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萨克斯坦
释义

§ 概况

国名

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花纹图案常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见到,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中间是哈萨克人的毛毡帐篷圆顶图案,两侧为骏马,上端是一颗五角星,下端的饰带上用哈萨克文写着“哈萨克斯坦”。

主要节日

纳吾热孜节 (3月22日,是哈萨克斯坦的新年日);

主权共和国日:(1990年10月25日通过《主权宣言》);

独立日:12月16日(1991年);

武装力量日:5月7日(1992年);

宪法日:8月30日(哈萨克斯坦于1995年8月30日通过宪法)。

国家政要

总统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独立后首任总统,1999年1月再次当选,2005年12月,再次蝉联总统,2006年1月就职。2011年4月连任。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Karim Masimov),2007年1月任职,2011年4月再次任职。

人口

1696万,由哈萨克、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日耳曼和鞑靼等131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53%。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是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使用的官方语言。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东正教、基督教和佛教等。

首都

阿斯塔纳 (Astana),人口55万。 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Ak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ata)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14个州,分别为: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萨克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卡拉干达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江布尔州、阿拉木图州、南哈萨克斯坦州。两个直辖市是阿拉木图市和阿斯塔纳市。 [1]

§ 简史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历史悠久,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建立了突厥汗国。

9—12世纪曾建奥古兹族国、哈拉汗国。

11—13世纪契丹人和蒙古鞑靼人侵入。

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部族。

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国。

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0年8月26日建立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25年4月19日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12月10日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通过《哈萨克国家独立法》,正式宣布独立,21日加入独联体。[1]

§ 自然地理

位置

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中部,是中亚地区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被称为“当代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桥”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

地貌

哈多为平原和低地,西部最低点是卡腊古耶盆地,低于海平面132米;东部和东南部为阿尔泰山和天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西南部;中部是哈萨克丘陵。荒漠和半荒漠占领土面积的60%。

河流

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和伊犁河。

湖泊

湖泊众多,约有4.8万个,其中较大的有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泊等。

冰川

冰川多达1500条,面积为2027平方公里。

气候

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5℃和-45℃,沙漠中最高气温可高达70℃。年降水量荒漠地带不足100毫米,北部300~400毫米,山区1000~2000毫米。

资源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1]

§ 政治

哈萨克斯坦

宪法规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1995年8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现行宪法,1998年10月对其进行修改,将总统的每届任期从5年延长到7年。总统任命的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

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批准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不可克服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2007年5月,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议会上、下两院议员总数将由116人增至154人,总统任期将自2012年起由7年减至5年。2011年1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驳回议会关于延长总统任期建议。 [1]

§ 军事

共和国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通过参谋长委员会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国防部负责组织国防建设、制定和实施军队建设和发展规划,为部队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装备保障。参谋长委员会为平时和战时的主要军事指挥机构,负责部队的训练、动员和作战指挥。

哈武装力量组建于1992年5月7日,现设陆军、空中防御力量和海军三个军种和航空机动部队、火箭与炮兵部队两个兵种(归陆军司令部指挥),军队总人数为7.4万人。另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总局、内卫部队和共和国近卫军等其它军事力量,总计约16万人。哈于2003年初步建立了按各军种设立的军事教育网络,全军最高学府为“国防大学”;国安委、内务部也分别有下属的军事院校,另外还有近二十所地方院校负责为哈军培养各方面人才。

2007年先后出台《国家安全战略》和新一代《军事学说》,新《学说》详细制订了2010年前哈武装力量分阶段发展措施,提出建军目标为符合世界标准、能够快速展开兵力,并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职业化军队。《学说》将哈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08年),完善地区性军事集团独立作战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战备值勤部队的军事及特种装备、加强军官国外培训。第二阶段(2009-2010年),本质上提高军队战备水平、分阶段配发现代化装备。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继续新式装备供给、加强与国有军工企业的合作。

哈实行义务兵役和合同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但从2004年起,哈军在扩充兵员时有计划地增加士兵和士官中的合同兵比例。在哈军中合同制军人所占比例达约80%。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防御与武装力量法》和《军人职责与军事勤务法》草案,哈军计划至2010年合同制军人达到85%。  [1]

§ 外交

哈奉行多元平衡外交,重视发展与俄罗斯、中国、中亚邻国、美国、欧盟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同时扩大同亚太国家的交往。

与土耳其关系

2009年10月22日,哈萨克斯坦与土耳其签署了两国战略伙伴协议,哈萨克斯坦是突厥语系国家中第一个与土耳其签署战略伙伴协议的国家。

与俄白两国关系

2007年10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宣布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建立关税同盟。三国在2009年6月就建立关税同盟的所有细节问题达成一致。从2010年1月1日起,俄、白、哈正式启动三国关税同盟运作机制,并于7月1日开始运行。2010年1月27日,哈萨克斯坦工商会发布公报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工商会将在哈俄白关税同盟框架内组建联合委员会。2011年11月18日,俄、白、哈三国签署系列文件,决定从2012年开始从关税同盟过渡到统一经济空间。

与中国关系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1月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一直稳步发展。中哈两国有着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已在1999年彻底解决。江泽民主席于1996年4月、1998年7月访哈。胡锦涛主席2003年6月访哈。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哈期间,双方签署并发表《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2006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等文件。2007年8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联合公报。2008年4月,马西莫夫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8年10月,温家宝总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9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两国发表联合声明。2009年12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工作访问,胡锦涛就发展中哈关系提出5点建议。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联合公报。2011年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联合公报。2011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中哈共同宣布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204.1亿美元,同比增长44.5%。是建交初期的50多倍。

中哈油气合作

2006年7月,中哈两国间的首条跨境石油管道投入商业运营。此后,管道输油量逐年增加,为两国经济建设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1]

§ 经济

哈萨克斯坦经济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锌、钨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铀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相当丰富,石油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哈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哈政府高度关注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失衡现象,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加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至2010年1月1日,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9000美元,比1994年的700美元增长了约12倍。 [1]

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

畜牧业

畜牧业亦盛。收场占农业用地80%。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也较重要。主要城市有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等。

农业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州,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沙漠多,自然条件差,可耕地面积小。目前哈萨克斯坦可耕地约450万公顷,而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就约占三分之一,达150万公顷,年产籽棉400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棉花是哈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约占出口收汇的34%。

工业

哈萨克斯坦纺织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本国加工能力仅占其棉产量的15%左右。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一直坚持减少原料性产品出口、扩大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就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轻纺业是哈发展的重点领域。

哈国的经济发展有三大特点:

一是私有化进程快。现私有经济已占国家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是对外来经济依赖性很强。自建国至98年底收到外来投资100多亿美元,人均拥有外资400美元,在独联体国家占第一位。现又签订了400亿美元的石油、交通引资合同;

三是对外来商品依存度很高。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生活日用品、轻工产品基本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场需求旺盛,物资集散幅射面广。

出口

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主要有:

钢材、精铜矿、精锌矿、阴极铜、铜制轧材、铅制轧材、球铁矿、生铁铸件、钢、镑、镁、钦、钥、原油、动力煤、焦煤、铁合金、磷酸、正磷酸、磷矿、磷化锌、硼酸、三磷酸纳、合成橡胶、普通颗粒状过磷酸盐、农药、各种石油产品、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冲击式聚苯工烯、氧化铬、氧化钧、硫化钠、X光机、金属切屑机床及零配件、自动锻压机、挖掘机、翻斗车、变压器、蓄电池、选煤机、矿井设备、重型拖、各种耐火材料、各种绝缘材料、油漆和醇酸漆、拖拉机零配件、悬劈起重机、机械牵引耙、离心式水泵、各种水泵、皮棉、细羊毛、普通小麦、肠衣、纯种羊羔皮、稻种、肉类罐头、去毛绵羊皮、鹿茸、皮革及车辆等。该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奶粉、奶制品、床上用品、浴巾、毛巾、棉毛织品、糖果点心、地毯、首饰、服装、童装、长短袜、针织品、体育用品、运动鞋、旅游鞋、皮大衣、皮鞋、日用化工品、电视机、录像机、双卡录音机、水果蔬菜、啤酒、电缆、家用电器、吸尘器、家俱、化妆品、载重汽车、小汽车、汽车配件、平土机。

§ 民族宗教

民族

哈萨克族占61%;俄罗斯族占23%;乌克兰族占3.1%;乌兹别克族占2.8%;日耳曼人占1.5%;其它民族占8.1%(2004年10月)。独立10多年来,哈萨克族人口明显上升,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日耳曼族明显减少,哈萨克斯坦正在经历一个哈萨克民族化过程,但俄罗斯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宗教

哈萨克斯坦是个伊斯兰教占稍微多数,基督教所占比例也很大的国家。其中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鞑靼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育,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信奉基督教东正教派,日耳曼族信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此外,也有少量的犹太教徒和佛教徒。

§ 文化教育

文化

雪后的哈萨克斯坦“苹果城”

哈萨克斯坦文化领域建设有了显著发展,文化机构在各地区的网点建设进一步扩大,文化和视觉艺术活动的举办次数稳步提高,文化及休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哈现有剧院50家、演出机构24家、博物馆164家、图书馆3763个、电影院58个、放映点458个、动物园4所,马戏院2家,历史文化保护区8处、俱乐部2320个、公园28个,文化单位总体上比上年增加了84个。

哈萨克斯坦独立宫

独立宫位于市区伊希姆河左岸,是在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建造的,占地超过6万平方米,主体呈天蓝色。独立宫前矗立着一根高91米的大理石柱,象征着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独立。

整座建筑分为三层。首层设有可容3000多人的大型会议厅、220席的新闻中心以及可供670余名宾客同时就餐的豪华餐厅。

第二层荟萃了哈萨克斯坦各种珍贵历史文物和现代藏品,从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展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

第三层是阿斯塔纳市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关于这座年轻都城的各类文献资料以及外国友人赠送给阿斯塔纳市政府的礼物。参观者还可以在一座小型4D影院内观看阿斯塔纳市历史变迁短片,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育

哈教育基础较好,全国基本无文盲,5-24岁人群受教育率达到85%。

近年来,哈教育改革力度加大,除中小学义务教育外,国立高校采取奖学金制和收费制两种方式。哈目前中等教育为11年制,共有中小学7836所,在校学生253.3万,教职人员26.8万,中小学哈语学习时间1-11年级达到57学时/周,其中33所中小学使用哈、俄、英三语授课。哈有职业技术学校866所,在校学生61万人,教职人员3.9万;哈各类高等教育院校144所,其中国家级大学9所,国立大学32所,国有参股大学14所,私立大学75所。高校在校学生总人数为63.4万人,教职人员3.8万。

哈主要大学有:欧亚国家大学、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家大学、哈萨克斯坦阿拜国家师范大学、哈萨克斯坦国家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国家农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国家医科大学。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