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
释义 | § 背景资料 简介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是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工创办的教会学校,是海淀区建校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1952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建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是海淀区第一所有高中的学校,1961年被命名为海淀区重点学校。 地理位置 学校位于中关村核心地带。紧接三环。东边与人民大学为邻,南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边与颐和园、香山近在咫尺,北边有北京大学。四周商业林立,购物方便。新开通的地10号线就在学校旁边,几十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 办学宗旨 办百姓满意的学校 培养目标 培养中华之元气 学校校训 好学、力行、知耻 办学理念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 育人目标 学校把“砺志、勤奋、文明、健美”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办学规模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 十九中本部(简称“东校区”)、阳春光华校区(简称“中校区”)和原45中校区(简称“西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有102178平方米(约153亩),其中东校区46603平方米、中校区13574平方米、西校区42000平方米;三个校区各类建筑共有68529平方米,其中东校区53177平方米、中校区7153平方米、西校区8262平方米。 截至2008年9月,在校学生2884人,7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53个,2123人,高中班22个,761人。在岗教职工257人,其中专任教师20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9%。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的23.6%),一级教师112人(占专任教师的55.2%);博士1人、硕士26人(占专任教师的13.3%)硕士课程班结业62人(占专任教师的30.5%),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00%。 § 历史沿革 1、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校址在海淀军机处小院,是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工创办的教会学校,其校名“培元”是由孙中山先生之语“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而来。 2、迁址到海淀南大街,1924年后称名为培元小学(男女兼招)。 3、1944年后增设初中并定名为培元学校。 4、1952年培元学校与蓝靛厂中学班合并,新选海淀万泉庄梁家花园为校址,建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是海淀区第一所有高中的学校,也是北京市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1958年前直属市教育局领导。 5、1961年学校被定为海淀区首批重点中学。 6、校园经过1984年、1993年、2003年三次改造,特别是2003--2006年,海淀区政府投资1.1亿元,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硬件建设。区教委2004年将阳春光华小区配套新建学校划归十九中使用,2005年将45中合并到十九中。 [1] § 教学设施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教学楼 学校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和一幢综合大楼。 创新操作室 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数字化音乐、美术、劳技、微生物实验、模拟飞行、数字摄影等专业化创新操作室。 天文台 配有美国原装电脑自动寻星系统的大口径折返望远镜的天文台,拥有多种演示功能的天象厅。 运动场 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以及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及条件。 数字化校园 学校信息网络设施完善,已经实现校园内宽带无线上网;与国外的视频交流系统通畅,校园网点击率已上几百万多人次,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引领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的发展. § 师资队伍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校拥有团结、干练、政勤、绩优的干部队伍和明理、敬业、德高、能强的教师群体,拥有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组织多届青年教师“希望杯”评比,不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几十名教师在市、区教学基本技能竞赛和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近年来,区研修中心和我校共同执行人才培养计划,十余名教师与研修中心的特级教师结对,加速成材。学校大力推动教育科研,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和校本课题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开展研究、探索、实践,使学生融入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中去,依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不同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东城区德育工作先进校、“学习型”创建工作先进校、教科研工作先进校、科技示范校、青年教师工作先进校、市基教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JIP”实验校。 § 教育品质 北京第十九中学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蓄了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现有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十几名,海淀区学科带头人二十几名,每年都有上百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学生近3500人。每年高考成绩优异,其中重点班学生都进入重点大学,学校的教育品质在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赞扬。 学校的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自律精神和伦理观念,使学生“学会做人”。学校的教学重视“教学品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外语教学特色显著,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增加开设德语教学的普通中学。1996年开办初中的双外语教学班(英语、德语),1999年开办高中的双外语教学班(英语、德语),2006年在高中开设德语选修课。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 教育特色 艺术特色教育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艺术教育特色显著。1989年成立“北京市金帆广播少年民族乐团”,1998年成为“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基地校。学生民族乐团在北京中学生艺术节和教育部全国艺术比赛中连续夺冠,先后于1996年赴新加坡、1999年赴德国、2001年赴俄罗斯、2005年赴台湾地区、2008年赴美国成功进行公演。学生们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多次获奖。学校被北京市连续命名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 计算机特色教育 学校的科技活动十分活跃,较早实现了在师生中普及计算机教育。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成为“北京市海淀区业余电台基地校”。学校被北京市连续命名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体育特色教育 学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是“北京市足球、手球、垒球体育项目传统学校”,2005年成为“北京市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集训队基地学校”。学校的足球队、手球队、垒球队、定向越野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种比赛中多次获优秀的成绩。 国际教育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是开展对外教育交流活动较早的学校之一。1995年被北京市认定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对外参观窗口学校”,199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芬兰、瑞士、英国、美国的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的关系。199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开设有外国学生教学班,2002年被北京市认定为“北京市招收外国学生资格学校”。 电视教育 学校响应中央支援西部地区的号召,从2001年开始至今,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一个卫星频道的播出任务。学校设有“同步课堂录制中心”,每周传送课堂教学实录等节目,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按时播出“基础教育同步课堂”节目。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赵沁平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开播仪式,这项首都支援西部教育的工作,至今共播出3600个课堂教学等节目,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和海淀区的大力支持。 § 教学荣誉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许多荣誉称号。 2002年—2007年,该校民进组织获市《参政议政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获海淀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获海淀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校》称号。 2005年获北京市教委《科技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称号。 2006年获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称号。 2007年获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级样本校》、《随班就读工作优秀学校》称号、北京晨报、新浪教育、中国教育在线、千龙网教育频道、北京新闻广播授予19中《北京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称号。 2008年获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北京市教育工作者协会《敬老文明模范学校》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