复,此次演出一鸣惊人。自1916年前后又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联璧合,倾倒观众,传为佳话,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的艺术合作之路。

§ 主要弟子

姜妙香演戏认真,一丝不苟。他为人敦厚善良,谦逊质朴,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毫不保留。姜妙香有弟子闫庆林、沈曼华、童寿苓、江世玉、徐和才、刘雪涛、黄定、荀令香、关韵华、杨小卿等五十一人,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叶少兰、韩世杰、于万增等中国戏曲学校的学生都曾受教;津沪票界潘经荪、袁青云、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 艺术特色

《甘露寺》饰周瑜

姜妙香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呕心沥血的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及多种新颖别致的唱法,特色鲜明,耐人寻味,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他对小生传统唱腔精雕细刻的进行加工改进,坚持“声随词变”、“按情行腔”的法则,确实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贴切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加悦耳动听。

梅派的全部新戏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狱鸳鸯》、《洛神》、《西施》等剧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师王少卿共同研制的。此外马派戏、程派戏等剧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岁还为《穆桂英挂帅》设计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发展小生声腔艺术方面,承前启后,功绩卓著,受人喜爱,流传不衰。

§ 演唱技巧

姜妙香(左)指点林懋荣

姜妙香就在小生唱腔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青衣的唱腔和老生的唱腔,同时还吸收借用了昆曲的唱法,但他都绝不是照搬,通过吸收借鉴再转化,将小生的唱腔融为一体,他敢于革新,创造出了小生唱腔独特的风格。众所周知,当年他革新创造的小生娃娃调就是明显的例证。一曲《四郎探母》“巡营”中杨宗保在马上的那段唱腔,当年几乎红遍京城,家喻户晓。

姜派唱腔是非常讲究演唱技巧的,早年姜先生有一个天赋的好嗓子,他的嗓音清亮甜润,刚柔兼备,再加上他有着雄厚的演唱功力,真是怎么唱怎么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和运用演唱技巧,他把每一段唱,每一个腔都安排布局得相当完美。

所谓演唱技巧就是演唱过程中的阴阳顿挫、轻重缓急,细致地说就是在演唱之中这一停一顿,一收一放,一轻一重,一柔一掭,一快一慢,一摧一搬都要在节奏的规律里处理得恰到好处。行腔技巧灵活多变,但要快慢适中的抒发人物的情感,从而使演唱有深度有内涵,优美动听,耐人寻味,以求达到声情并茂的美好境界。[2]

§ 艺术评价

姜妙香饰赵云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后,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唱腔。

姜妙香嗓音甜润高亮,耐唱受听,他吸取了青衣的传统唱腔、唱法和运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脱俗而且无脂粉气。经他精心加工设计,创制出别致优雅、富于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杨宗保“扯四门”的西皮唱段,经他演唱后,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唱。对《玉门关》中班超的唱段他也做了多次的再创造,先由西皮改成二黄,又将唱词浓缩,另谱新腔,丰富了二黄原板、三眼的长发,使之曲折婉转,还设计了[西皮快二六转快板]的唱腔,使之成为姜派代表剧目之一。《四郎探母》“巡营”中杨宗保唱的[娃娃调],《洛神》“馆驿”中曹植唱的[二黄三眼],《凤还巢》“洞房”中穆居易唱的[西皮二六]等,成为他的传世之作,为同辈人和后学者所效法。

姜妙香的气力充沛,气口运用巧妙,对于偷气、送气有精深的功力,尤其善于掌握气息的技巧同演唱情韵的关系。念白讲求声韵和吐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环境、运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的表现,正是姜妙香演戏的一大特色。

§ 代表剧目

姜妙香能戏极多,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彩。《监酒令》、《辕门射戟》、《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及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他还参加了程砚秋、徐碧云、言慧珠和马连良等人的新剧目演出,如《鸳鸯冢》、《绿珠》、《火牛阵》等。姜妙香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剧目有:《玉堂春》、《打侄上坟》、《四郎探母》、《凤还巢》、《御碑亭》、《连升店》、《穆柯寨》、《贩马记》等。

§ 个人轶事

姜妙香

1916年,姜妙香27岁,继先40岁。有一次在天津陶园戏院演出。陶园前有德国大菜馆,中间是戏院,后面是一个大花园,对爱花如命的姜六爷来说,来到这里演戏自然是要经常去花园流连欣赏的。那天管事派《八大锤》,往例总继先的“车轮战”,妙香的“说书”。继先武生出身,演“车轮战”胜任愉快,颇受欢迎;而妙香的白口响亮,也非继先可比。后台可能还不知道妙香不会"车轮战",这天突然继先临场拿乔(临时拿乔,是假借名义,突然告假,让人措手不及),管事李春林,就四处找妙香演“车轮战”。妙香慌了,就临时躲入陶园花丛深处。

姜妙香后来诉说这一情节时,还特别提到夜间花香露冽、空气清新的感觉,加以他那时藏在冬青树下摒声息气不敢发声,还发现冬青也是一种清香的植物呢!他猫着身子,看李春林在冬青丛边走过几次,像叫魂似地喊“六爷”、“姜六”、“老六”。妙香不敢出声,直到听到场上起了“走马锣鼓”,知道已经有人替演“车轮战”了,才如无事人一般地进入后台。

姜妙香通过这次“逃场”的教训,体会到“文武昆乱不挡”六个字不容易,在武的方面来说,不是能演《借赵云》、《九龙山》以及刀马旦“靠靠架架”的,就算能武。妙香觉得放在家里有好武功的老师茹莱卿,没有跟他学《八大锤》,是个大大的失策。所以回家就赶快加劲学起来了。

§ 大事记

《奇双会》中饰赵宠

1914年,农历甲寅年:春阳友会票房成立;

1915年4月10日,农历乙卯年二月廿六日:梅兰芳首演《宦海潮》;

1917年1月12日,农历丙辰年十二月十九日:1917年1月12日吉祥园;

1919年,农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领班赴汉演出;

1920年9月18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七日:张勋1920年堂会第一天;

1923年11月21日,农历癸亥年十月十六日,晚:梅兰芳首演《洛神》;

1925年4月4日,农历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马连良首演《化外奇缘》;

1927年12月4日,农历丁卯年十一月十一日:马连良首演全本《火牛阵》;

1928年1月8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十六日:马连良首演《鸿门宴》;

1929年4月,农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

1930年3月,农历庚午年:程砚秋首次重组鸣和社;

1931年6月9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1932年8月25日,农历壬申年七月廿四日:阎庆林拜姜妙香为师;

1933年12月20日,农历癸酉年十一月初四日:新汉口大舞台开台;

1934年2月27日,农历甲戌年正月十四日:梅兰芳二次抵达武汉;

1939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义会济贫义务戏第二天;姜妙香

1939年12月,农历己卯年:宝桂社易名春元社;

1941年9月,农历辛巳年: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1942年1月20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初四日,21时:金少山、李多奎等录制《打龙袍》唱片;

1943年3月18日,农历癸未年二月十三日:1943年3月18日长安大戏院演出;

1944年4月,农历甲申年:宝华社三次赴沪;

194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

1946年11月,农历丙戌年: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

1947年1月13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二日:梅兰芳、杨宝森义演《御碑亭》;

1948年4月7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八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四天;

1950年7月,农历庚寅年:杨宝森赴香港演出;

1951年4月,农历辛卯年:上海京剧界为捐献飞机大炮第三次义演;

1954年6月25日,农历甲午年五月廿五日:王瑶卿追悼会举行;

1956年5月30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演出第一场;

1959年5月27日,农历己亥年四月二十日:京剧《穆桂英挂帅》座谈会召开;

1961年8月10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九日:梅兰芳公祭举行;

1962年8月8日,农历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场。[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