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蹼鹬 |
释义 | § 形态特征 半蹼鹬 描述:半蹼鹬全长约35cm。体色和体型与塍鹬相似,但略小。嘴直长,前端膨大,其上具许多细孔,嘴长超过尾长。夏羽能体赤褐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均无纯白色部分。背部有明显的黑色菱状轴斑及白色羽缘。冬羽赤褐色全部消失,通体以灰褐色为主。上体略沾淡黄褐色,眉纹污白色。下体白色,颈侧、胸侧具灰褐纵纹。嘴长而直,黑色。脚黑色。 § 分布范围 分布状况:国外见于西西伯利亚、蒙古、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东北北部齐齐哈尔、白城、泰康和牡丹江西部;迁徙经过东北西北部额尔古纳河,牡丹江,河北,湖北汉口,上海,福建沿海等地及台湾的宜兰、大肝溪口、台南、屏东、澎湖、在东南亚越冬。 § 生活习性 半蹼鹬繁殖息于浅水沼泽,以昆虫幼虫及小蠕虫为食。在水面用枯草筑巢,每窝产卵2~3枚。数量稀少,一般报告只见到1只或几只,在繁殖地见到10~20对,1990年1月在盐城滩涂见2只,在青岛见3只,1991年1月又在盐城见4只,1991年11月在江苏东台见12只。 国家保护等级:未列入[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