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登堡界面
释义

§ 定义

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界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

§ 特征

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重物落入地幔,轻者从地幔涌出而构成地壳,逐渐交换构成地球气圈、水圈和陆圈是地球表面特有重力和温度造成的。地球薄壳裂成若干板块,飘浮滑动在地幔岩浆上。在地壳和地幔交界处构成一个面,称为莫霍面,这个面可能是不定形微涡旋粒子转变为定形微涡旋元素原子的界面,也是固态地壳与流态岩浆及其小质块的地幔的交界面。而深入到其下700公里的深度为下地幔,传播速度较快,表明下地幔比上地幔的岩浆星质的质量密度高,更比地壳质量密度高。地核密度更高而结成地瘤质块,处在地壳下2900公里地幔和地核有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它是地幔与地核交界面。  [1]

通过此界面向下,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