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千纸 |
释义 | § 背景 始于唐代中期的“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手工“竹纸”,在绵延一千三百余载的历史长河中,有过钦定科考和皇室用纸,以及深受书画大师青睐的辉煌,曾荣登国家金奖的宝座,见证了有着深厚底蕴的民族历史文化,演绎着浓郁的纸乡民俗风情。 § 历史 毋庸讳言,夹江纸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有过沉寂落败,有过现实阻挠。所幸的是,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党委、政府,对有着悠久历史、名扬海内外的夹江手工纸始终给予莫大 传承千年遗风铸就纸乡辉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所描绘的“平羌江”,就是流淌在夹江县境的青衣江。500里青衣江冲出邛崃山脉,流至夹江城西千佛岩下,形成“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气势磅礴的地形地貌,夹江县名由此而来。夹江西傍峨眉仙山,南临乐山大佛,北接三苏故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夹江建县始于秦汉,县名夹江始于隋初。1400多年来,奔流不息的青衣江哺育了沿江两岸的夹江人民,得灌溉之便利,出物产之丰盛,使夹江在古代便享有了“蜀之良邑”的美称。“仓廪实而知礼节”。勤劳智慧的夹江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竹纸制作技艺名扬海内外。 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在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抗战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产量之多,种类之繁,品质之佳,技术之精,均为全国之冠。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先后两次到夹江马村大槽户石子清、石国良家,一同研制新纸。试纸成功,画家试笔后赞之曰“乾隆帝用的纸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将夹江纸提升到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地位。为纪念大千先生对夹江纸所作的贡献,夹江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著名书画家方毅、启功、黄胄、叶浅予、董寿平、何海霞、李琦、魏传统等对夹江书画纸予以了很高评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手工造纸与书画的不解之缘,孕育出了一壶、夏应良、戴雨樵等一批著名画家,活跃在中国书画界,为夹江添光增彩。 大浪淘沙,精品尤存。历经千年风雨的夹江书画纸制作技艺,秉承浓厚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为保护这一传统技艺,曾任国家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对夹江画纸发展作出过重要批示。夹江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的保护发展,使夹江书画纸制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夹江县实现初步工业化的前提下,夹江马村、中兴、迎江等地仍有纸农1万多人,造纸作坊1000多家,年产5000吨书画纸,牢牢占据着全国书画纸市场的半壁江山。“丈二匹”书画纸问世,创下中国手工造纸之最;集中制浆,免除了纸农制浆的辛劳;传统木刻水印工艺与书画纸结合,使夹江书画纸达到140余个品种。夹江手工造纸技师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表演,再现中国古代发明,被称之为“东方艺术瑰宝”。夹江在千佛岩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入选全国百家魅力博物馆行列。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申报初战告捷,发展任重道远,夹江县委、县政府正着手制定手工造纸保护和发展规划,夹江书画纸将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做好“纸”文章,壮大纸产业。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升夹江书画纸品质,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大力扶持书画纸制作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品牌,建立起以市场促发展,以传统促进步,以文化出品牌的夹江县书画纸发展新机制。 借势造力,实施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加强书画纸与书画家的联姻,建立全国书画创作基地,集聚文化积淀,促进技艺升级,将夹江书画纸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完善申遗工作,在把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申报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做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