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嘉陵龙 |
释义 | § 简介 化石写真嘉陵龙拉丁文学名chialingosaurus,因在陕西省西风县的嘉陵谷发现而得名。嘉陵龙属鸟臀目、颌齿类、覆盾甲龙亚目、扁脚类、剑龙类下的植食性恐龙。主要生存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四川,推测体长约4米,与1959年被发现并命名。 § 发现过程 嘉陵龙(学名Chialingosaurus)是剑龙科恐龙的一属,类似钉状龙,化石发现于中国四川省的上沙溪庙组地层,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纪。嘉陵龙是最早的剑龙科之一,生活于约1亿6000万年前。由于它是草食性动物,科学家推测嘉陵龙可能以当时最丰富的蕨类及苏铁科为食物。它的名字是取自中国南部的嘉陵江。嘉陵龙身长可以达4米长,体重估计约150公斤重,较其他晚期剑龙科为小。嘉陵龙的化石是在1957年由地质学家关氏在衢县所发现、挖掘,虽然发现的化石只是非常不完整的骨骼,杨钟健在两年后仍将之命名。在1969年,Rodney Steel提出嘉陵龙可能是其他剑龙科的早期祖先,但这却很难证实。模式种是关氏嘉陵龙(C. kuani),是根据一个部份骨骼而命名。在1978年,重庆市博物馆的赵喜进补充了原有的遗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