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释义 | § 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个校区之一。学校正式创建于1987年,前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1987年,经航天工业部批准开始创建学校,1988年开始招收普通教育学生;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一汽集团共同创建了汽车工程学院。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她坐落于胶东半岛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威海是沿海开放城市,被联合国授予中国唯一的人居奖,这里风光秀美,四季分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是旅游避暑胜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幽雅,占地156公顷,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花园式大学。 § 详细信息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以本科办学为主,已形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现设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共计33个专业。目前学校各类在册学生达10,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余人。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数学系、物理系、外语系和体育教学部等11个院(系、部);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海外留学生部和语言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设有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可容纳近万人的田经场等设施;建立近百个现代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中心;建有国际微电子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管理与营销咨询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等近30余个科研机构。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一方面广纳天下良才。有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以及从国内外引进的高水平学者,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620余人,专职教师41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5%,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秉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传统,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学生的数学、外语、计算机能力普遍较强,大学英语四级全国统考一次通过率,连续八年超过全国重点高校平均通过率十几个百分点。考研录取率连年提高,2003年达到42.4%。由于毕业生具有“作风朴实、功底扎实、能干踏实”的特点,因此,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有万余名毕业生正在祖国大地各条战线上,以自己的奋斗精神和优异成绩展现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的风采。 学校科技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国防与地方经济,突出特点。先后承担了300余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与地方的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已有多项成果获国家、航天科技进步奖和省科技进步奖。并在新体制雷达、电子对抗、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对等网络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许多被SCI或EI检索收录,出版著作100余部。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企业进行科技协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学术和文化技术交流,现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和交流关系,聘请一些外籍专家、学者前来任教或讲学。 山东省及威海市十分重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发展,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十五”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将加快发展建设步伐,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在进一步提高本科办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到2006年普通教育在校本科生达到10,000人,研究生800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将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 § 校史沿革 ●1985年 哈工大与威海市政府签定合作建设威海分校的协议 哈工大威海 ● 1987年 经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批准并开始筹建 ● 1988年 开始招生 ● 1996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迁址威海与威海分校合并 ● 1997年 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正式迁址威海,在威海分校改扩建 ● 2001年 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签定共建哈工大威海分校协议 ● 2002年 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2010年 工业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签订三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 § 地理位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她坐落于胶东半岛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 宋健科学技术研究院 东经121°11′~122°42′,风景怡人,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 543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在全国所有地级市当中,无人媲美。威海市现辖三市三区,即荣成、 文登、 乳山三个县级市和环翠区、国家级火炬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进出口加工保税区,总人口2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5万人。威海是沿海开放城市,2003年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这里风光秀美,四季分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是旅游避暑胜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幽雅,占地156公顷,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花园式大学。 § 师资力量 两院院士 刘永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新体制雷达、制导和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电子工程领域专家、威海雷达站创始人。 谢礼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副主席。致力于地震工程与城市防灾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强震观测与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国际地震工程与防灾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哈工大(威海)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李圭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市政工程专家、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地下水除锰除铁、高浊度水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内最早开展对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的系统研究。我国著名给水排水和水处理领域专家,在哈工大(威海)建有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 蔡鹤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机器人及声反射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专家,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 沈世钊: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结构工程领域专家,哈工大(威海)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名誉所长。 杜善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复合材料力学、固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专家,哈工大(威海)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名誉所长。 张乃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通信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致力于导弹指令、控制数据通信系统及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通信领域专家。 秦裕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燃烧学、浓淡煤粉燃烧技术方面研究,我国著名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专家,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方滨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信息网络与安全领域专家,在哈工大(威海)建有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王国栋: 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轧制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山东省目前已经把钢铁和造船业列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也在大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王院士的加盟,必将大有作为。在王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将把哈工大(威海)材料学科建设得更好,从而为国防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徐洵:海洋环境生物工程专家。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博士生导师 崔胜民 杨建国 吴少华 李振中 赵桂范 谭建宇 毛兴鹏 韩卫占 乔晓林 金 铭 马家辰 冯乃章 伞 冶 曲延滨 田兆硕 徐晓飞 王亚东 战德臣 佟晓筠 李 宁 闫培生 张治洲 冯吉才 温广武 宋 岩 李 哲 程远志 钟诗胜 刘文剑 边文凤 王大政 王兴贵 崔明根 丁效华 王 克 魏俊杰 曲士良 陈相君 付石友 张文丛 于长军 李宇杰 黄博 王国栋 徐洵 邵宗泽 山东省教学名师 韩 哲 孙振绮 刘锐 哈工大教学带头人 许承斌 孙振绮 韩哲 张晋格 张秀珍 刘铁夫 崔令江 金承日 丁效华 赵继俊 马秀娟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刘会英 曲士良 丁效华 学校部门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办公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办公室作为校党委和行政的办事机构,是学校党政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它既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和纽带作用,又有传递信息、研究政策、辅佐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学校办公室的工作指导方针是:务实、求是、效率、保密。 纪检监察办公室 学校纪检监察办公室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代表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党的纪律检查和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办事机构,在学校党委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学校党委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行使学校行政监察的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的三项职能。 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事处是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人员编制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劳动工资管理及发放、人事数据维护及统计和教职工的招聘、调配、录用、培养、职称评定及相关政策的起草等管理工作的行政部门。 计划财务处 计划财务处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长的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有关财税方面的政策制度,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编制学校财务收支预、决算,集中管理学校各项资金,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并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 后勤工作处 后勤工作处是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的后勤管理机构,是学校实施后勤管理的职能部门,现有500余名员工,正式职工38人,副高职4人,本科学历70%。以服务于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为宗旨,在分管校长领导下,代表学校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规划和行政管理,全面负责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保障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基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基建处成立于2003年4月。现有正式职工1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人,其他5人。基建处设有基建办公室、工程管理室、经济室、计划材料室和档案室等部门,负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基本建设工作和校内小型工程技术支持工作。专业主要有土建、水暖电气和工程预决算等几个方面。 1 基建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安排处理基建处日常事务,包括每周工作安排、信息收发、往来接待、各类通知等工作。 2 工程管理室: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工程设计、地质勘察、施工管理等工作。 3 经济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工程预决算工作。 4 计划材料室:主要职能是负责材料供给、工程前期及竣工验收、综合验收和工程竣工后的维修工作。 5 档案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各种工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和借阅等工作。负责综合验收所需各种资料的整理工作。 § 院系概况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以本科办学为主,已形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现设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共计33个专业。目前学校各类在册学生达10,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余人。 学校设有船舶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2个院(系、部);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海外留学生部和语言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设有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可容纳近万人的田经场等设施;建立近百个现代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中心;建有国际微电子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管理与营销咨询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等近30余个科研机构。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一方面广纳天下良才。有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以及从国内外引进的高水平学者,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余人,专职教师50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5%,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院系详情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多年励精图治,已经形成初见规模的学术梯队和专业培养群体。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院辖会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实习实验中心。下设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专业和两个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技术史)。学院拥有十个研究室(所)以及两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管理学院坚持实践形成科学素养的创新教育思想,倡导双主体互动,自我导向学习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教育思想,与区域社会经济保持密切的互动联系,努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于2008年成立,现有23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目前有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汉语言文学2个本科专业,此外还有社会科学系及艺术教研室2个教学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媒体技术系 是依托哈工大强大的科技优势,为满足国内各类传播媒体数字技术与艺术人才需求而创建的.该系目前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影视技术方向),还将新增网络传媒技术、动画设计等相关技术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数字技术)专业 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技术手段与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文理交叉的新兴学科.本专业依托哈工大强大的科技及师资优势,旨在培养从事影视多媒体编辑制作、网络传播及电子游戏设计的高级人才,以改变目前国内各类传媒数字影像制作人才缺乏的状况. 专业特色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传媒技术系,以培养文理(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工科为 基础,文理兼顾。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运用汉语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外国文学、文化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的专业特色是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训练之外,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培养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语言学概论,和为培养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而设的英语口语、第二外语(韩语或日语)、英语文学选读、国外汉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课程,以及结合留学生汉语教学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胜任国内外教育机构的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各类媒体、出版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文化教育、宣传、文字编辑等工作。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报考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汉语言文学类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汽车工程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新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1997年经过原国家教委批准,汽车工程学院搬迁至山东威海。 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其它专业能共享总校的硕士点、博士点;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并建有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秦裕昆院士担任所长)、汽车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司法鉴定所、荣成华泰—哈工大技术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还有车辆工程等8个实验室和二个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师30人,教辅人员11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正、副教授占48%,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6%,另有10名兼职教授。学院现有各类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近年来,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06、07、08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并在全国大学生汽车类竞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部委的科研项目,同时也为山东区域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学、科研及实验等方面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是学校最有实力的学院之一。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工程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和海洋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电子工程、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与制造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机械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化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特色是强调以机为主、机电液结合;船舶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现代化船舶研究设计与制造,海洋工程设计与建造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特色是突出船舶建造,强化船舶工程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加强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 学院由机械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工程图学部、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研究所、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数字化制造中心组成,其中机器人研究所为与本部合办的研究所,蔡鹤皋院士担任名誉所长;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为与校本部合办的研究所,杜善义院士担任名誉所长;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为与威海市共建的研究机构。学院拥有机械设计、数控、机电、水平循环水槽、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12个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师38人,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学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18人、14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素质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8人,本科生568人。 学院科学研究以两个科研所、一个中心为依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市科技攻关和大量的横向课题,在海产品深加工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设计及仿真、机构理论及其应用等方向成果显著,未来将主要进行豪华游艇和工程船舶的设计与建造、船舶和码头以及海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为威海及全国沿海地造福。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2004年4月在原控制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研究所和国际微电子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学院覆盖5个一级学科及6个本科专业,下设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电气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学院基础部、试验实习中心等教学机构,以及信息工程研究所、国际微电子中心等科研机构。 信息学院秉持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有着一批治学严谨的教学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通过加强教学梯队和学术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学院现有教师69人,校区间双跨教授4人,返聘教授2人,在清华大学、航天集团等单位聘请兼职教授9人。其中教学带头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36.36%。凭借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每年都有优秀的海内外学者加入到学院的教师队伍中来。 信息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25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10余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工作方面成绩斐然。学院所属各学科均与哈尔滨校区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航天基金、省市重点科研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在武器制导、芯片设计、超声仪表、嵌入式系统、导航计算机等工程研究方向上成果丰硕,在信号处理、控制理论、电路设计等学术方向上始终保持着前瞻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定位是:面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山东省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按照服务山东的战略思想,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经过5年时间的学科基础建设和10-15年时间的快速、高水平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术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对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97年)及博士后流动站(87年);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建于1986年,并于1987年被评为国家唯一的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还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建有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实验室”。 哈工大(威海)计算机专业是哈工大计算机学科的一部分,创建于1988年;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每年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4个班120人,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2个班60人,计算机应用研究生28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等完全按照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的总体规划进行,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徐晓飞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院长,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亚东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计算机学院院长;还有总校的一批教授博导在哈工大(威海)进行长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目前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由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组成,计算机科学系由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及实验中心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设有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与嵌入式计算技术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中心。 目前,本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1人。 0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山东省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一直秉承“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以业务素质高、基础好、能力强而享有声誉。近三年年涌现3个省级三好班级0204103班、0404106班、0604201班和9名省级三好学生高晓东、赵妍妍、周江涛、王丹、肖文静、王轩春、田园、王宗尧、邵旭,校十佳大学生8人。有10项学生作品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获奖。其中邹博伟的《长江水质的污染预测》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农场喷灌模型》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三等奖。岳银亮、杜宇等本科学生在核心期刊《微处理机》上发表论文6篇。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5%,就业质量较高,其中在IT行业就业的占了80%,到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学生占了50%,沿海和省会城市占了90%;考研通过率30%-40%;毕业生四级通过率86-90%、六级通过率25-33%。出现校学生会主席周江涛和肖文静、校研究生会主席尹尚国、宫显辉等一批优秀学生干部。 本学科还拥有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嵌入式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信息技术等三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具有一流的设施和研究条件与环境;拥有较多的学生实习基地。 目前,还与欧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的10多所著名大学或公司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已经招收来自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台环境。 几年来,围绕山东省经济建设,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特别是承担了“十五”期间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及多10余项山东省企业信息化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推广,取得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充分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综合资源,依托哈工大计算机学科的综合优势,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按照国际标准,以工业化需求为目标,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充分利用哈工大威海校区和哈工大软件学院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2003 年 12 月 10 日成立。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的办学宗旨是面向软件产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是:立足威海,面向山东,辐射胶东半岛及渤海经济圈,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东北亚特色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软件技术人才。 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坚持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办学理念、模式和管理体制。坚持执行统一的哈工大软件学院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机制方面,实行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管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办学模式上,采用成本办学与合作办学方式运作。在人事制度方面,采用灵活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在招生方式方面,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与软件工程硕士生。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采用相对独立的核算方式。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相对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总之,采用超常规的运作方式和高效率管理方式,强调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高速度,以确保软件学院迅速顺利地发展,快速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高级人才。 国际化是软件学院的重要标志。国际化的内容包括教师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哈工大软件学院与包括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DIT)、美国卡纳基-梅隆(CMU)、华盛顿大学(UW)等多所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并分别与IBM、Microsoft、BEA、Oracle、Sybase等多家国际跨国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与DIT的合作得到了欧盟项目的资助。 工业化是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建立自成体系、有鲜明特色、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适应国内外企业需求的工业化软件人才教育体系是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和方向。目前哈工大软件学院已与包括哈尔滨、深圳和珠海在内的中兴通讯等12家知名的软件或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软件学院的工业化实习基地。 高质量是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通过国际化、工业化办学手段,积极吸收美国、爱尔兰等国家工业化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合工业界需求的高质量软件人才。 高速度是快速培养高质量软件人才的必要保证。软件学院力求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招生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采用超常规的运作方式,实行软件学院管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软件学院办学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哈工大软件学院办学模式包括软件工程本科学位、软件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和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软件学院目前有专兼职教师112人,在校学生943人,其中本科学生382人,转专业学生144人,第二学士学位学生136人,软件工程硕士281人。计划年招生800人,四年后,软件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800人。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4年8月,前身为外语系。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韩国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加拿大研究中心、语言培训中心、图书资料中心、语言试验中心等机构。英语系承担英语专业13个班,301名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和大学英语教学二部承担全校各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学院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届论文研讨会,同时承担了黑龙江省教委“十一五”规划课题、黑龙江跨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哈工大和哈工大(威海)多个科研项目。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著作、词典多部,多次获总校和校区教学成果奖。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在原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基础之上于2004年9月创建。该学院依托威海校区特有的地缘优势,以哈工大的优势工科专业为基础,成为极具特色的新的生长点。学院现有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系和基础化学部。环境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资源研究所和电化学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目前设有五个专业: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近千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教师73人,其中专职、兼职教授23人(博导1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硕士学位教师45人。专业实验室拥有X--射线荧光显微镜、扫瞄隧道显微镜、Gamary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气液相色谱PCR仪、超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等一大批目前国际较先进的设备。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信息科学,海洋环境科学以及海洋生物电化学,均为目前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前沿与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封装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两个硕士点,与总校共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研究生30余人。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和“焊接技术与表面工程”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学院下设“材料成形教研室”、“焊接教研室”、“材料科学教研室”、“教学实验中心”和“新材料与成形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目前有学术人员27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7人,有5人在国家相应学术组织中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初步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国防和工程建设需求,重点发展“武器装备材料与加工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方向。目前初步形成了“塑性加工与数值模拟”、“冲压与超塑成形”、“微连接与电子封装”、 “特种焊接与表面工程”、“特种陶瓷与碳材料”、“粉末冶金与储氢材料”、“高分子与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计算与设计”等课题组。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国防预研计划基金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并与总校材料学院一起承担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任务。在总校帮助下具有威海校区特色的材料学科正在形成,并在快速发展。 本学科先后投入今8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购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真空热压烧结炉、气氛压力烧结炉、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离子喷涂机、冷等静压机、综合热分析仪、计算机机群服务器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院主编教材及专著11本,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其中50余篇被SCI检索,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级奖励。目前共承担各类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2002年以来主办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会议,有2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同行中产生较好影响。我们还与一些世界名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学院学生提供了出国留学机会。 学院注重学风建设,以“真材实料、锻焊大器”的目标培养学生,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平均达43%,就业率达92%以上。 数学系简介 数学系成立于2003年4月,其前身是理学系数学教研室。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及计算数学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3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人,本科生583人。计算数学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科数学分析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数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正教授占28.6%,副教授占21.4%,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占89.3%,博士生导师占14.3%、教学带头人占28.6%。另外,还拥有多位国内知名的教授在我系兼职,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院系之一。 数学系下设计算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基础数学教育研究所、仿真算法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拥有研究生和本科生机房各一个,为教师的科研以及学生学习和深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数学系综合实力强,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氛围,每年发表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校科研基金。 数学系2002年被评为总校级先进集体,2003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师德先进单位,2005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 光电科学系 光电科学系下设大学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光信息专业教研室和光子技术研究所.大学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承担全校的大学物理课和大学物理实验课。光信息专业主要从事光通讯、光学信息处理、激光雷达与光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 光子技术研究所下属超快光子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有世界先进的再生、放大钛宝石飞秒激光系统 (Coherent Inc.) 、显微聚焦系统 (Nikon, Sony Inc.) 、精密加工平台 (Prior Inc.) 等高精尖设备。 2001 年至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SCI 检索论文40余篇 ( 限第一、第二作者 ) , EI 检索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及省市级基金项目10余项。 土木工程系介绍 土木工程系是依托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学实力、威海校区的特色地理优势、预测培养的人才有着乐观的社会需求而成立的。 土木工程系以哈工大的优势工科专业为基础,“大土木”为工程背景,融建筑结构、道路、桥梁于一体,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和结构、道路和桥梁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国家急需的基础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土木系设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工程力学教研室和由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灾害和防御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设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工程方向,培养宽基础、懂管理、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土木工程系办学起点高,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聘请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博导上讲台,在编教师都有博士学位。土木工程系充分利用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优势和资源,建立起一整套具有竞争力的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地方输送高水平、有后劲的专业技术人才。 基础学部 学校于2007年7月成立基础学部。从2007年开始,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新生入学后全部进入基础学部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和集中的教育管理,两年后回到各自的专业和院系学习专业课程。 基础学部是学院级单位,在业务上接受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督导与评价办公室和校团委等部门的指导。学部下设团委、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五个学生工作组。 基础学部的目标是:实现平稳过渡、夯实学习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部对全体教师队伍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三个了解、四个保持和五个掌握”的基本要求,即在所有的工作中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学习(以文化课为中心的广泛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班级和寝室两个集体的建设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管理制度、了解学生培养方案、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始终保持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始终保持合作互助的协作精神,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始终保持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特殊群体的实时状态,掌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较长期的、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实现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适应,通过较为严格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大学之初就养成健康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加强班级建设,加强学业的过程指导、过程管理和过程激励,通过实施学业预警机制,使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夯实学习基础并逐步寻找到大学学习的信心与目标;通过修身讲堂、启蒙党校、创新与实践、文化与体育等多方面的素质平台建设,通过爱国主义、航天精神、诚信、感恩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增强人文、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素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威海校区,基础学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关心和帮助,基础学部也将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收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和建议,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 学术成就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秉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传统,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学生的数学、外语、计算机能力普遍较强,大学英语四级全国统考一次通过率,连续八年超过全国重点高校平均通过率十几个百分点。考研录取率连年提高,2003年达到42.4%。由于毕业生具有“作风朴实、功底扎实、能干踏实”的特点,因此,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有万余名毕业生正在祖国大地各条战线上,以自己的奋斗精神和优异成绩展现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的风采。 学校科技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国防与地方经济,突出特点。先后承担了300余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与地方的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已有多项成果获国家、航天科技进步奖和省科技进步奖。并在新体制雷达、电子对抗、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对等网络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许多被SCI或EI检索收录,出版著作100余部。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企业进行科技协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学术和文化技术交流,现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和交流关系,聘请一些外籍专家、学者前来任教或讲学。 § 科学研究所 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中心下设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室;汽车零部件结构分析室;汽车电器和电子研究室;产品快速设计样件制作及逆向设计室;试制试验及产品化工程室等。 中心为了减少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购买了先进的快速反求设备和激光快速成型设备,以及各种设计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企业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制造提供强有力的高新技术支持;您可以通过我们的快速成型技术的服务直接制作出产品样件,使您的产品的外观、功能等得到验证,为您的新产品尽快投入和抢占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为您的新产品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供有力的保证。 中心主要对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先进、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也可为企业节约大量产品开发资金。中心能够承担产品数字化设计、逆向设计、结构分析、快速样件制作、快速小批量生产,以及模具的快速制造和产品的性能测试等。 哈工大(威海)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基本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IEC: Intelligent Computing for Enterprise Research Center) 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联合成立的。IEC中心以国家863CIMS主题专家徐晓飞教授领导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集中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成果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化、企业与政府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系统研发、工程实施与信息化服务。 研究方向 IEC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适合中国国情的CERP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虚拟企业集成技术、企业建模与仿真技术、软件重构与重用技术、数据与知识工程技术等。 IEC 中心在徐晓飞教授的带领下,自 1995 年开始承担了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和省市部委的项目,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被 SCI 、 EI 收录 50 多篇,并获 4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软件著作权。其中,“九五”期间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重点项目“哈尔滨电机厂 CIMS 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重点课题“适合中国国情的可重构 ERP 系统”等均在国内引起较大影响。 师资成员 IEC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 2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5 人;有博士生近 30 人,硕士生 30 余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通信与电子对抗研究所 研究所成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中兆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顾问,研究所的20名科研人员,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发展历史 通信和电子对抗技术是多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点扶植的学科方向。2006年,学校成立了通信工程系,2008年又成立了通信与电子对抗研究所。研究所队伍以威海校区通信工程系为基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和深圳研究生院电子信息学部的骨干教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保科研,科、教互补,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建设。 研究所成果 研究所梯队构建合理,科研实力较强。刘永坦院士、张乃通院士、张中兆教授、李绍滨教授为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指导,引领研究所的科研走在国内学术前沿。目前,研究所承担着国家973项目“多域协同宽带无线通信基础研究”、863项目“某信号处理技术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宽带高速无线接入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及信号处理、综合抗干扰、电子侦查等领域的国防预研基金、航天支撑基金等研究课题,同时还承担着人造毛皮机控制系统、电力线载波抄表技术、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控等多项横向课题。 团队在IEEE 宇航与电子系统汇刊(IEEE Transaction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System)、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Wiley))、IEE 电子学快报(IEE Electronics Letters)、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电子学报和IEEE国际雷达会议,IEEE无线通信与网络会议( WCNC)等国际会议上以及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指导本科生发表(录用)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2篇、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二等奖等。 § 未来发展 山东省及威海市十分重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发展,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十五”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将加快发展建设步伐,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在进一步提高本科办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到2006年普通教育在校本科生达到10,000人,研究生800人。 近年来,学校党委按照“加强共建、提升内涵、盘活资源、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在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2010年2月,学校成功实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的三方共建,共建协议的签署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校上下万众一心,正朝着 “努力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