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基本信息

哀 拼音:āi  注音:ㄞ

部首:口,部外笔画:6,总笔画:9

五笔86&98:YEU

仓颉:YRHV

郑码:SJRH

笔顺编号:412513534

四角号码:00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54C0

§ 基本字义

● 哀

āi ㄞˉ

◎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 悼念:~悼。默~。

◎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 汉英互译

◎ 哀

grief

mourning

pity

sorrow

§ 相关词语

◎ 哀

§ English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  y

§ 详细字义

哀 ◎ 哀 āi

〈形〉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 同本义 [grieved;sorrowful]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desolate]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 词性变化

◎ 哀 āi

〈动〉

(1) 同情,怜悯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哀求 [supplicate;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care for;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名〉

§ 常用词组

◎ 哀兵必胜 āibīng-bìshèng

[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两军对垒,受压迫、处境绝望而悲愤反抗的一方必能获胜

◎ 哀愁 āichóu

[sorrowful;sad] 哀伤愁苦

◎ 哀辞 āicí

[dirge;elegy;lament] 用来哀悼、纪念死者的文章

◎ 哀悼 āidào

[mourn sb.'s death;bemoan;condole] 悲痛地悼念

哀悼死者

哀悼受害者

◎ 哀悼āidào

[mourning;condolence] 为一个人的逝世而举行的纪念仪式

◎ 哀而不伤 āi'érbùshāng

[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pathetic sentiments not carried to the extreme;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精神上烦恼或忧虑但不至于伤害身心

◎ 哀告 āigào

[beg piteously;supplicate] 苦苦央求,告免

◎ 哀号āiháo

[wail with grief] 因哀痛而放声哭号

◎ 哀鸿遍野 āihóng-biànyě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disaster victim everywhere]《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用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

◎ 哀家 āijiā

[queen who lived in widow] 旧小说、戏曲中太后或皇后在丈夫死后的自称

◎ 哀矜 āijīn

[have pity on] 哀怜;怜悯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论语·子张》

◎ 哀怜,哀悯 āilián,āimǐn

[have pity on;feel pity for sb.] 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怜悯

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哀怜。——《二六七号牢房》

◎ 哀戚 āiqī

[sorrow] 悲痛伤感

◎ 哀启 āiqǐ

[eulogy on (life of) the deceased usually attached to the oobituary notice;memorial article] 放在讣告后的信函,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迹

◎ 哀求 āiqiú

[entreat;implore;beg humbly and pitifully] 苦苦恳求

◎哀劝 āiquàn

[do one’s utmost to persuade] 苦心劝告

◎ 哀荣 āiróng

[ceremonious funeral] 死后办得很隆重的丧事

褒奖之命,虽已表于哀荣,遗奠之恩,宜再申于轸悼。——白居易《祭卢虔文》

◎ 哀伤 āishāng

[distressed;heart-rending;sad;grieved] 悲痛忧伤

不胜哀伤

◎哀思 āisī

[sad memories;mourning for the deceased] 悲哀思念的感情

寄托哀思

◎ 哀叹 āitàn

(1) [bemoan;bewail;lament]∶呜咽地悲叹;出声地悲泣;哀泣

(2) [plaint;sigh]∶悲哀地叹息

他痛苦时便细声地哀叹

◎ 哀艳 āiyàn

[be sad and beautiful;be sadly touching;be plaintive and elegant] 文辞凄切而艳丽

自屈宋以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此兴,失古义矣。—— 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

◎ 哀怨 āiyuàn

[plaintive] 悲伤埋怨

◎ 哀乐 āiyuè

[funeral music] 用于丧葬或追悼的悲哀乐曲

◎ 哀子 āizǐ

[son bereaved of one's mother] 旧时称死了母亲的男子为哀子 [1]

§ 哀字头的常见成语

说明:所列成语内容排列要点——成语、拼音、解释、出自、范例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哀哀欲绝 āi āi yù jué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哀感顽艳 āi gǎn wán yàn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

哀感中年 āi gǎn zhōng nián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神丹浪说解还童,~遇谢公。(清·丘逢甲《东北感春诗》)

哀告宾服 āi gào bīn fú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哀鸿遍野 āi hóng biàn yě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人说:“~。”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哀丝豪竹 āi sī háo zhú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

哀思如潮  āi sī rú cháo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哀天叫地 āi tiān jiào dì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平儿丰儿等哭的~,贾政心中也着了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哀痛欲绝 āi tòng yù jué 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宝庆给大哥唱了一曲挽歌,直唱得泣不成声,~。(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2]

§ 姓氏

来源

哀姓,风俗通曰:“哀姓,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汉朝有种梨能手哀仲,所种之梨实大而味美,人称“哀家梨”。王莽时有哀章,为其幸臣。宋朝有进士哀长吉。唐朝礼部尚书哀愉因避讳皇上赐姓”衷”,现在衷氏族谱视衷(哀)愉为衷姓始祖。明朝江西举人哀世用上书嘉靖皇帝”哀”氏姓哀还是姓衷?嘉靖下旨”哀”姓改”衷”.自此”哀”氏后人多改姓”衷”.现江西万安县潞田镇衷氏宗祠牌匾”衷”字”哀”体笔划为黑色唯中间一竖笔划为红色,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江西省万安县潞田镇衷姓家族于九十年代初重修族谱。但是至今仍有哀姓,且分布较广,如:哀还平,山西省高平县委秘书科科长 。

历史名人

哀 仲:汉朝秣陵(即今天的南京)人,种梨能手,所种之梨实大如升,入口消释,时人称“哀家梨”。

哀骀它:春秋时卫人,貌恶,鲁哀公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授以国政,朞月而政教大行。

哀 宏:汉骑都尉。

哀 愉:唐代进仕。后改衷。

哀长吉:宋代嘉定进仕。 改衷氏。

哀道训:居南康县,宋代绍兴进仕。

哀 赞:元代罗店土官。

哀 英:邵武人,成化中任太平府训导。

哀 育:崇安人,宣德贡士。

哀 贤:万安人,弘治中任弋阳县丞。

哀 正:蒙城人正德中任信丰县丞。

哀世用:嘉靖举人,后改衷。

哀 凯:字舜举,华亭人,天顺间云南按察使。

哀贞吉:嘉靖进士,改衷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