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户税
释义   唐代按户等征收的重要税目。其征收对象上自王公﹐下至一般百姓﹐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齐时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就是按户等征税或征发徭役。隋代在没有或缺少课调的州﹐计户征税﹐以供当地地方官的禄力﹐大约当时还不是普及全国的税目。唐代户税的名称最早见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十月诏所云“天下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例税户”。既称往例﹐说明此前已经实行过。《唐六典》有三年一大税﹐每年一小税以供军国传驿之用的记载。据日本所藏吐鲁番出土文书《武城乡人田门孔辞》﹐大税﹑小税即是户税。据唐玄宗天宝中(约750年)尚书省的计帐﹐当时户税收入约二百余万贯。

户税制特点之一﹐是按户等收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三月下令﹐天下户按资产多少(资产不包括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到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一作武德九年)三月﹐又分天下户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岭南户分五等)。唐代二百九十年中﹐户税税率多次改变。天宝中户税税率为八等户(下中)纳钱四百五十二文﹐九等户(下下)纳钱二百二十文。代宗大历四年(769)正月规定:上上户四千文﹐以下每等递减五百文。至第七等下上户一千文﹐第八等下中户七百文﹐第九等下下户五百文。现任职事一品官准上上户税﹐九品准下下户税。若一户有数人在数处任官﹐要在各处按官品纳税。纳税的职事官只限于正员官和虽非正员但占有额内实缺者。试官和员外置同正员文武官﹐均不在纳税之限。百姓有邸店﹑行铺和炉冶的﹐按本户户等加二等纳税。官吏及富有者的寄庄户﹐按七等户纳税﹔一般百姓的寄住户﹐按八等户纳税。各种浮客和暂时寄住户﹐稍富有的准八等户税﹐其余准九等户税。诸道将士的庄田﹐一律按九等户纳税。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后﹐户税成为两税法两项内容之一。两税法规定纳钱部分就是户税﹐而且也是按户等高下征收的。

纳钱是户税制另一特点﹐大多数地区如此。但少数地区不同﹐例如天宝初年交河郡(西州)﹐户税既纳钱又纳柴。有一件吐鲁番文书记载:“周通生纳天宝三载后限税钱一百一十六文。”既有后限﹐当有前限﹐可见纳税期限也或分为两次。唐王朝疆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税制中也包含少数地区的特殊规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