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卫生毒理学
释义

§ 适用范围

卫生毒理学  毒理学(toxicology)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但近年来,随着客观的需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各种有害因素如放射性、微波等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不只限于化学物质。 广义地说,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有毒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是安全或无害的早在16世纪,瑞士学者巴拉塞尔苏斯就明确指出:所有的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有剂量才是区别毒物与非毒物的界限,毒理学的任务在于探求这些条件,阐明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影响范围

随着人类开发自然活动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成千上万种天然和合成的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和生活领域。据估计,截至1985年止,《化学文摘》登记在岫的化学物质700万种,进入市场的不下7-8万种,且每年以1000—2000种的速度在增加着。这些化学物质可在生产条件下,经口(食品,饮料及药物等),呼吸道(污染的室内外空气及吸烟等)和皮肤接触(可以皮肤吸收的生产性毒物,外敷药及化妆品等)进入人体。在化学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的今

§ 学科划分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与外源化学物相对的概念是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人类很早就对有毒的物质进行研究,在远古依靠游猎与采集可食植物为生的时候,就注意到识别一些对人畜有毒的动、植物,以保证食用安全。以后,又逐渐懂得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作为狩猎工具和武器。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药物,人类对其毒性作用作了广泛的研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使用和接触到化学物质的种类越来越多,总数已经超过500万种,日常使用也不下六七万种,已远远超过一般天然食物和药物的范围,其中包括了大量工农业生产过程所使用和生产的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如各种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可产生依赖性的物品、军事毒剂等,在一定接触剂量和接触条件下,可产生毒作用。这些使得这门古老的、研究毒物的科学——毒理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发展,按照研究的对象,可再划分为:药物毒理学、工业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成瘾毒物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军事毒物毒理学等;或就毒物作用于机体的性质分为生化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行为毒理学、分子毒理学等。这些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于毒物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入,也反映了社会上对防止各类毒作用的迫切需求。

§ 相关科学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是一门边缘科学。现代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大量新原理与技术广泛应用于毒理学领域,使人们能够从各个方面深入认识各种毒作用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为确定合理的安全接触界限和制定各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近几十年来,毒理学发展非常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很多生命科学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概念、新技术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专门化的分支学科。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正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层次分明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在靶部位与关键性的生物大分子作用,引起各种结构和功能异常,当超过机体的解毒功能、修复功能和适应能力时,就出现毒作用。毒作用机制是复杂的,主要涉及干扰正常受体一配体的相互作用、干扰生物膜功能、干扰细胞能量生成、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氧自由基过量生成、细胞内钙稳态失调、细胞因子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紊乱、选择性细胞致死毒性、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癌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等等。毒作用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我们对外源化学物有害作用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方兴未艾,正在深入发展。毒理学的发展是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步的,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而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异性毒作用的毒物也成为生命科学打开生命奥秘的工具和钥匙。几乎没有一个学科可以同时是基础学科又有直接的应用,研究外源化学物有害作用的毒理学可能是兼有这两个方面的唯一的学科。毒理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毒理学将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 学科前景

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常涉及的有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生物学,病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随着医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卫生毒理学必将渗透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 研究方法

卫生毒理学研究方法:

1.体内试验

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常用8种:大鼠、小鼠、家兔、豚鼠、仓鼠、狗、雪貂(白鼬)和猴等。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

2.体外试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进行,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体外试验系统缺乏整体毒物动力学过程,并且难以研究慢性毒作用。

3.人体观察

(急性中毒事故、受控的临床实验)

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人体的毒理学资料,临床毒理学主要研究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

4.流行病学研究

对人群的直接观察中取得动物实验所不能获得的资料,优点是接触条件真实。但流行病学研究干扰因素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