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卡帕多细亚
释义

§ 概述

卡帕多细亚

卡帕多细亚,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发向东南行驶,两个多小时后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地区。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沟壑与谷涧之中,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林林总总的石柱,冲天而立,形成独特的景观。卡帕多细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其南面以托罗斯山脉为界,东抵幼发拉底河,北面与本都接壤,西面与中央盐碱荒原相接。具体的范围之广度则很难予以确定,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 历史由来

卡帕多细亚古典作家告诉我们卡帕多细亚这个名字是其强大的邻居波斯人起的。在同时期的希腊语文献中,卡帕多细亚人被称做“叙利亚人”或“白叙利亚人”。罗马帝国时期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在其著作中声称,这些“白叙利亚人”实际上是圣经中挪亚第三子雅弗的儿子米设的后代,原来被称做“米设人”,如今则被称为卡帕多细亚人。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后几位波斯国王统治时期,这些卡帕多细亚人生活的地区被分成了两个行政区域,其中位于中央和内陆的部分继续被称做卡帕多细亚,而另一部分则成为本都。这次分裂大概发生在古典作家色诺芬生活的时代之前。在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这两个部分仍然分裂;本都成为希腊化时代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而卡帕多细亚这个名字只被用于指称原来内陆的那个省份(大卡帕多细亚)了。

卡帕多细亚王国至少在斯特拉波生活的时代仍然以一个名义上独立的国家之形式存在着。西里西亚成为这片土地的新名称,其首府则是恺撒里亚(与北非的恺撒里亚不是一个地方)。斯特拉波著作中提到的仅有的两座卡帕多细亚城市就是恺撒里亚和位于托罗斯山脉附近的Tyana。卡帕多细亚的其他译名有卡帕多其亚、加柏都斯亚、卡帕多奇亚、加柏都西亚、卡帕多恰、卡巴德基亚、卡巴多西亚、加帕多家、卡巴多奇亚、卡帕多基亚、卡帕多西亚、卡帕德基亚、卡帕多希亚、卡柏都西亚、卡巴德基、卡巴度基亚、卡帕多起亚、卡帕多奇耳、卡帕多家、卡浦杜基雅、卡帕多起亚等。

§ 历史文化

卡帕多细亚

历史学家们对于波斯帝国统治前的卡帕多细亚地区的历史知道的很少。据信这块土地是第一支使用铁的民族赫梯人的发祥地。赫梯帝国崩溃后,卡帕多细亚居住着穆什基人。穆什基人在前6世纪被吕底亚国王克罗埃苏斯击败,在那以后卡帕多细亚陷入分裂,由许多小王公所统治。至少在大流士一世时代,卡帕多细亚已是波斯帝国的辖地,但是担任总督的都是些本地王公。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卡帕多细亚的总督是阿里阿拉特一世;他在波斯帝国崩溃后实际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此后卡帕多细亚的历史即为阿里阿拉特王朝的历史。 [1]

亚历山大本人从未到过卡帕多细亚,他满足于让这个小公国充当自己的藩属,而没有打算去征服它。由于阿里阿拉特一世的灵活态度,他的家族保住了对卡帕多细亚的统治权。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一名将领欧迈尼斯打算在小亚细亚建立自己的地盘,于是入侵卡帕多细亚并将阿里阿拉特杀死;但欧迈尼斯一死,阿里阿拉特的儿子阿里阿拉特二世就恢复了本家族的政权。

§ 重要地位

在罗马崛起的时代,卡帕多细亚成为与罗马发生紧密联系的国家,首先是作为敌人出现(卡帕多细亚曾是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大帝反对罗马的同盟者)。然而很快卡帕多细亚又成为罗马人反对马其顿国王珀尔修斯的同盟军。塞琉古帝国在亚洲的权力崩溃之后,卡帕多细亚就彻底倒向罗马了。国王阿里阿拉特五世曾协同罗马统帅克拉苏讨伐阿里斯东尼克,后者反对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三世在遗嘱中将帕加马交与罗马的做法并自立为王。在阿里阿拉特五世死后不久,卡帕多细亚开始受到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的侵袭,后者把卡帕多细亚视为其扩展势力所必须征服的一个地方。

在阿里阿拉特九世在位时期,米特拉达梯六世一度征服了卡帕多细亚,但最终被罗马逼退。一位本地王公阿里奥巴尔赞一世成为卡帕多细亚国王(前93年),但是他的地位直到罗马彻底击败米特拉达梯及其同盟者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二世之后才得以稳固(约前63年)。在罗马内战时期,阿里阿拉特王朝的卡帕多细亚国王们时而支持庞培,时而支持尤利乌斯·恺撒,时而又转向马克·安东尼。马克·安东尼杀害了卡帕多细亚国王阿里阿拉特十世,最后消灭了伊朗化的阿里阿拉特王朝;他扶植了另一个本地王公阿尔刻拉奥斯充当罗马在当地的傀儡。前17年,提比略皇帝干脆取消了卡帕多细亚的独立地位,把它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卡帕多细亚的文化深受伊朗文化的影响。它的王室和贵族完全伊朗化,国家组织也接近于波斯帝国。在卡帕多细亚发现了所谓的地下城市,它们大抵是早期基督教徒躲避罗马帝国迫害的藏身之所。

§ 基督盛世

卡帕多细亚在卡帕多细亚,修道士们采取了集体生活、集体修行的方法。修道士们更凭着对基督的崇拜,舍生忘死地挖成一个个岩洞教堂,在洞窟中度过他们的信仰生活。 8世纪到9世纪,拜占庭的统治者与基督教势力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当时的统治者严令取缔圣像、圣物、圣迹崇拜,没收教会财产,强迫修道士还俗。这就是宗教史上著名的“圣像破坏运动”。不少洞室里的墙壁上描绘的这些令人费解的图案,就是那场运动的证明。

传统的基督教修行,往往是独自一人,而在卡帕多细亚,修道士们采取了集体生活、集体修行的方法。于是手无寸铁的修行者们,把自己当成了基督教军团的箭头,勇敢地与拜占庭统治者抗争着。手绘的十字爬满了他们的修行之所,他们还在柔软的火山岩石上孜孜不倦地建造着一座一座基督教的教堂与礼拜堂,并用拜占廷绘画进行了装饰。苹果树教堂、黑暗教堂和纽扣教堂都是按照那个时期主导的拜占廷式建筑风格装饰的。

卡帕多细亚基督教盛世的迎来,竟然是拜占廷人战败之后,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人统治之下那段时期。由于塞尔柱人的宽容,基督教徒们无忧地生活着。伊拉拉峡谷中圣乔治教堂的塞尔柱苏丹梅萨德二世的画像便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那段时期,修道院被装饰一新,当地还出现了很多作为拜占庭拓荒者的贵族战士,他们努力抵御着阿拉伯入侵者,他们的战袍上绘着圣像。到13世纪时,卡帕多西亚的山洞已密如蜂巢。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身处回教腹地的卡帕多细亚终究抵挡不住历史的洪流。日益强盛的新宗教的力量席卷了整个安那托利亚。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了这个在当时有着先进思想和教义的新宗教。14世纪时,卡帕多细亚已经成为了完全被穆斯林统治的天下,卡帕多西亚人四散而去。这里成为无人区,洞穴湮没,荒草飘忽。一个伟大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并且消失得无声无息。1705年,法国人卢卡斯途经这个地区,在他的旅行日记里首次披露了这些岩石教堂的存在,但却没有人相信他﹔1834年,作为安纳托利亚系列风景画的一部分,查尔斯•特克希尔描绘了这些岩石教堂,第一次把它们介绍到西方;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H•罗特发表了他对这个地区的科学研究成果;1907年,天主教修道士吉劳米•德耶发尼昂绘制的该地区所有教堂的画图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8年,法国人尼科尔公布了许多早期研究中没有注意到的教堂,并且给出了这个地区的科学框架,通过它,人们今天了解了卡帕多细亚。

§ 历代君王

卡帕多细亚是希腊化时代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古代王国,后来被古罗马吞并。这里列出它自脱离波斯帝国的直接控制以来的各代统治者。

卡帕多细亚

总督

达塔迈斯 约前380年—前362年

阿里阿拉内斯一世 前362年—前350年

阿里阿拉特一世 前350年—前322年

阿里阿拉特二世 前301年—前280年

阿里阿拉内斯二世 前280年—前250年

国王

阿里阿拉特三世 前255年—前220年

阿里阿拉特四世 前220年—约前163年

阿里阿拉特五世 约前163年—前130年

阿里阿拉特六世 约前126年—前111年

阿里阿拉特七世 前111年—约前100年

阿里阿拉特八世 前96年—前95年

阿里阿拉特九世 前95年—前86年

阿里奥巴尔赞一世 前86年—前62年

阿里奥巴尔赞二世 前62年—前51年

阿里奥巴尔赞三世 前51年—前42年

阿里阿拉特十世 前42年—前36年

阿尔刻拉奥斯 前36年—前17年

§ 主要景点

卡帕多细亚位于其中部的卡帕多细亚(Cappadocia,在古土耳其叫Kapadokya)便以独特的风景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使得这儿的“奇石林”与该国的棉堡齐名,同挟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之名,甚至还要比后者早三年入选。除了格雷梅(G?reme)谷地、Ihlara峡谷等亮点,来到这儿还可以拜访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地下城市。从坐热气球俯瞰漫山遍野的蘑菇屋、探访当地的鸽子屋民居,到入住岩洞里的五星级酒店,此情此景在其他任何阿拉伯城市都体验不到。

游奇石山

花150英镑在半空欣赏奇石林日出,可以体会到奇石区气势的活动。清晨六点多坐热气球升空,有多年驾球经验的师傅特别为游客提供低飞,横着飙向奇石山林。师傅会始终和石山保持安全距离,让游客近距离俯视昔日是民居的石洞屋(当地人称为白鸽屋)。没多久,热气球便升到高空,清晨的日光令奇石林嶙峋的地貌清晰可见。热气球活动大概历时约90分钟。AnatolianBalloons热气球之旅费用:每位150英镑(大概在早上6点由专车接载往起飞地点,一年四季均有团,一般会由旅行社代订)

白鸽岩屋

白鸽岩屋奇石林的奇异地形多变,早在公元前8000年已有人类居住,参观位于Uchisar区内的“白鸽屋”(PigeonHouses)便是典型的示范单位。Uchisar区是奇石林中最大的白鸽屋群,大多白鸽屋保养良好,而且平均高度有20多米,相当壮观。Uchisar区的地标城堡,是昔日为防御外敌而开凿,游客也可登上城堡顶部俯览整区。

走入三层的白鸽屋,地下是养牲畜的、上面两层就是客厅和房间、还有小阳台,可在此边看风景边喝一杯当地的苹果茶。山洞大小不一,原来由岩浆形成的石山遇上空气便会变得坚硬,内里的石质却十分松软,当地人只要凿开石壁面层,就可随意修筑山洞的大小,所以白鸽屋可说是半天然半人工造成的。通往不同房间楼层的石阶通道大小不一,最窄的只有一条石隙,如果比较肥胖还有进出的危险。约四十年前,整个奇石林约有二十万人都住进了大小不同的白鸽屋内。自从被列入世界遗产后,奇石林内有潜质修建成白鸽屋的山洞升价了十倍,加上深受游客欢迎的山洞酒店进驻抬升市场,所以现在区内可住人的山洞屋要近人民币15万元一幢。

§ 地下城市

卡帕多细亚奇石林的古怪地形,源自数千年前附近Melendiz和Erciyes的火山爆发,火山灰和岩浆覆盖整个地区,由于覆盖地面有多种如凝灰岩的石质,加上不同程度的风化侵蚀,故形成圆锥形小石山,大小地洞、峡谷、烟囱石等奇怪地貌,而且有古教堂、清真寺以及地底城市的文化遗迹,故在1985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除了住人的白鸽屋,这片名为fairychimney(小烟囱)的地貌也是世间罕见,整个奇石林区共有十处烟囱怪石群,当地旅行社给予它们一个颇有绿野仙踪意味的名字,叫“仙境烟囱”,其实近观则有点像鸡腿菇。浑然天成的外形是因岩石顶部的石层为凝灰岩,质地坚硬,但中层却是相对脆弱的玄武岩,风化程度较快,时间一长便形成了这蘑菇怪石。最大两座蘑菇石顶部直径近30米,成功入选土耳其新里拉五十元纸币的圆案。不过个人认为最厉害的是鸡腿菇石柱内竟也有小型教堂岩窟,究竟全区有几多间教堂呢?

其实从第一至第四世纪,当时的基督徒都被当时的罗马政权迫害,部分更会被送去斗兽场喂狮子。故他们每逢战乱时都逃跑到岩窟山区掘教堂和修道院,躲在地下五个地底城市,最大规模的一个更达八层、深入地底数百米。洞内有排气口,修道院连酿制葡萄酒的小池也有(酒是用作圣餐之用),设备虽然看似齐全,但要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洞内度过至少两个月,当时的基督徒也很不容易。奇石区还有另一基督徒的圣地——Goreme露天博物馆,外观与一般白鸽屋无异,里头却别有洞天。约八座岩窟教堂,分别绘有记述了不同圣经事件并辅以希腊文的壁画,但很多肖像壁画却遭到回教徒进占时的特别破坏,还专门画花了很多基督的画面,不过一千多年前的作品能保存到如此完整程度,也算是一项纪录吧。八座石室教堂中以黑教堂(DarkChurch)的壁画保存得最精美,洞内不单有壁画,拱门石柱亦造工精细。

§ 地貌特征

卡帕多西亚的石柱森林也被称为神仙烟囱

卡帕多细亚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高原。这个地貌的形成.据说是1000万年前两座活火山喷发在此逐层堆积了大量的火山灰及玄武岩,经过长時間的挤压而成了多层次的多孔凝灰岩,之後经历数百万年侵蚀作用(包含rain,snow,flood,wind)。由于火山灰中夹杂着坚硬的岩块,因此由上而下的侵蚀过程中玄武岩成了其下軟弱凝灰岩的保護蓋,才有了今天這種特殊的地形,而由于各层岩石中所含矿物的成分不同,经过氧化后而有了不同的颜色。[2]

像卡帕多细亚的地下都市如此深入地下建设的例子虽然鲜见,但是在地底下构筑生活空间的案例则并非那么罕见。日本的竖穴式住居就是在地面上挖出坑洞后架上屋顶的一种地下住居型态,只不过规模尺度皆远不及卡帕多细亚的地下都市罢了。下住宅的定义,是指天花板也埋在地面下的一种居住形式。由此定义看来,中国巨大的窑洞和古罗马在酷夏时使用的住宅地下部分,都是属于地下住宅的一种。此外,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至今保存着大规模的地下水道设施,意大利的Perugia也还留有建设在地面下的都市遗迹,东罗马帝国的领地中尚有一些地下凿洞建造出来的修道院,基辅(乌克兰首都)城中亦可见地下修道院,其中更保留着在此过世的圣者遗物。地底的矿山坑道也属于地下都市的另一种型态。作为人类文明所及的地下都市遗迹,荒废的矿坑因此成为观光景点的例子很多。由此看来,实际的地底生活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并非如此遥不可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