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木乃县
释义

§ 概况

吉木乃县是我国西北边陲一个地域辽阔的边境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陲,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它位于准噶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地处北纬47°01'36-47°54'40,东经85°01'33-87°02'48之间。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110千米。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南与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相邻,北连布尔津、哈巴河两县,行政区域面积8222平方千米 ,边境线长141千米。境内有3.54万人口,居民由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16个民族组成,是新疆的主要牧业县之一 。

党政机关所在地托普铁热克镇,位于萨吾尔山拉斯特河上游,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640千米,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527千米,距阿勒泰市176千米,与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市、福海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

境内有萨吾尔、迈哈布奇盖、加日勒哈甫等9座山,有乌拉斯特、乌勒昆乌拉斯图、塔斯特、哈尔交4条季节性河流,多山地、草原。地势北高南低,山地面积1838.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2.3%,平原戈壁499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0.9%,沙漠106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2.9%,丘陵地20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沼泽地7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9%,水面50.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6%。

吉木乃县自然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有金、铜、煤、粘土、天然碱、石膏、石灰岩等;野生植物种类较多,仅中草药达160种,野生动植物分布广、种类多。

境内地势吴阶梯状由南向北倾斜,南部为萨吾尔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和断陷盆地,西北部为沙漠。山地占22. 3%,丘陵河谷占2 .4%,戈壁沙漠占73.8%,沼泽水面占1.5%。有塔斯特河、乌拉斯特河和乌勒昆乌拉斯图河等河流,地表水资源量为1.2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0.99亿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棕熊、盘羊、鹅喉羚、旱獭、雪鸡等。野生药用资源有贝母、麻黄、甘草、肉发蓉、五灵脂、车前子等。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铜、石膏、石灰石、碱、铁等。

木乃县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8.5℃。年平均日照时数2 940.8小时,≥10℃的积温2 242.5C,无霜期 137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9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 169.9毫米。?

该县以牧业为主。现有耕地 l.33万公顷(19. 95万亩)、草场 53.53万公顷(803万亩)。畜牧业以草原放养为主,牲畜有羊、牛、马等,牧民定居、半定居程度较高。农产品有小麦、豆类、油料等。工业有煤炭、电力、水泥及粮油加工等门类。

吉木乃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995年10月,连接国道217线的吉木乃——黑山头柏油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该县长期交通不便的历史。 2 000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联网。地?处该县的吉木乃口岸是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吉木乃县地处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面。东与阿勒泰市、福海县接壤,北与布尔津县、哈巴河县毗邻,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连,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边境线长88公里)。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约 110公里,总面积 6 472.8平方公里。辖 1镇、5乡,59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1个团场。县城距乌鲁木齐市631公里。1995年末总人口为3.33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61.25%,汉族占35.50%,其他民族占3.25%。?

吉木乃在汉代为匈奴游牧地。隋代属西突厥。唐代属北庭都护府。清代为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辖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治理。民国5年(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民国19年(1930年)升格为县,先后隶于阿山道、第六行政区和阿山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相继隶属于阿勒泰专区和阿勒泰地区。?

吉木乃口岸旅游、木斯岛冰山旅游区、乌拉斯特河谷避暑疗养度假村、北沙窝旅游景区、三线柏杨沟旅游区、克孜哈英红桦林旅游区、蒙古沙尔王墓、哈萨克精思汗公墓等。

§ 行政区划

吉木乃县

吉木乃县辖2个镇、5个乡:托普铁热克镇、吉木乃镇、托普铁热克乡、托斯特乡、恰勒什海乡、喀尔交乡、别斯铁热克乡。境内有:兵团一八六团。县人民政府驻托普铁热克镇。

托普铁热克镇

代码:654326100

辖5个社区:团结路社区、文明路社区、建设路社区、人民路社区、厂矿社区。

吉木乃镇

代码:654326101

辖5个村委会:别勒阿热克村、萨尔乌楞村、夏尔合特村、托盘村、克孜勒阿德尔村。

托普铁热克乡

代码:654326200

辖14个村委会:强德珠尔特村、沙尔塔木村、阔克托干村、喀拉苏村、阿尔恰勒村、巴依古西克村、阔克舍木村、巴特巴克布拉克村、阿克加尔村、克孜勒加尔村、齐阔尔加村、吐尕力阿尕什村、乌拉斯特村、播尔克塔勒村。

托斯特乡

代码:654326201

辖8个村委会:托斯特村、章阿托干村、塔斯特村、阔依塔斯村、喀拉乔克村、阿克阔勒吐克村、森塔斯村、巴扎尔库勒村。

恰勒什海乡

代码:654326202

辖3个村委会:阿克木扎村、阔尔加村、达冷海齐村。

喀尔交乡

代码:654326203

辖8个村委会:喀尔交村、喀拉吉拉村、阔克阔拉村、布尔合斯太村、克孜勒阔拉村、萨帕克村、萨尔布拉克村、阿克巴斯陶村。

别斯铁热克乡

代码:654326204

辖4个村委会:奥夏尔拜村、库早齐村、萨尔阿根村、加勒格孜喀拉尕依村。

兵团一八六团  代码:654326400

§ 悠久历史

吉木乃县“吉木乃”系氏族名,为乌古斯汗国九姓氏族之一,又名“吉别乃”,“吉木乃”为“吉别乃”的音译演变。又名托普铁热克。托普铁热克,哈萨克语,意为杨树林。早年此地多杨树而得名。

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古代诸多民族的游牧地。2000多年来始终在我国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治理之下。公元前五世纪塞种人在此地游牧。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刺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

明朝之际,称斡亦刺惕为瓦刺,即史称四卫拉特。清领正朔之后,四卫拉特部先后臣属清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隶叛无常,康熙帝曾三次亲征,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尽服准噶尔部,准噶尔由定边将军治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准左列将军策凌奏议同意喀尔喀与准噶尔部牧地以阿尔泰岭、哈巴、博尔济(县名异译)为界。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领塔城、阿尔泰事务,1869年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尔泰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1906年科布多、阿尔泰分治,吉木乃始属阿尔泰办事大臣治下,直属清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任原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亲王为阿尔泰办事长官。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19年4月北京中央政府决定改阿尔泰区为阿山道,归入新疆省统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33年达列里汗·艾林任吉木乃县县长。1934年后,阿山道改为行政区、行署、专员公署。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设县之初,吉木乃区域较大,后因与和布克赛尔县划分萨吾山界线,以及草场隶属,陆续减少部分辖区面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阿勒泰地区又对吉木乃县与邻县相邻的牧场和耕地作了部分调整。1989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指示,组织各县进行县界勘定工作,第一次全面确定各县的行政区划界线。

吉木乃县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主要以哈萨克族为主,据吉木乃县委统战部1953年民族人口统计,当时吉木乃县共有6个民族,有1950户,即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蒙古族、塔塔尔族,全县哈萨克族为最多,其它为数很少,哈萨克族共有1854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5%;维吾尔族共有54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7%;蒙古族共有18户,占全县总户数0.9%;回族有14户,占全县户数0.7%,汉族有7户,占全县总户数 0.3%,塔塔尔族共有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0.1%。此后几十年,民族结构有所改变,陆续有其它民族迁入,县境内至今已有16个民族。

§ 环境气候

吉木乃县

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

吉木乃县地处北疆北部,纬度偏北,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年较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较多。因吉木乃县地形复杂,特别是地形差异大,因此将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四个气候区:南部山区气候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中部倾斜平原气候区,海拔600-1000米地区;北沙窝气候区,海拔450-600米。

§ 旅游 交通概况

旅游概况: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地貌优势得天独厚,东与风光俊秀的喀纳斯湖所在地布尔津县相邻,东南角与乌伦古湖相接,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141公里,北邻额尔齐斯河。

境内四季气候凉爽怡人,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新疆著名的国家一类口岸----吉木乃口岸坐落于此。同时,吉木乃县草原文化古迹众多,山川景色幽美、雄奇,有冰山、三线柏杨沟、乌拉斯特森林灌木河谷、克孜哈英小叶红桦林自然保护区、北沙窝大漠风光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吉木乃县旅游是富有当地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内涵,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交通概况

吉木乃县省道有两条:S31965线,吉木乃县城--老吉木乃(186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9年前是砂、石路面。1989年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5月由阿勒泰公路总段协助吉木乃县公路段施工修建,全长22.86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1989年10月竣工。由吉木乃县公路段养护。S22965线,吉木乃县城--黑山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4年--1986年,由原工交局牵头,县养路队施工,按无等级公路设计,修建了吉木乃县第一条公路。

1991年县委、政府牵头申请改建吉木乃--黑山头公路。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交通厅投资,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同年5月动工,全长84.378千米,1992年已由阿勒泰养路总段工程队完成15.5千米,还有68.878千米由吉木乃县总承包施工。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1995年由阿勒泰公路总段铺成沥青路面,总投资1000万元。全程共设中桥2座,小桥4座,涵洞142道,桥梁设计车辆荷载汽40、挂100,桥面净宽一般地段为7+2*0.25米,通过人口密集地段桥梁增设人行道。跨径小于8米的单孔小桥,桥面宽度及涵洞与路基同宽。由县公路段养护。

§ 草原神石城旅游景区

草原神石城旅游景区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距吉木乃县城40公里,在托斯特乡冬牧场内,草原特色浓郁,夏季花草丰茂,景区内怪石林立,规模宏大 ,位于山脊和山坡上,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地貌,平均海拨1148米,总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

§ 克孜哈英红桦林

吉木乃县克孜哈英红桦林特色旅游:该景区位于距县城40余公里托斯特乡以北的克孜哈英水库上游,地处庄各拉山南麓,是卡拉乌苏河发源地,此地势低凹,形成迟缓融化的河谷冻土沼泽,在沼泽地中生长着红桦林(又称沼桦)。

在近两万亩大小的草甸沼泽地带上,生长着一种叫小叶沼泽桦的珍稀野生植物,多为灌木状,呈团状密集分布,平均每丛6-7株,平均每株直径8-10厘米,最粗的达25厘米,树高3-5米,树叶叶小,秋季呈红色,树干呈泛红色的白色,因此,当地人叫它红桦树。整片林长得非常稠密,约有110年的生长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野生植物,是世界罕见的物种之一,在伊犁河谷等极少数地区也偶有发现,但像吉木乃克孜哈英地区这样上万亩的红色桦树林,在全疆甚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整个红桦树森林植被丰富,土壤为草甸-沼泽土,沿土壤表面有小的起伏,生长有藓类、苔草、紫羊芳、狒子茅、黄花、野豌豆、珠芽蓼等。林内有野兔、野猪、黄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而且是珍贵鸟类-雷鸟的栖息场所。红桦林经过托斯特乡的万亩喷灌,每逢夏季碧波荡漾、蔚为壮观,是科研、摄影、休闲的佳境。

§ 口岸旅游

吉木乃县吉木乃口岸位于吉木乃县城以西23千米,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位于乌勒昆乌拉斯图河(中哈界河)东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草木繁茂,界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白杨、絮柳等,景色宜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巍然屹立。

口岸从“八五”期间开通以来商旅云集,中哈两国商贸往来频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口岸区一关两检、宾馆、商场、货场、娱乐场、邮电、银行、医院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吉木乃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50万元建成一座可容纳4000人的旅游购物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有营业室70间。由此,游人在一睹口岸风光的同时,可申请到风景秀丽的哈萨克斯坦国斋桑湖领略异国风情,也可进行跨国旅游购物活动。

会晤桥吉木乃口岸国门最早修建于1916年,当时一名俄国军官来到吉木乃,同商人阿希木阿吉签订了修建中俄吉木乃口岸国门的合同,由阿希木阿吉负责 修建。1940年,由沙德克和阿衣提江对国门进行进一步修缮。

1950年7月,吉木乃国门改建,建成后的国门高5米,宽7米。采用质地上乘的红松木建成 的新国门,表面为黄色油漆。中心门上高架天安门图案,并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中心门两侧开有侧门,上嵌菱形透刻花纹。1955年国门又进行了改建,成为现在砖混结构的建筑。从此,国门在绿荫之中巍然屹立,成为中哈间处理边境事务的重要门户,也是吉木乃口岸 旅游的主要景观。

会晤桥,位于吉木乃口岸以西600米处,东西横跨乌勒昆乌拉斯图河,1960年中苏双方协议修建,又称中苏界桥。界桥长12米,宽8米,高1.6米,负荷8吨。木石结构,中间有木架支撑,桥身分3孔,每孔跨度约4米,最大过水量为8立方米每秒。1974年,中苏双方协商对该桥进行了修缮,粉刷一新。会晤桥中间有一条醒目的白线,系中哈两国分界线。

哨楼,始建于1977年8月1日,位于吉木乃口岸以南600米处,系冷战遗址,登上哨楼可以一览哈国风情。

§ 乌拉斯特河谷度假村

哨楼

乌拉斯特河谷避暑疗养度假村:乌拉斯特河谷发源于萨吾尔山木斯岛峰,全长39公里,河谷宽约50—100米,水溪0.3—1.0米,河流纵坡大,流速较快。

河谷内杨柳成林,气候凉爽,空气湿润,非常适合夏季避暑、休闲。该景区设有十座毡房,道路交通便利,泉水到处可见。

每逢夏季,百鸟争鸣,野生动物时隐时现。游人在此可观看到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感受西部民族的粗犷豪放和热情好客。

游人可以参与骑马、健步、自然追踪、森林探秘、山地河流风光游览等活动,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以充分体验草原牧民生活,至夜,草原上的篝火晚会则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 社会发展

吉木乃县

吉木乃县境内拥有常年通关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吉木乃口岸,发展边贸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吉木乃口岸设施完备,已有百年通商史,2002年3月1日实现向第三国开放。口岸距县城22公里,距阿勒泰市220 公里,距乌鲁木齐680公里,距哈国斋桑县仅68公里,是我国通往中亚、俄罗斯、欧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2005年,吉木乃口岸过货量达19万吨,进出口总额达35.4亿元人民币,在全疆口岸中名列第三位。新疆第二大对哈边民互市市场―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于2006年3月1日正式运营。市场内设置了行政区、生活区、贸易区和仓储区,可进行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边境贸易、旅游购物等业务。市场内经营的货物以中方为主,主要有家用电器、服装百货、装饰建材、水暖配件、手工艺品、针织品、各种水果、副食品以及哈方食品、百货、工艺品等。自3月1日开通营业以来,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已有740 余名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进入互市贸易区开展商贸活动,完成销售450万元,口岸经济效益凸显生机。

吉木乃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木斯岛冰山距县城正南45公里,海拔3864米,常年冰海雪原。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有边防公路直达雪线。中国滑雪协会田有年秘书长在2005年亲临冰山考察时指出:“无论木斯岛的雪质、地势,还是雪道长度,都可谓是全国罕见的夏季天然滑雪场地。”今年5月下旬,中国滑雪协会将组织美国冰雪专家亲临冰山考察。从2005年开始,我县本保护先行的原则,加快了冰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直达雪线的简易公路,修建了冰雪园、冰情园、冰雕园、冰凌园,并将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冰山旅游和国际滑雪训练基地,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冰山建成夏季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的胜地;国门位于口岸以南,周边战壕、雕堡、硝楼和中苏军方1-4代会谈会晤室等冷战遗址保存完好,有“中华西北第一门”的美誉,独具神韵;萨吾尔草原辽阔壮丽,第四季冰川造就了诸多奇山怪石和劲健新奇的民间文化;有蒙古文化与沙吾尔文化交融汇通的神秘的“神石城”;有集瀑布、小溪、怪石、草原、森林为一体的三线柏杨沟风景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臼遗迹、草原石人、岩画;在县城西北40公里的北沙漠地区,银胡杨、沙棘、沙拐枣、梭梭等千姿百态的植物编织出巧夺天工的绿毡地毯,把整个沙漠染成了十分独特的绿色大漠景观。近年来,吉木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夯实基础,打造 “国界风光、冷战遗址、百年商埠、跨国体会”边城旅游精品,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跨境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开辟了多维的空间,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到吉木乃旅游,探现代冰川,观绿洲沙漠,游国界风光,品哈萨克族文化,逛边民互市商城,将成为新疆旅游新的时尚。开放的吉木乃,必将成为中国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几年来,吉木乃县城市面貌得到日益改善,人流、物流逐年增多,金融、邮电、餐饮、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十纵十横的县城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覆盖面积达130.4公顷,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县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和邮电、通讯、集中供水供热、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吉木乃县新宾馆将在今年7月阿肯弹唱会期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