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释义

§ 简介

“科学技术史”专业于1991、1996年先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科学技术史(工学)专业博士点。目前在职人员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实验员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教授担任本所顾问,此外还聘请有前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等1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本所目前承担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多项,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代冶金遗物进行研究,揭示材料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中心之一,本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本所目前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冶金与材料史、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2002年毕业博士生1人,指导毕业本科生2人。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不仅是中国最早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规模最大的冶金史研究专门机构。其“科学技术史”专业于 1991、1996年先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科学技术史(工学)专业博士点。研究所成立30年来,先后有16人专职参加了研究工作,全校还有各专业的教师和实验人员50余人兼职进行了工作。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教授担任本所顾问,他曾连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国际科技史学会联合会第十九届理事、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首届副会长。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此外,研究所还聘请有英国李约瑟研究所前任所长何丙郁教授等1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 科研项目

本所先后承担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多项。

本研究所的研究特点是在注重古代资料和中外文献搜集、整理、运用的同时,着重利用现代分析手段有选择、有目的地对传世和出土金属文物和采矿、冶铸遗址进行检验和考察,通过必要的模拟实验等科学手段,从冶金学、材料学、金属腐蚀学等多学科角度开展研究。自研究所成立以来,在全国各省、市文物考古单位的支持下,共收集、检验分析古代金属和炉渣样品6000余件,考察研究冶金遗址和传统工艺生产基地200余处。据文物权威刊物发布20世纪中国的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涉及到冶金遗址和遗物的30项,均由本所参与研究。由于本所研究结果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得到文物、考古和科技考古工作者的认同,享有较高声誉,目前已成为全国金属文物与冶金遗物检测分析与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30年来,本研究所在古代钢铁冶金、有色冶金、金属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文集中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富有创建性论文数十篇。参与或主持编写出版的专著、论文集10余部,其中“中国冶金简史”和“中国古代冶金” 是冶金史领域较早、较系统、影响最大的二本专著。以上成果在国际、国内文物考古、冶金史、科技史、科技考古等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的历程和体系。揭示出春秋战国起始的生铁及生铁炼钢技术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延续不断发展的基础,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此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并获得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研究鉴定了全国出土的早期铜器和冶金遗物500余件,分布范围与文化归属包括中原腹地的仰韶晚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周边地区的山东龙山晚期文化和岳石文化、内蒙朱开沟文化、辽宁、河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河西走廊地区的甘肃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乃至新疆哈密及周围地区的早期文化等。大量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工作,揭示出中国早期铜器的特点和冶金学特征,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线索。发表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美国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主动要求合作编译的论文集,已在美国出版,并向世界发行。

3.解决了一些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如关于藁城商代铜钺铁刃的材质是陨铁还是人工冶炼的铁?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龙山文化晚期(有说属于岳石文化)的黄铜锥能否是当时的制品?早期黄铜是否可以冶炼出来? 曾在十七、八世纪享誉欧洲的镍白铜是中国还是德国发明的?中国镍白铜是怎样冶炼出来的?铜镜表面黑漆古的成因是自然腐蚀的结果还是人工处理而成?晋朝周处墓出土的铝带扣残片是当时炼制的铝还是混入的现代铝片?诸如此类问题均通过实验和理论的研究而搞清了,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反响。

4.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炼铜技术的发展历程。考察和研究的冶铜遗址北起辽宁凌源牛河梁、内蒙林西大井,中到山西中条山垣曲段,南至长江流域的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安徽南陵、九华山、江苏南京栖霞山。年代从夏家店下层文化至唐代,跨越2500年。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冶铜炉渣的研究,首次建立了从古炉渣的成分、Cu/S量及其状态,判别炼铜工艺的方法。总结出中国古代火法炼铜存在着三种方法,阐明了中国古代已用硫化矿炼铜的技术问题。此项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冶金考古学家的一致好评。

5.配合考古学专著的出版,重点对湖北盘龙城商代前期遗址、北京琉璃河西周早期墓葬、陕西周原地区先周和西周早期遗址、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墓、西汉南越王墓等商周至秦汉时期重要遗址和墓葬出土青铜器进行了金属学和铸造技术的综合研究。为研究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6.对大型冶铁遗址进行了综合研究,如河南郑州古荥汉代“河一”冶铁作坊,河南巩义市铁生沟汉代“河三”冶铁作坊,以及河南登封、南阳、鲁山等冶铁遗址,再现了汉代发达的冶铁业,向国内外展示出中国古代辉煌的钢铁技术成就。

7.对国家馆藏的国宝级文物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研究,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秦俑坑出土的不锈铜镞、山东临沂出土的东汉三十炼钢刀、江苏徐州五十炼剑、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佩剑、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我国最早的属于西周时期玉柄铁剑等6件铁刃铜器。研究结果揭示了它们的科技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国宝级文物在中华民族冶金技术发展史中的重要价值。

8.较早地开拓了中国古代大型铸件制作工艺系统研究的领域,如明清时期的系列梵钟、南京紫金山古天文仪器、河北沧州铁狮、湖北当阳铁塔、山西浦津渡铁牛、西南地区百余面铜鼓等。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些古代大型铸件制作工艺的空白,对其社会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大型金属文物的保护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 合作交流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中心之一,本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所属单位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相关研究机构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同国际文物考古和科技史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有广泛的联系。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匹兹堡大学、里海大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丹佛艺术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大英博物馆,李约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阿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等单位有频繁的学术交往,并多次赴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并主办了3届国际冶金史学术会议。现正筹办2006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6届冶金史国际会议。

§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1 名、博士研究生 6名。近三年来,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都呈逐年增长的势头,200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比2001年增长300%,并已经开始接受国外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最近在继续保持原有的冶金与材料史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新增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两个研究方向,并从2002年开始培养这两个方向的研究生。开设的研究生学位课程达20门。教学方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设置研究生 “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听、讲、讨论等),以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及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目前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正在制定近5年的发展规划。本专业将以建设国家重点学科为目标,积极加强学科建设。申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努力申请新的国家项目,建立国际间新的合作研究课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包括从海外引进人才。

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吸收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就读本专业。积极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争取招收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研究生。适当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扩大本学科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参照专业实验室建设标准,建立冶金与材料史方向的“金属文物鉴定实验室”和文物保护方向的“文物保护专业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同时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科学技术史研究定量化的发展趋势,建立“计量科学技术学实验室”。

继续保持与国际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扩大国际交流范围,聘请国外客座教授,邀请国外同行专家讲学。选派骨干及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争取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

在现有冶金史展览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筹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金属博物馆”。

21世纪是人类创造更多、更大奇迹的新世纪,挑战和机遇共存,相信在学校和上级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部门学科的配合下,在全国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在本学科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一定能够实现“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既定目标。[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