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方软件学院
释义

§ 学校简介

学院风光学院文化北方软件学院作为辽宁省首批成立的软件学院,在中国率先推出了深受企业欢迎的第一批软件高级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了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最短路径,在人才培养层面实现了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率、针对性和实用化的目标。

北方软件学院大力开展复合型、实用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制订过程中面向社会导向和企业需求实行了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师这一核心环节,强调老师的传道(经验)授业(事业)解惑(社会和未来),而不是念课本教训人。特别是由市长、企业家、高级开发人员主讲的北软创业课,以浓缩人生精华,展示成功魅力为主线,为学生的成长和立业奠定了的基础。在首届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得到很好验证其中38% 的同学被日本 NTT 、富士通、大宇宙、明基等外资企业录用35% 的同学被华信、海信、联想、东软等国内知名 IT 公司录用23% 的同学攻读硕士学位进行深造,就业率及就业企业质量超过了国内重点大学。

北方软件学院由建校初期的 “3+1” 模式专业逐渐发展成具有专科、本科、专生本、嫁接专业等专业,多层次教育。学生人数也从61人增加到了400人。本着 “ 资源共享、多元开放、高效实用、争创一流 ” 的办学宗旨,北软的教学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网络和实践并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普遍具有动手能力强,入职快的特点,得到了软件企业 , 特别是外资企业的青睐。两年来,“3+1” 模式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5% ,一半以上的同学在软件企业从事一线开发工作,年薪平均在2万元左右,就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苏州、大连等各大城市。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普遍满意北软培养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并有长期需要北软毕业生的计划。作为辽宁省首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建校初期,学院只开设了一个专业,有学生 64 名;三年后现有高级系统设计及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五个专业,专科、专升本、“3+ 1” 、“2+ 2” 、嫁接培养等五类培养模式,高中、专科、本科三个起点,在校生总人超过700人;教师近50人,院长张桂平教授被推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北软的教学一直遵从 “ 资源共享、多元开放、高效实用、争创一流 ” 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全部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大量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有专业背景、日语优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按照张院长提出培养学生自信、眼界的要求,我院还开设了专家论坛 — 创业课,邀请各行业资深专家、政府高官和外国友人,讲述所从事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人生经历,这也是继清华、北大后辽宁高校首创的课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我院的特色课程。

北软有三届毕业生近200人,在沈阳、大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的软件公司从事一线开发工作,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担任了公司管理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被派往日本工作。北软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 教学理念

资源共享

学院风光资源共享是北软建设生存的基础,是北软发展的基石

优秀师资共享——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不能为我所聘,但求为我所用”

试验环境共享——四两拨千斤

“少投入,多产出”

教学设施共享——借鸡下蛋

“基础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

共享与整合——借用之后的体制整合

“任重道远”

多元开放

多元开放作为一种机制创新,是北软能够健康运作的机制保障。

多元即指国内外的政府、企业、高校、个人都可以各持优势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并加入北软的建设

开放即指摒弃闭关自守的发展模式,多学习、多借鉴先进的教育及办学经验,批判性的接受新事物和旧体制中优秀的经验。

以双赢乃至多赢得合作推进学院的发展,同竞争对手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推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高效实用

高效实用是软件学院各项工作的实施原则

高效体现在管理机制要高效、管理团队要高效、教学安排要高效、资源利用要高效。

实用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训练、课程安排的实用性。最终目标是培养的人才要实用。

建立学校学习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最短路径

争创一流

争创一流是北软发展的目标

创办一流大学

开创一流品牌

培养一流人才

§ 办学定位

学院风光北方软件学院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人才。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和办学机制创新之路;要坚持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以质量提高为基本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以“外向牵动,应用领先,复合为主”为主要模式;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联合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多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模式,努力实现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要积极探索与国外高等学校合作办学,实现与国际软件人才培养接轨,培养外向型人才;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之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辽宁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软件类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宗旨

资源共享、多元开放、高效实用、争创一流

师资特点

开放共享整合国内外的智力资源,解决软件教育中的教师不足、知识不新、变化不快等亟待解的问题。

充分利用各高校优秀教师资源,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

聘请知名软件企业资深项目开发人员,结合实际项目讲授软件专业课程,迅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实战经验。

教学特点

数字化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管理。其中包括电子化课件、网络作业批改,疑难问题解答,信息发布,学生考勤及师生邮件交流等。

突出互动式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实用的教学模式。

针对性教学,指定课程内容等方式将企业的需求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为企业需求培养型号恰当的软件人才,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使用的无缝链接。

办学层次及培养规格

(1)应用型人才培养:本层次主要是培养任务层即应用型人才 。这是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这一模式在设计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重点,理论上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学生提供软件理论与工程方面的入门知识并进行大量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层次是专科生。

(2)专业型人才培养:本层次主要是培养策略层和战术层的专业人才 。主要是培养系统软件研发和设计方面的人才,要求其熟悉和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具有系统规划能力,能够承揽大型工程项目和设计项目,提出软件系统设计的思路和组织完成能力。从课程体系上为学生提供软件理论和整个信息科学的相关知识,并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层次是本科学士、硕士 和 博士。

(3)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从事专业方面的应用软件开发与设计的人才 ,即培养战术层和策略层人才。本层次人才要求既要有较深厚的专业基础,又要精通计算机软件。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实现软件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无缝链接。在现实培养中主要是通过“嫁接”的方式来培养。采用“ 2+2”的培养模式(前两年学专业,后两年学软件)的模式和“ 1+2+ 1 ” 的模式(第一年强化外语,二、三年学习专业,第四年学习计算机软件),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计算机软件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精通外语的复合型软件人才 。启动“4+1 ”、“ 4+2 ”模式,扩大双学位和二学位培养规模,在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强化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为软件企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大跨度地实现专业嫁接,采取“ 2+1+ 1 ” 的模式,在校二年级的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择优选拔一些学生转学计算机软件专业,为社会提供多层面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报考软件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

(4)外向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将外语专业和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整合,制定“外语 + 软件”或“外语 + 专业 + 软件”的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要针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软件外包开发业务,实行软件 + 英语、软件 + 日语、软件 + 韩语、软件 + 俄语( S等组合教育,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使中国的软件走向世界,使中国的软件人才服务世界。

§ 发展规划

学校辩论会一、在 3+1 本科中进一步实践订单化培养。目标是:“积累经验,创立品牌”。

二、加大高职培养力度,开发高职就业市场。2005 年毕业高职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 50% 以上

培养熟练的软件编码人员,测试人员和高技能的信息录入员。

三、扩展专业方向,培养热销人才。

嵌入式方向,软件开发管理方向。

四、规范办学,保证质量。

专业设置、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保证培养质量。

五、后备师资及管理人员的发掘、培养和储备。

培养部分专职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有预见性的加强人才储备。

六、实施北软 CI 设计,建立统一的公众形象。

企业标识、宣传策划、格微企业文化的落实。

七、中国和辽宁省部分软件学院教学及管理调研。 中国国内软件学院。

八、加强与各大学的联系,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办学。

§ 师资特点

学生做品1、开放共享 、整合中国国内外的智力资源,解决软件教育中的教师不足、知识不新、变化不快等急待解决的问题。

2、整合各高校优秀教师资源,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

3、聘请知名软件企业资深项目开发人员,结合实际项目讲授软件专业课程,迅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实战经验。

4、每周一次专家论坛,邀请政府高官、国内外企业精英、各领域资深专家,介绍行业发展现状、前沿技术和国家政策环境,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修正世界观,适应社会的需求。

课件化教学教师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针对性较强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课后发布在内部网上,供学生浏览查询。

网络化校园:学院已实现了网络化校园,学生可以在网络提供的虚拟校园中学习和生活,学院也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管理,其中包括作业批改,疑难问题解答,信息发布,学生考勤及师生邮件交流等。

互动式教学

突出互动式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实用的教学模式。

针对性教学

指定课程内容等方式将企业的需求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为企业需求培养型号恰当的软件人才。

§ 课程设置

校园文化语言基础课

根据北方软件学院主要面向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的国家培养外向型的专用人才的方针要求和国际软件市场发展状况,软件学院开设了日语课,由东北大学具有丰富日语教学经验的山丰旗教授主讲,山丰旗教授等老一辈日语教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总结整理和创新,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中国人学习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在东北大学长期作为硕士生、博士生的二外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增加了日常用语和网上教学,使学生达到基本自如阅读日文软件文档和简单日语沟通能力。

软件专业课

C++标准化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初步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Visual C++开发工具。本课程作为北方软件学院唯一的编程语言基础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为《面向对象软件应用开发课程》提供实践工具基础,另一方面,对于毕业设计开发和向其他面向对象语言(如:JAVA)转型开发提供基础。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C与C++的区别,在此课程授课前,还增加了24学时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

Windows编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Windows下的C/C++(MFC)用户界面编程技术和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方法。其中包括:Windows结构体系、消息机制、窗口管理、通用界面元素编程、动态连接库设计方法,系统交互理论,多媒体技术,机器翻译系统分析设计、多模式接口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对用户界面设计理论和机器翻译技术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熟练的应用MFC建立和开发用户界面系统,并能够根据需要对基本界面元素进行扩展,满足更高的界面设计要求。

网络通信及开发软件系统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络拓扑设计及硬件集成、TCP/IP网络编程、HTTP协议、ASP应用开发、CGI应用及开发、JavaScript程序设计、HTML语言基础及网站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系统集成、网站开发、网络通信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建立基于Internet综合应用系统的能力。根据今后从事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借助资料,迅速进入其中某一领域展开开发工作。

Java标准化程序设计

本课程针对具有一定C++基础的学生,培养他们可以熟练使用Java进行基本应用程序设计和Java Applet程序设计练掌握查找、排序、矩阵计算、文本和二进制流文件操作。使同学们了解Java界面设计的原理,能够编写简单的Java Applet应用和Java界面应用程序。

大型网站系统设计与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运用HTML、XML、JSP/Java Bean 设计一个较大规模的网站。本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HTML/XML语言、JSP程序设计、客户端JavaScript脚本编程。同时熟悉ASP技术及VBScript脚本、熟悉HTTP协议、了解C语言开发CGI技术、WEB服务器原理和Perl和PHP语言。

专家论坛-创业课

专家论坛主讲人不固定,多为中国国内某一行业或领域的资深人士,也有部分政府高官和外国友人。其内容涉及计算机、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众多领域,通过主讲人2-3个小时的专业叙述、从业经验介绍及感悟,使学生对该专业及相关知识有一定认知。同时,论坛还设有现场提问时间,为主讲人和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

创业课作为学生的创业基础课,主要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最新技术应用,中国国内外技术发展,公司管理,质量及标准控制等方面进行讲解,最终使学生具备职业IT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以适应IT业激烈的市场竞争。

§ 教研方向

校园文化研发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从自身多年产品研发经验和市场需求出发,以独具特色的多文种信息处理技术 、人机智能交互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从振兴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城市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语言处理方向

教学的研究目标是把握多语言处理技术的最前沿,发掘最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并将其推入应用。希望能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克服信息交流的障碍。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文种跨语言智能输入技术、多文种辅助阅读 / 辅助翻译技术,统计语言模型,翻译记忆 (TM) 等方面的研究。

人机智能研究中心在国内已经率先提出了辅助翻译 / 辅助阅读的概念,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原微软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和国家863首席专家汪成为院士等专家的一致肯定。已经形成了英汉、俄汉、日汉等系列辅助阅读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引进工程项目中。目前已经实现产品化的技术包括:多文种智能输入技术(英文输入助理、日文智能输入法)、汉语分析理解技术(汉语人机交互平台)等。计划在2年内推出基于翻译记忆和交互技术的全过程辅助翻译产品 —— 翻译工作室,在5 年内实现对主要国际语言(中、英、日、俄、韩、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的支持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人机智能交互方向

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 IT 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没有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也许计算机还不能跨出实验室的门槛走进千家万户。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人机智能接口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互结合,从人机分工协作、人机优势互补,建立人机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计算机 可视化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和自然语言命令理解技术 ,让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更自然、高效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和交流。这种自然的人机交互技术是影响计算机和网络计算走向大众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近期准备将汉语语音控制技术应用于沈阳通部分服务栏目应用于“奥运通”的多国语多模式实用化交互界面模型也将在 3 年内推出。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本着先进性、创新性、开放性、示范性的原则,在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探索研究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的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承接国家和地方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其主要 建设任务如下:

科学研究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和渗透性的特点,确保研究方向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继续发挥在多文种信息处理和城市信息化等方面的领先技术优势,为促进辽宁省国际化环境的建立和国际性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继续坚持“技术领先,应用为主”的科研策略,一方面加大对成熟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紧抓实际需求,优化并改进现有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推动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牵动作用。

人才培养方面 :加强与中国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人才联合培养,建立面向不同层次的软件复合人才的培训基地和虚拟创业基地,将科研与教育有机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工业技术有机结合,同时为在职人员特别是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和在校学员提供实践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既增强了科研实力,又培养并锻炼了一批复合型的计算机人才,将为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