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宋茶具
释义

§ 唐宋茶具

§ 正文

中国唐以前,南朝饮茶已形成风气,不过仅流行于西蜀和江南地区,而且当时在饮食器皿中尚未明确地分化出专用的茶具来。中唐时,饮茶之风在全国推广,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茶具。8世纪中叶,陆羽的《茶经》对茶具作了系统的叙述。出土文物中有的铭识也标明是茶具,如茶托、茶碗、茶瓶、茶碾、茶罗等,可知唐代茶具的品种已颇齐备。唐、宋时的茶多制成茶饼,饮用前先碾末,再予烹点。烹点的方法有两种,所用的茶具亦小有区别。一种是《茶经》说的煎茶法,是在风炉上的茶中煮水,水沸之后,量出茶末从中心投下,随即用竹搅动,俟沫饽涨满面,便酌入碗中饮用;另一种是苏廙在《十六汤品》中所说的点茶法。此法将茶末下在碗中,并在茶瓶中煮水,水沸后,持瓶向碗中点注,同时用茶筅或茶匙在碗内环回击拂,只要茶已发立,粥面光鲜,稀稠得中,遂可就碗饮用。所以煎茶法不用茶瓶,点茶法不用茶,大体说来,唐代后期煎茶法已逐步为点茶法所取代,因而唐代遗物中成套的风炉和茶很少。目前已知最早之例传为河北唐县出土的五代邢窑烧制的一套白瓷茶具。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复原模型瓷茶为圆底镬形,风炉为圆筒形,有三足。唐代茶瓶实例为西安太和三年 (829)王明哲墓出土的一件,底部墨书“老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壹。”此器腹部圆鼓,盘口,肩上出短流,施墨绿色釉。这种形制的容器在唐代遗物中不乏其例,却不能都定为茶瓶,因为其中有不少是酒注。

除茶、茶瓶外,其他茶具在煎茶、点茶法中可以通用。因为茶宜“乘热连饮”(《茶经》),茶碗很烫,所以要在碗下加托。西安大历元年 (766)曹惠琳墓已出白瓷盏托。1957年陕西西安和平门外出土了 7件银质鎏金茶托,铸造的时间为大中十四年 (860),刻铭中自名为“浑金涂茶拓子”。这些茶托上的托圈较低。晚唐时茶托上的托圈已增高,有的象是在托盘上加了一只小碗。湖南长沙铜官窑、浙江宁波和湖北黄石的唐墓中均曾出土这类茶托。托上所承之茶碗,为圈足、玉璧足或圆饼状实足的各种弧壁或直壁之碗。长沙石渚窑出土的青釉圆口弧壁碗,有的自名为“茶埦”。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玻璃托子和碗,《物财》中记为“瑠璃茶椀、托子”,其茶碗撇口、直壁,与宋代所称仴子的形制相同。法门寺塔地宫中还出土了银茶碾和银茶罗,其茶罗为绝无仅有之例。茶碾和茶罗均为粉筛茶末的用具。此外,唐代也用茶臼研末。茶臼为瓷质,碗状,内壁无釉,刻剔出粗糙的网纹和鳞纹。在河北内丘唐代邢窑窑址中曾经出土。

宋代茶具中除增加了磨末用的茶磨外,其种类较之唐代变化不大,但在造型和工艺上却有较大发展。宋代饮茶多用点茶法,茶瓶的流加长,口部圆峻,器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也变得很柔和,茶托的式样更多。托圈一般均较高,有敛口的,也有侈口的,而且许多托圈内中空透底。出土物中除瓷、银制品外,还有金茶托和漆茶托。如内蒙古临河高油房西夏窖藏出土有金茶托,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墓中出土有银朱漆茶托。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说杭州的茶店用“瓷盏、漆托供卖”。漆托隔热性好,绘画中的饮茶者多用漆托,唯不易保存,故出土较少。

宋代饮茶习俗与唐代的重大区别是:唐代的茶一般为绿色,青瓷碗与白瓷碗并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又兴起了斗茶之风。斗茶胜负的标志为茶是否粘附碗壁,哪一方的碗上先形成茶痕,即为输家。这和茶的质量及点茶的技术都有关系。为适应斗茶之需,宋代将白色的茶盛在深色的碗里,对比分明,易于检视。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所以宋代特别重视黑釉茶盏。福建建阳水吉镇建窑烧造的茶盏釉色黝亮似漆,其上有闪现圆点形晶斑的,也有闪现放射状细芒的,前者称油滴盏,后者称兔毫盏。还有的盏底刻“供御”、“进”等文字,表明这里曾有向朝廷进奉的贡品。江西吉安的吉州窑也产黑瓷盏,以玳瑁斑、木叶纹和剪纸纹等装饰著称。其中木叶纹是将一片经过处理的桑叶粘附碗内,施釉后经高温焙烧,桑叶的脉理遂显于釉面,生动自然,妙趣天成,历来受到珍视。由于这类茶具风行天下,所以唐代生产白瓷的北方窑口,这时也部分烧造黑瓷,如定窑生产的鹧鸪斑黑釉盏,磁州窑生产的铁锈花黑釉盏等,亦各擅其胜。宋代的其他窑系如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众多瓷窑,也都大量烧造茶盏和其他茶具,均有佳作传世。不过因为它们的产品不完全符合斗茶的特殊要求,所以对反映宋代的饮茶艺术而言,就不如黑釉瓷盏有代表性了。

§ 配图

唐宋茶具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