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养洁 |
释义 | § 简介 吴养洁吴养洁,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侧重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与大环化学,在饱和碳原子上的均裂与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环金属化反应与金属转移反应、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配位性能研究方面均取得研究成果。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贡献。 § 简历 吴养洁 1928年1月1日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47-1951年 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1-1952年 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助教。 1952-1953年 北京俄语专修学校学习。 1953-1954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 1954-1958年 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8年至今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师,1960年任讲师,1979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南京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自1958-1990年历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主任。现任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生平 吴养洁 吴养洁,1928年1月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在烟台恤养院长大。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内地求学。青少年时代坎坷不平的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性格。 194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3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一年,1954年9月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在O.A.莱乌托夫教授指导下,以汞有机化合物为对象,利用同位素交换、立体化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饱和碳原子上的均裂与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在某些羰基活化有机汞盐在温和条件下与汞-203标记金属汞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中,发现这是一类新的具有均裂性质的非自由基反应,反应中立体化学构型保持;证明饱和碳原子上的双分子亲电取代反应(SE2)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 2)不同,其立体化学构型保持,以上两类反应均通过形成环状过渡态。饱和碳原子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是50 年代重要理论课题之一,以上研究成果得到前苏联科学院院长A.N.涅斯米扬诺夫院士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以“重要成就”为题刊登在莫斯科大学报刊上。1958年吴养洁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及论著近30篇,包括教科书:《有机化学理论基础》、参考书:《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综述等,被引用达60多次。1957年留苏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详细收集了莫斯科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的设计、装备等资料。 1958年7月由苏回国即调到郑州大学,当时建校不久,他一到校就紧张地投入了工作,参与新化学实验楼设计,建立放射化学实验室等工作。放化实验室建成后,一直是对外的一个窗口。开设过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等多门有机化学专业课程。虽经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从未动摇过他为发展河南科教事业的坚定信念。1972 年,为完成农药中间体的研究课题,他在郑州及东北鹤岗,跑遍十几个县市,亲自下厂顶班劳动。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西维因的中间体——甲萘酚。粉碎“四人帮”以后,吴养洁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解放。1978年,他作为“甲萘酚”课题负责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荣获“在全国科技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科学的春天来了,吴养洁继续开展中断了多年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研究。1978年,他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被聘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吴养洁刻苦勤奋,数十年如一日,教学上一丝不苟,讲稿反复修改,不断更新,每次上课务必做到用最简炼、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准确地阐明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总结中,他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论文,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核对,一段一段地推敲,就连行文中的语法和标点符号也一一加以校正。迄今他已指导过20 多名硕士生和4名博士生毕业,他所指导过的研究生得到中国外同行的好评,河南省教委两次颁发给他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状。 § 学术研究 吴养洁 吴养洁在长时期担任系行政领导工作中,作为有机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该学科自1989年已连续四届被评为省重点学科,1993年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被批准设博士点,1995年被批准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并由他担任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业务负责人。根据有机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为了加强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学校“211”工程的建设,省政府、省教委近几年已拨专款购置大型精密仪器,现已拥有400兆赫超导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影像板系统等贵重仪器,不断改善实验工作条件,郑州大学从一所普通省属高校已逐步成为一所设备较完善的高等学府。 吴养洁曾任中国化学会第廿一届、廿二届理事会理事。现任中国化学会第廿四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他曾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至四届有机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首次(1991~1995)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他还系统地研究了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在结构性能关系、溶剂效应方面取得成果,确证带有p-或π-电子的邻位取代基可与汞原子配位,它对芳基汞化合物的反应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邻位效应理论中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得到邢其毅、蒋明谦、高振衡、O.A.莱乌托夫等著名学者的好评,认为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近10年来,他研究了多系列希夫碱的邻位汞化、钯化、铂化反应及金属转移反应,实验证明存在有四元环N→Hg(Sn、Te)分子内配位与五元环N-Hg (Pd、Pt)分子内配位,修正了由含氮配体一般只形成五元螯合环的通则,总结出分子内配位、结构因素对反应区域选择性及产物性质影响的规律,所合成的众多的环金属化合物提供了C-H键活化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995年他曾应邀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作学术报告,著名化学家、俄罗斯科学院O.A.莱乌托夫院士认为他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科学前沿,取得了新的重要的原则性的成果。自80年代以来他在大环化学研究工作中,合成了百余种新的冠醚等大环配体,阐明了其与金属离子、中性分子的配合规律,首次制得电荷转移络合物晶体、新的离子选择电极冠醚活性载体及其LB膜。其冠醚合成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60多篇发表于中国外化学刊物上。另有《放射性制剂的制备与测量方法》译著一部。 吴养洁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方面均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内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的内容。 吴养洁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有重要贡献。199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主要论著 1 Reutov, Yan-Tsei U. Isotope exchange of some organomercury salts with metallic mercury labeled with mercury-203. Dolk. Akad. Nauk.SSSR, 1957,117:1003 2 Nesmeyanov ,O. A. Reutov, Yan-Tsei U, Jing-Ju Liu. Stereochemistry of the reaction of symmetric organomercury compounds with mercury halides. lzv. Akad. Nauk. SSSR,Ser. Khim. ,1958,1327. 3 吴养洁,陈镇东,张宪平等,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Ⅶ,邻位取代苯基氯化汞的质子分解反应.有机化学,1982,5:3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