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回归线 |
释义 | § 概述 北回归线示意图 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5度。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5度附近和南纬23.5度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称“回归线”。现在则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 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只是在北纬23.5度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 北回归线通过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或撒哈拉威)、巴哈马、墨西哥等国。 § 地理学概念 概念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度的地方。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只是在北纬23.26度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 命名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现在则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 地理学意义 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度附近和南纬23.26度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 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 § 中国境内的北回归线纪念碑列表 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在中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分别有: 台湾北回归线纪念碑 2009年12月15日,台湾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台湾共有三座北回归线标,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一座在西半部的嘉义县水上乡,另外两座在东半部的花莲瑞穗乡和海线丰滨乡。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位于东部海岸旁、滨临太平洋,在省道台11线27公里处,地属花莲县丰滨乡,纪念碑建在环岛公路边一片空旷的田野上,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碑顶有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圆柱形的标志,上只标示“北回归线”,中间有狭长细缝,石碑上有“北回归线”4个大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23°27′4.51〃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游客常在此拍照留念。 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汕头鸡笼山上。高13.6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地球模型由支柱支撑,空心,直径5米,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商标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广东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从化太平场油麻村,是世界上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该标志分塔台、塔身和塔顶三部分。塔台为天坛式,分三层,各九级台阶,塔台地面以象征性八卦状排列,塔台顶层表面呈球面状,以直径4厘米的黄铜柱嵌入中心点。塔身形似直立的火箭,高23.5米,连塔台总高30.35米,塔 身内中空,内径从下往上由5米缩至1米,塔台顶层以上7米处置一圆蓬,圆蓬以下塔身为圆形围墙,东、南、西、北各有拱门,圆蓬以上塔身,由花岗岩砌成,北、东北。塔顶是不锈钢筒托一直径120厘米的空心铜球,铜球由26块3毫米厚的铜板焊接而成,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供夏至日正色实线和四条红色虚线,红色实线表示赤道,虚线分别代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广东封开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江口镇滨江公园内,坐北朝南。该标志的底座宽12米,内圈用混凝土塑成半球状,外圈用花岗石拼成八卦状;有四条斜柱支承在混凝土底座上,斜柱支撑着塔身,塔身面向南方,正对“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方;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它的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和“火箭冲天”。塔顶置一直径62.1厘米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用作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检验(照片2)。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 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北回归线标志是一座呈正东西走向,跨度18米,高17.2米的弧形建筑,弧形中心顶端托着一个直径6米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 。 云南北回归线公园 云南省在西畴县城和墨江县城建有标志。西畴北回归线公园在西畴县城西面的出入口处,与县城隔一道山峡,海拔1526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主标志名“回归亭”,呈飞碟状,看来像亭又像塔。回归亭西周均有窗,顶部正中间有一圆形天窗,与亭内大厅之中央相对应,作为夏至日观测太阳直射之用。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间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北回归线之门”、“日晷广场”、“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创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