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器皿 |
释义 | § 词语解释 实验器皿图片 名称:器皿 拼音:qì mǐn 注音:ㄑㄧˋ ㄇㄧㄣˇ § 基本解释 造型简洁的器皿 器皿 qìmǐn (1) [ware] 泛指盆、罐、碗、杯、碟等日常用具或玻璃仪器 器皿非满案。——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 客至无器皿。 为宫室器皿。——明· 魏学洢《核舟记》玻璃器皿[1] § 详细解释 玉饰古董器皿图片 (1).饮食用具,如杯、盘及尊彝之类。后泛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墨子·节葬下》:“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礼记·礼器》:“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北史·后妃传序》:“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妈妈 将一应田地宇舍,什物器皿,尽行变卖。” 朱自清 《威尼斯》:“ 威尼斯 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 (2).食具及覆盖之巾。《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赵岐 注:“皿,所以覆器者也。”按, 焦循 正义谓皿为“幎”之假借,器为饮食之器,皿即覆器之巾。 § 类型区别 中国,饮茶的器具——壶,杯,碗等,也有无穷的品色。古代茶具非常丰富,有金属的(金壶,银壶,铜壶,锡壶,合金壶)和陶瓷的(青瓷,白瓷,紫砂瓷)茶具,还有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茶具。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 mg/kg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 古代用途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无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普遍爱好喝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喝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则,大热量容易使茶叶烫熟。 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盘形、碗形两种);盛放茶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茶时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盘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的铁罐、陶罐、木罐等贮茶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2]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