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库扎节
释义

§ 简介

库扎节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 三十(除夕)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年三十以前,所有分散居住 在田棚、地棚里的人,都要返回村寨,清理居室,打扫寨场,收洗衣物行李和炊具。除夕这天,家家蒸糯米饭、舂糍耙,寨子里碓 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糍耙舂好以后,要先揉成几块小的,分别摆在刀、斧、锄、犁钟等农具上,感激这些生产工具为人们砍树开 地,使粮食获得了丰收。村内住户,各自带上糍粑和猎枪、弓弩 到寨边的树林里祭祀山神,祈求山神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护佑,使 谷物丰收,狩猎顺利。太阳快落山时,全家男女老少站在家门 口,面向西方祷告,迎接祖先亡灵回家过年。少数拉祜纳居住的 村寨,年三十这天会在寨外路口悬挂绿树枝叶和竹蔑笆,表明不 许外寨人进寨。

§ 传说

拉祜年分大年和小年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在很久以前,快到过年的时候,男人们到离家很远的山里打猎,赶 库扎节不回来过年,等男人们回来时,年已经过去了。为了让辛苦的男人们高兴,女人们又重新过了一次年(小年)。从那以后,拉祜族过年都有大小年之分,一直流传了下来。另一种传说是在原始部落时期,拉祜族经常受到异族的侵犯,和异族进行过多次战斗。拉祜族的勇士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离乡远征跟异族作战,等勇士们凯旋归来的时候,年已经过去了。为了庆祝胜利,拉祜人又重新过了一次年。

虽然过大年和小年的传说已经年代久远,但直到现在,拉祜族一直保持着过大年和小年的习俗。每年的秋收过后,拉祜族就要为过年而忙碌起来。女人们要纺线织布做过年穿的新衣服;男人们要进山打猎,准备过年吃的野味;青年男女做芦笙和口弦,准备节日的狂欢;孩子们做陀螺,搓麻线,准备过年的时候打陀螺玩。

§ 具体介绍

库扎节节日前三五天,家家户户舂粑粑,杀猪烤酒。每个寨子中心要栽一棵青松,伴以芭蕉和甘蔗,表示拉祜人如青松般高洁,生活象芭蕉和甘蔗一样甜美。年前家家都要打扫卫生,称为“扫尘”,大年三十晚,各寨子要吃一次集体团圆饭,欢度新年的到来。人人都要洗澡,晚上要舂粑粑、唱年歌。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互相拜年。晚辈到父母和亲友家拜年时,要带几对粑粑、肉、几棵甘蔗、一壶酒做礼物。到父母和亲友家时,小辈要给长辈碰头拜年,长辈要给晚辈拴白线,勉励晚辈要好好劳动,勤俭持家。

大年初一凌晨,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名或两名少女去抢接“新 水”。当寨内传来第一声雄鸡啼鸣时,抢水人抬着竹筒争先恐后 地奔向泉边抢接新水。拉祜族群众把新春之水作为纯洁、吉祥 的象征,据说,首先接到新水之家,会万事如意,灾难全消。抢接 来的新水,首先要给长者洗脸,表示对长者的祝福。初一这天, 人们一般不外出串门,初二日起才开始带着礼物拜会亲友,相互 贺年。

大年初一这一天,禁止外人进入寨子,寨子里的人也仅限于在寨子里活动。据说,拉祜族原来过年时请外寨子的人来一起过的,因为拉祜族喜欢喝酒,过节的时候更是要一醉方休。结果,请来的外寨子的个别人乘拉祜人醉酒的时候偷走了他们的东西,引起了双方的纠纷和械斗。从此以后,拉祜族就订了一条规矩,大年初一这天不准外寨子的人进入,如果碰到外寨子的人误入寨子的情况,误入的人就会被叫住,带入路边临时搭建的小草棚里,生活上给予周到的安排,并派人看守,等到初一过后再放行。

拉祜族过拉祜扩,时兴杀年猪,腌腊肉。年节期间,要备办 丰盛的年饭,邀请亲朋好友和附近村寨的汉、傣、哈尼、布朗等群 众一起欢度佳节。近些年来,临近交通沿线的拉祜西村寨,还增 加了全寨人在寨场上吃“团结饭”的活动。寨内住户各自做好丰 盛的饭菜,端到寨场中间摆在一起,全寨男女老幼和外来宾客一 起聚餐,增进团结和友谊。

在过拉祜扩期间,寨内男子要举行一次狩猎活动。这次狩 猎,如果猎获到大的野兽,即视为大吉大利;如果空手而归即视 为不吉利。因此,男人进山以后,一定要猪获到野兽才欢呼雀跃而归。

§ 跳笙会

拉祜族过年,要开展跳笙会活动,诸如打秋千、打陀螺、 跳歌等。跳笙会的时候,由头人端着一张篾桌(桌子上 库扎节放着一只箩筐,箩筐里面装满谷物种子,插上香蜡、樱桃花、李花、桃花)在前引导,后面跟着老年人组成的笙队,再后面是群众的队伍。跳笙开始前,头人把篾桌放在跳笙场的中央,还要发表简短的讲话,大意是:欢迎外寨子客人来一起欢度节日。头人讲完话后,男人边吹芦笙边围着桌子跳,其他的人手拉着手围成圈随着芦笙的节奏起舞,那时,上百只芦笙一起演奏,上千人翩翩起舞,在篝火旁,人们通宵达旦地狂欢,整个山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跳笙的日子,寨子里要准备丰富的酒肉、茶水、芭蕉、甘蔗、凉粉等食品热情招待客人。跳笙结束后,各家都要拿回一些箩筐里献祭过神灵的种子,拌在自己家的种子里面,这样每家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得好。

跳笙会除了寨子里集体举办以外,一些生活富裕的家庭也可以举办,不管是那一家举办跳笙会,寨子里的人都会赶来参加祝贺。个人举办跳笙会时,主人家要准备茶水、酒、肉、饭食等给来参加跳笙的人食用。据说,个人举办跳笙会家里就会兴旺发达。凡是举办过跳笙会的人家,每各三年就要重新举办一次,如果过了三年还不能举办下一次跳笙会,就证明该户人家已经从富裕走向衰落。所以,没有举办过跳笙会的人家,一般不敢轻易举办。

到了最后一天,大家还要尽情地狂欢。狂欢过后,头人宣布过年结束,让大家回去好好劳动生产,祝愿来年有个好的收成。这些年节活动,数跳歌最引人入胜。跳歌又称为跳芦 笙舞,在拉有电灯或燃有簧火的寨场上举行。跳歌场上摆有米 酒、果品、食物。全寨男女老少云集在此,参加跳歌者手拉着手, 围成一圈,领舞者吹着芦笙在圈内边吹边舞。人们合着芦笙的旋律,摆手、曲腿、踮步、搓步、跺脚弯腰,边舞边歌。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附合。领唱人领唱完一句,大家齐声合上一句“阿竖 者呢巧哟,习竖者尼摇哟。”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使得许多前来 观赏的人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

跳歌活动要一连跳上几个夜晚,获得大丰收的年份,跳歌活 动会从大年跳到小年。到正月十五那天,还要再舂一些糍粑和 宰鸡、杀鸭,备办一餐年饭,聚一次餐,再开展3天的荡秋千、打 陀螺和跳歌活动,才算年节结束。当然拉祜扩节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互许终生的好机会。

§ 相关民族

拉祜族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现在还建起了农机、制糖、制茶、采矿等地方工业。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是从青海、甘肃一带逐渐辗转南下,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拉祜族自称“拉祜”,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史称、他称有“史宗”、“野古宗”、“苦聪”、“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统一定族名为“拉祜族”。[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0: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