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卫辉市第一中学 |
释义 | § 概况 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7230.9平方米,拥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体艺中心,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藏书11万余册的图书馆及10万册电子图书等一流教学设施,新建的数字校园网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三年来,学校投资400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备件,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成为一中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 发展历程 卫辉市第一中学(简称卫辉一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府于沧澜奉诏兴学,立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于汲县城内,改淇泉书院为之。1913年,遵照河南省教育司指令,改为河南省立汲县中学。1921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1933年,改为河南省立汲县初级中学,只招初中。1940年复招高中班,遂称河南省立汲县中学。1948年11月汲县县城解放,人民政府接收学校,将公立汲县中学以及私立豫北、卫滨、正德、正源、普庆、乐天中学等七所中学并入,成立太行公立卫辉中学。1949年秋,平原省建立,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卫辉中学。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易名为河南省立汲县中学,至1956年改称河南省汲县第一中学。1988年汲县撤县建市,学校更为今名。 § 校址变迁 今天的卫辉一中,校址即明清卫辉府署、民国河北道署所在地。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北京,曾在此设行宫居住。学校建立之初,校舍为原淇泉书院用房,经费由府、县两级拨付。1913年,建教学楼一座,上下两层共四个教室,是最早的新式教室。1936年,与省立第二女子中学合并,女生另院授课,校牌加注“第二院”以示区别。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学校奉省教育厅令南迁。校长袁汝骧率领师生先到许昌,后转禹县,在李敏修的帮助下很快安顿下来,一院男生在北门里怀帮会馆,二院女生在城隍庙后街。1945年,禹县沦陷,学校停办。日军投降后,省教育厅命校长袁汝骧在汲县旧址复校。1947年豫北“四·一”战役后,国民党当局指令省立学校南迁,学校迁至郑州郊区南曹、薛店、朱屯借民宅授课,郑州解放前夕部分师生迁至开封,后迁浙江金华。 学校卫星图 解放后,学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校舍建设逐步完善。1986年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新乡,指示要把汲县一中办好,新乡、汲县两级政府专门为学校拨款进行建设。百年校庆以后,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2006年,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进行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与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创办补习学校。2006年与张武店高中联合,创立一中分校。目前,学校有计算机房4个,有电脑500多台,并全部联机上网。学校图书馆藏书11万册,其中工具书1400册,另有电子图书10万册,配有教工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类体育器械与场地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历经百余年沧桑变换,面貌彻底改观,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呈现在人们面前。 § 师资力量 卫辉一中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享誉中州大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前,监督石秉钧、耿春宴为日本留学生,学监暴式彬(字质夫)、教员刘纯仁(字粹轩)、张希圣(字宗周)、井伟生(字俊起)等为清末举人,河南高等师范优秀毕业生。宣统三年(1911),经正师范中学班并入卫辉府官立中学堂,是年有学生253人,教员14人。 民国时期,学校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抗战前,汲县各学校重视师资质量,第十二中学教师非北大毕业不聘,第五师范教师非北师大毕业不请,私立豫北中学,不惜重金聘请有名望教师。”“(汲县)教学质量,在全省也是佼佼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全省统考,省立五师三次夺魁,豫北中学先获第二,又两次得冠,十二中也连续名居前列,因而慕名来汲求学者遍及豫北各地”(见《卫辉市志》)。1944年,学校在禹县时,因为教学质量高,学校声誉好,发展到高中3个班,初中9个班,学生达480人。 1948年汲县解放后,校长何高民广纳贤才,并从东北聘请五位苏联教师到校任教。1949年,平原省在新乡成立,省领导把他们的子女送到卫辉中学上学。1952年,学校发展到高中4个班,初中14班,学生1137人,教职工84人。1968年,学校承担对外教学任务,接收59名缅甸华侨学生到学校上课。“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1月至3月学校停办。1972年改为高中,初中停办。九十年代,学校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参加自学、函授、电大,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活动,召开教师经验交流会,多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003年至2007年,学校先后招聘104名应届师范大学毕业生,又陆续从全市初中选拔优秀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学校每年分批组织教师,到北师大等高校培训进修,到河北衡水高中、江苏洋思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同时,邀请北师大薛建国、肖川教授等名家到校做报告,邀请北师大附中等学校的贾保成、王大绩等十几位各科特级教师到校做专题讲座。聘请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为名誉校长,经常到校为师生上课。学校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河南师范大学附中、新乡市一中等校教师同台竞技,互相交流切磋,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举办体音美特长班,开设播音、编导等专业培训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加强校本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先后出版有《卫辉市第一中学校志》《百年沧桑》《卫辉市第一中学校友名录》《老桧树》《见证》《支柱》《卫辉市第一中学钢笔书法教材》《卫辉市第一中学学生手册》《卫辉市第一中学管理手册》《龙门圆梦》等。 § 教学成果 一百多年来,卫辉一中治学严谨,学风淳厚,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建立党组织,中原名儒李敏修及著名历史学家、学部委员范文澜曾先后执教于此,从而铸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从这里走出了范文澜、嵇文甫、李春昱、方心芳、高为炳、崔俊芝共六位共和国两院院士,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聂真,以《铁道游击队》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国家一级作家当代中华“诗神”王绶青等先后毕业于我校,还有那些数不胜数的商界豪贾、政要名达、画坛巨匠、杏林英杰、执教博导、外交使节等不一而足,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个领域。 近年来,卫辉一中弘扬光荣传统,继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特别是张水香继一中历史上第32任校长后,不畏艰难,雷厉风行,半年之内成功举办了百年校庆活动。学校实行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走内涵发展道路,建外延交流平台,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学习型和服务型的组织,把卫辉一中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新型现代化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原道德同学以673分的优异成绩名列河南省高考文化课第二名、新乡市第一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4年高考创卫辉一中历史最好成绩,李江涛、徐陆正、徐红三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占新乡四区八县被清华北大总录取人数的五分之一,被名牌重点院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和高分段(600分以上)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05年高考,刘文雨同学以675分的优异成绩夺取新乡市高考状元,我校三年内两次摘取新乡市高考状元桂冠。在新乡市理科前三名中,我校占了两名(含并列);重点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41%,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音美特长生上线率继续保持100%。在2005年新乡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受到了新乡市教育局的表彰。该校的高考成绩及综合评估,位居新乡市八县市第1名,学校被评为新乡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语文学科、文科综合学科成绩位列新乡市四区八县第1名,理科综合成绩位列新乡市四区八县第2名,数学学科、英语学科成绩位列新乡市四区八县前茅,五门学科全部受到表彰,是受表彰面最广的一所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