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吡格列酮
释义

§ 简介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治疗药,可减少胰岛素抵抗性,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该药品于1999年首先在美国和日本上市,中国于2004年首次批准吡格列酮进口,有包括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制剂生产企业20余家,商品名包括:艾可拓、瑞彤、艾汀、卡司平等。

§ 药理学

药理毒理

本品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同,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 1 ,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动物实验表明 ,本品可减少胰岛素抵抗的高血糖、高胰岛素因症及高三酰甘油。本品引起的代谢变化导致了依赖胰岛素的组织应答的增加。由于本品提高了循环胰岛素的作用(即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它不能降低缺乏内源性胰岛素的动物模型的血糖。

药代动力学

本品每天给予家兔10次后,吡格列酮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血清浓度持续升高,7d内达到稳态浓度。在稳定状态下,吡格列酮的2个活性代谢物Ⅲ(M-Ⅲ)及Ⅳ(M-Ⅳ)的血浆浓度≥吡格列酮的血浆浓度,吡格列酮约占30%~50%,其AUC占总AUC的20%~25%。

药物相互作用

①与含乙炔雌二醇及炔诺酮合用,可使2种激素的血浆浓度降低约30%。

②本品对格列吡嗪、地高辛、华法林和二甲双胍无影响。

③CYP3A4对本品的代谢有一定作用。

④酮康唑在体外可明显抑制本品的代谢。

⑤除膀胱外未发现其他器官有药物诱导型肿瘤。

临床评价

临床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对细胞的反应性,并改善体内葡萄糖平衡障碍。作用至少可持续1年,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吡格列酮的临床试验还选择了脂类异常患者,患者经吡格列酮治疗,可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增加HDL-C,但LDL及TC则无一致性的改变。

§ 不良反应

经3000多例(其中1100例疗程为半年,450例为1年)临床试验显示,不良反应主要有:

①低血糖。

②吡格列酮组贫血症发生率为1.0%,安慰剂组为0。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贫血症发生率均为1.6%。与磺酰脲类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贫血症发生率为0.3%,安慰剂组为1.6%。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贫血症发生率为1.2%,安慰剂组为0。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4%。

③浮肿。

④可能引起血浆容积增加,终致前负荷诱导型心脏肥大。

⑤ALT升高,吡格列酮组有0.26%(4/1526)的患者、安慰剂组有0.25(2/793)的患者ALT水平≥正常上限的3倍。偶尔出现肌酸激酶水平短暂升高。

⑥未见致畸作用。

§ 注意事项

对本品或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只有在胰岛素存在情况下才发挥抗高血糖的作用,因此,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的患者。对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停止排卵的患者,用噻唑烷二酮类包括吡格列酮治疗,可导致重新排卵。

§ 药物风险

根据美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吡格列酮的原研企业武田制药开展了一项长达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积累剂量的增加,患者罹患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根据此项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10年9月发布了警示信息,并统一修订了吡格列酮说明书,增加对膀胱癌风险的进一步提示。2011年8月4日,美国FDA再次发布消息称,使用吡格列酮1年以上可能增加导致患膀胱癌的危险。法国卫生部在展开关于吡格列酮和膀胱癌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后,也于2011年6月宣布暂停使用含吡格列酮的药物。

至2011年8月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吡格列酮病例报告573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720例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以下肢水肿常见)、头疼、头晕、恶心、皮疹、低血糖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心衰、严重肝功能异常、低血糖昏迷等,未见膀胱癌病例报告。[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