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原发性肝癌 |
释义 | § 病因病理 原发性肝癌本病病位在肝,与肝、脾、胃、肾等脏腑有关。病因有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情志不舒、饮食所伤、脾胃素虚等;这些病因导致肝脾损伤;或为热毒炽盛,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而成黄疽;或为气滞血瘀而成积聚;或为气血水停聚腹内而成鼓胀;久病及肾而成全身衰竭之虚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肝、脾、胃、肾等脏腑;标实为热毒、气滞、血瘀、水停。 §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 肝癌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 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肝癌的体态特征如下: (一)肝区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为常见,为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多呈纯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难以忍受。肝区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病变位于肝右叶表现为右季肋区疼痛,位于肝左叶则表现为剑突下区痛。如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散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引起右侧腰部疼痛。疼痛原因为肿瘤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则为肝包膜下癌结节破裂出血、或向腹腔内破溃引起腹腔内出血及腹膜刺激所致。 (二)肝脏肿大 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整齐,触诊时常有程度不等的压痛,肝癌突出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相应部位可见局部饱满隆起,如癌肿位于肝的横膈面,则主要表现横膈局限性抬高而肝下缘可不肿大,位于肝表面接近下缘的癌结节最易触及,有时患者可自己发现而就诊。 (三)血管杂音 由于肝癌血管丰富而迂曲,动脉骤然变细或因癌块压迫肝动脉及腹主动脉,约有半数病人可以在相应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此体征颇具诊断价值,但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四)门静脉高压征象 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故常有门脉高压的表现,脾大尚可因门静脉或脾静脉内癌栓形成,或肝癌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引起。腹水为晚期表现,门静脉及肝静脉的癌栓可加速腹水的生长,腹水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为癌肿向腹腔破溃所致,亦可因腹膜转移而引起。 (五)黄疸 常在晚期出现,多由于癌肿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近来发现肝细胞癌可侵犯胆道而致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出血。黄疸亦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肝癌的特征 § 病因及发病机制 以下因素与肝癌发生有关。 1.病毒性肝炎 现知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关系,其次为丙型肝炎。 2.肝硬化 肝硬化与肝癌之间有密切关系。据统计,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癌。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化为最多,肝炎后肝硬化次之。 3.真菌及其毒素 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都可引起实验性肝癌。其中以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最为重要。用该菌或其毒素(aflatoxin,黄曲霉素),或被其污染的食物均可诱发动物肝癌。在肝癌高发区,食物被黄曲霉菌污染的情况往往也较严重。 4.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1] § 诊断要点 原发性肝癌1、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故有赖于采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并辅以超声显象进行普查,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定期随访,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较高。不明原因肝区不适或疼痛,或原有肝病症状加重伴全身不适。 乏力、发热、胃纳减退、体重减轻者,均应纳入检查范围。 2、肝区疼痛、乏力消瘦、肝脏进行性肿大、压痛、质地坚硬和表面有结节隆起等体征,已属中晚期。中晚期还可有黄疽、发热、全身衰弱、脾肿大、腹水、恶病质等症出现;也可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 3、实验室检查 血清AFP测定阳性;中晚期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肝昏迷患者血氨升高。 4、亚临床肝癌的诊断,主要靠血清AFP的检测辅以实时超声显像。中晚期肝癌的诊断一般不难,如有困难尚可借助肝B型超声波、肝CT、肝MRI、或CT导引下穿刺作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 辩证分型 原发性肝癌1、肝气郁滞症状:胁肋胀痛,以右侧为甚,胸闷不舒,腹部胀满,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失于条达,阻于胁肋,故有胁肋胀痛,以右侧为甚;气机不畅,可有胸闷不舒,腹部胀满;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苔薄、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征。 2、脾胃虚弱症状:乏力眩晕,脘腹不适,纳谷减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濡。 证候分析:脾胃气虚,健运失司,升降失常,可有乏力眩晕,院腹不适,纳谷减少,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濡是为脾胃虚弱之象。 3、湿热蕴结症状:胁痛胸闷,目黄身黄,口苦恶心,甚者呕吐,腹部胀大,腹壁青筋显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胆气滞,气机不畅,故胁痛胸闷; 湿热交蒸,胆汁外溢,可有目黄身黄;湿热熏蒸,胃浊上逆,可有口苦,恶心,呕吐;湿热互结,浊水停聚,故腹部胀大,腹壁青筋显露;湿热之邪阻于肠道,故大便于结;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是为湿热蕴结之象。 4、热毒炽盛症状:高热汗出,口渴唇燥,腹胀胁痛,或身目俱黄,或鼻衄,齿衄,肌衄,甚则呕血、便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肤紫斑。看红苔焦燥,脉洪数。 证候分析:热毒炽盛,则高热汗出,口渴唇燥; 病本在肝,热郁气壅,故腹胀胁痛;热毒迫使胆汁外溢,可见身国俱黄;热毒侵入营血,迫血妄行,可有鼻衄、齿衄、肌衄,甚则呕血、便血,皮肤紫斑;热毒阻于肠道,则大便秘结;热毒下注膀胱,则小便短少;舌红苔焦燥,脉洪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5、瘀血停着症状:右胁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肝脏肿大,按之疼痛,质地偏硬,表面凹凸不平,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苔薄白,脉细涩。 证候分析:肝郁日久,气滞血瘀,血瘀停着,则有右胁疼痛如刺;瘀血有形测有痛处不移,肝脏肿大,按之疼痛,质地偏硬,表面凹凸不平;面色晦滞。 原发性肝癌舌质紫黯、脉细涩均为瘀血内停之征。 6、肝肾阴亏症状:乏力消瘦,形容枯槁,肌肤干燥,肝肿大更明显,疼痛加剧,腹大胀满,腹壁青筋暴露,日哺潮热,口干舌燥,心烦不寐,面色灰黯,齿鼻衄血,甚则呕血、便血。舌质红绛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血虚阴亏,故乏力消瘦,日晡潮热,口干舌燥,心烦不寐;气血虚弱,不能营养肌肤,则形容枯槁,肌肤干燥,面色灰黯;正虚邪实,气滞血瘀水停更甚,故肝肿大更明显,疼痛加剧,腹大胀满,腹壁青筋暴露;阴虚内热,迫血妄行,则有齿鼻、衄血,甚则呕血、便血;舌质红线少津、脉细数是为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象。 § 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肿瘤生物学及肝癌外科若干概念的更新进步,使肝癌外科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并结扎; ②、置入式注药泵输注化疗; ③、术中置入式微波辐射治疗; ④、术中冷冻治疗; ⑤、术中电化学治疗; ⑥、三苯氧胺加肝脏灌注化疗; ⑦、肝癌的序贯治疗。 二、放射治疗 近年来随着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展了放疗设备,采用钴 60 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 X 射线、高能射线等,对肝癌的照射方法和范围也有了改进,由原来的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放照射-手术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副作用则降低到最低水平。主要包括体外放射治疗和体内放射治疗。 三、化学药物治疗 95 %的肝癌病人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多数的肝癌患者还有赖于化学药物的治疗。以往对肝癌的化疗评价不高,尤其是全身给药疗效甚微,近年来改变了化疗的给药途径,行肝动脉化疗并栓塞,使肝癌的化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目前认为插管化疗优于全身联合化疗,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被认为是不宜手术治疗肝癌病人的最好疗法。 四、介入放射学治疗 80 年代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经皮腔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早期局限性肝癌或是中晚期肝癌治疗, 此介入放射学技术都是决定性的治疗方法,必不可少。 五、免疫治疗 中国曾先后试用过卡介苗、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瘤苗、胚胎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但均未获明显疗效。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 Ⅱ、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可程度不同的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近年来,在 B 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报道很多。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由于采用此疗法不需特殊条件,操作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费用低,所以临床使 原发性肝癌用很普遍。 七、激光光动力学治疗 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癌局部激光照射并同时注入化疗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 此种疗法适用于小肝癌。 九、导向治疗 导向治疗是利用一种对肝癌有特殊亲和力的抗体或化合物作“载体”,或通过物理作用导向如磁,或通过肿瘤血管特异性导向如碘油,再与有杀伤肿瘤作用的“弹头”(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蛋白、 BRM 等)制成交联物,以达到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的目的[2][3][4]。 § 就医指南 北京肿瘤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上海市肿瘤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北京友谊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省中医院 § 相关疾病 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阿米巴肝脓肿 脂肪肝 肝性脑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