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垓下遗址
释义 垓下遗址垓下遗址

§ 地理位置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依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纪念建筑。

§ 虞姬墓

座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城南沱河北岸城后大队),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 《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 霸王城

位于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大战濉水之滨,项羽大败刘邦于此。

§ 垓下遗址八景

霸城烟雨:城内原有古寿圣寺,寺中有一千年皂角树,树冠如盖,玉立耸天。远观霸王城,树木葱笼,烟雨苍茫,气象万千,引人遐思。

汉陵秋色:濠城周围多土丘,素有“濠城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之说。

虞湾夕照:虞湾,又名虞姬湾,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的沱河南岸,西距垓下遗址约1公里,傍堤临水,芦苇丛生。每逢雨季,在夕阳的照射下,碧波重粼,垂柳滴翠,令人胸襟开阔,心驰神往。

撒金晓月:撒金桥,扼南京至北京的官道要冲,在古洨城西南约200米处,为一石桥。

夹山箫韵:夹山,又名夹山口,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

古刹晨钟:濠城多寺庙,清晨寺庙钟声齐鸣,宏亮深远,音传数里,振聋发馈。

洨上双虹:洨水即今沱河,水首源于河南商丘,东流入淮。流经濠城的河段修有两座拱桥,构造精巧,建筑雄伟,恰似双虹凌空,左右辉映。

沱沙落雁:每到秋季,古洨城东西上下十余里河滩上,会有成群的大雁在此栖息,成为沱河两岸一大景观。

§ 垓下遗址之争

2010年1月6日,《“垓下遗址”岂能“过河”?》一文,对近日新修订的《辞海》把垓下遗址地理归属从“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改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的“垓下过河说”提出质疑。

此文一经刊登,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很多读者致电本刊,对此事予以关注。1月11日,记者一行来到灵璧,与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进行座谈,并走访了垓下遗址附近的村民,他们纷纷表示——

“不能给历史制造悬念,不要给子孙留下遗憾!”

“没有垓,何来垓下?!”刚一见面,现年72岁的曾担任过灵璧县文化局副局长的谢永祎老人对于“垓下遗址”之争就亮明了观点。“‘垓下’只是个普通名词,不是专有名词,资料上有关记载也很多,如古沛郡有垓下、河南鹿邑也有垓下,从地势上看,有高岗才有垓下。项羽和刘邦最后一战的‘垓下’,据《中国汉语词典》1979年版记载,‘刘邦围困项羽之地就在今安徽省灵璧东南、沱河北岸。’固镇县说‘垓下’是他们的,但是固镇的濠城哪里有‘垓’?他们没有,我们有!”

谢老阐述,清同治、咸丰年间,每遇发大水,垓下附近的百姓就会带着牲畜跑到垓上以求避水,因为那是最高的地方。“垓下”在哪儿,应从“垓”谈起,因为当年项羽和刘邦大军激战时,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地点,固镇可能是“垓下古战场”,但却非“垓下遗址”。记者正在采访时,县水利局送来一份档案资料,上面记载着沱河治理的历史,沱河从来没有改道过。如此说来,“垓下遗址”不可能从沱河北岸“转移”到南岸。

谢老对记者说,经过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垓下之战已经日渐沉入到历史的长河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旅游产业兴起,垓下遗址才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垓下”的属地问题已不再是学术问题那么简单,固镇方面所争的不是学术,而是经济。刚出现“垓下”之争时,灵璧县文化局、县史志办也曾以县政府的名义,用大量详实的论证编写报告向省里反映过这个问题。固镇县争夺“垓下”靠《史记》上曾有过的一些记载,说古洨国在其境内,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多少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站在濠城一看说‘原来垓下就在这里’,真是草率!”谢老不屑道。

谢老表示,固镇不是与我们争“垓下遗址”,确切地说应该是“夺”。“《辞海》的编辑应该学问高深,态度严谨,贸然推倒学术结论,是有失偏颇的!”谢老不无忧虑地说:“编造出来的历史是经不起考验的,我们一定要厘清事实真相,不能给历史制造悬念,不要给子孙留下遗憾!”

“谁编造历史,就是历史的罪人!”

“灵璧与固镇的‘垓下’之争,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曾撰文论证。固镇方面说‘垓下’是他们的,简直就是张冠李戴!”采访中,曾担任过灵璧县灵城文化站站长的79岁的解安中老人义愤填膺地说。

据解老介绍,固镇县之所以说“垓下”是他们的属地,理由无非是《史记》上曾说其在灵璧东南,而濠城也在东南。固镇方面称古代时有个洨国在其境内,但楚汉战争时不可能有国,这反而证明“垓下”不属于固镇县。

解老对记者说,灵璧县垓下因刘邦在此大败项羽而著称,固镇县濠城因为是古洨国之都而驰名。这两个名称不同、位置不一的地方,由于一些史籍记述有错和一些人考证有误,垓下位置误被说成在濠城。自元朝初年以来就有人称“垓下与濠城自是两地,不得并而为一也。”可是直到现在,还有人宣称“经过到濠城实地考察、考证后认为,垓下位置在濠城。”更为严重的是,固镇县史志办还把“垓下即濠城”当作正确的结论载入《固镇县志》。

那么,“垓下位置在濠城”这一错误说法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汉书》记载“洨有垓下聚”,这没有错误,洨确实有个地方叫垓下聚。可是到了元朝初年,马端临编著的《文献通考》却称“垓下,即濠城(又称洨城)地也”,于是产生“垓下即濠城”这一错误说法。

至清乾隆年间,灵璧知县贡震就发现《文献通考》这一说法有误,指出“《汉书》言,‘洨有垓下聚’,则垓下与洨城(即濠城)自是两地也,不得并而为一也”。贡震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论断,去实地考察,却又误把浍水(今固镇县镜浍河)当洨水(今沱河),导致他把固镇县南连城集北的濠岗当作洨县故城——濠城。又因他认为垓下和濠城不在一个地方,于是他把沱河南岸之濠城推断为“垓下”,得出“垓下,今濠城也”的错误结论。这部分只要翻阅《灵璧志略》便可得见。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就指出贡震这一判断的错误:“贡震谓洨城在连城集北岸,盖以浍水为洨水云。”

解老说,垓下,是因地形而得名。弄清“垓下”的概念,对于垓下位置不在濠城这一结论会更加明确。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上说:“垓下是高岗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由此可知,在古代自然形成的高岗绝岩地形(即地形一面平缓,一面陡峭)才可称为垓下。1953年治淮委员会测绘的“灵璧南部高程表”显示,北部平缓,标高18.77米,南部陡峭,最低标高15.22米,高程相差3.32米,呈半岛状由北向南伸延。2000多年过去了,在灵璧垓下仍可见这种特殊的地形,而濠城则不具有这种地形,不够格称“垓下”。

“垓下不在濠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固镇所谓的‘垓下村’、‘垓下居委会’,那都是后来才起的名字。《辞海》的编辑考证不严谨就修改词条,误导后人。历史就是历史,不能随意篡改,谁编造历史,就是历史的罪人!”解老再次强调。

“‘垓下遗址’和‘洨城遗址’不能混为一谈”

“固镇自1965年从宿县地区划分出去之后,于1986年申报省级文物保护,1991年挖掘了一个汉墓,2007年又要求修改教科书,还组织省文物考古队进行考古,后开发了两条街,塑了‘霸王别姬’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这些方面他们比灵璧县抢先了一步,这或许与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采访中,灵璧县文化局非遗申报股股长石亚萍对记者说。

石亚萍表示,要明确“垓下”的属地,先要辨析垓下聚的位置。最早记载“垓下”位置的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郡国志二:“沛国(秦泗水郡,高帝改。雒阳东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二十一城其中‘洨’有垓下聚。”这二十一城当中“洨”在西汉时是一个侯国的封地,东汉经学家和文学家《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曾为“洨”县长,世称许洨长。“洨”有垓下聚,是指“洨”境内自然村落。《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的郡国、侯国以及聚邑属三级不同的行政机构,“洨”是西汉侯国的都城,而“垓下聚”则是东汉“洨”县境内的自然村落,即在今韦集镇垓下村(过去叫单圩乡老庄胡村)。如此,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和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垓下”位置均不是固镇濠城的“洨”城遗址。“垓下遗址”和“洨城遗址”在地图上经度相差5ˊ,纬度相差3ˊ,两地地面直径距离是8公里,以沱河为界,“垓下遗址”在沱河北岸灵璧县境内,“洨城遗址”在沱河南岸今固镇县境内。按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垓下”和“洨”的位置,仅相距区区十几里地,但它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古地名,即现在的两个遗址:“垓下遗址”和“洨城遗址”。

石亚萍告诉记者,200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镇县濠城镇境内遗址曾进行大面积发掘,发现一个古城址,从古城址面积、地形及出土的文物上看,“古洨城”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就是今天的濠城镇,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地理坐标一致。她认为,无论是从历史记载还是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来看,均证明今濠城是古洨国遗址,而非“垓下”。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察,石亚萍收集了详实的史料文献,她将于近期自费出版15万字、集图文一体的《垓下风云》一书,从不同角度诠释刘邦大战项羽的垓下古战场的点点滴滴,也将佐证“垓下遗址”确在灵璧县东南的事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