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学
释义

§ 简介

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学 昌平二中建校于一九二九年。其前身是昌平乡村师范学校、昌平师范学校、北京市第八十四中学。一九六九年改称北京昌平二中至今。昌平二中是一所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主的区重点中学。现有42个高中教学班,13个初中教学班。在校生2860人。现有一线教师183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中级51人。

§ 历程

经过数十年的办学实践,尤其是近十年的奋斗与发展,学校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成为首批北京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及国家级优秀试点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传统学校;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北京市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及昌平区首批“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完全中学。

争创高中示范校的实践优化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巩固、发展了学校办学特色,整体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素质教育

建校七十余年的文化积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营造了学校和谐向上、积极生动的工作氛围与学习环境,从而形成了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优良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质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高中阶段规模大、包容性强,已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与业务素质精良的高中教师队伍。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特长技能的发展,把“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作为学校育人目标的核心。

认真审视昌平二中的办学实践,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及自主发展为办学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充分彰显教师及学生的个性,培育全面发展的特长学生为突破口,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把学校办成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较高的办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的京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高中示范校。在育人方面,学校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筛选信息及分析综合能力、心理及身体健康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二、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满足学校自主发展需求。

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有观点认为,一个学校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规范化建设阶段;二是特色教育阶段;三是自主发展阶段。昌平二中的发展正处于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办学特色,向自主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学校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早,当时提出了“从严管理、依法治校”的口号,以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规范的管理使昌平二中在社会上享有“管理严格、校风端正、学生规矩”的美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划一”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有创造性的、有自主意识和鲜明个性的教师和学生脱颖而出。因此在争创示范高中校的实践中,学校在保持必须的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树立大的教育资源观,对学校资源进行重组,逐步革除“划一”管理带来的弊端,努力追求低耗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效果,高度关注学校内涵的发展,努力使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阶段。

(一)重视制度建设,创造和谐环境

首先是构建了有效的学校管理机制。通过各级群众组织活动,尤其是通过教代会的有效的工作,确定符合时代要求与学校实际的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很早就建立了教育目标管理体系,历经16年共六届教代会不断补充、完善和修改,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凝聚着二中三届领导班子与数百人的共同的心血与劳动。逐步形成了大家认同的目标和健康的学校组织文化,逐步形成了一种和谐一致的学校工作氛围,形成了稳定的办学质量与办学特色。

全校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营造使师生和谐自主发展的空间。从管理层面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真正了解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二是为教师与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学生方面,提供充裕的师资,和可自主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及教育资源。在教师方面,包括创造与提供可能的机会,保证必要的资金,制定相关的政策等。第三是有效地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发展,专职教师队伍的建立与发展及兼职教师队伍的开发与利用,这种兼职的教师可以是外校知名教师,也可以是高校的学者、教授或是专业科技、艺术团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为激励教师与学生自主发展,学校实行了一套有效的引导、促进、激励与评价机制。

通过这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实现了学校有形资产的提高与完善,同时促进了学校无形资产的充盈与积累,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空间和校园文化,其中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更深层面的精神文化。

2003年暑假,我们进行了聘任制改革。完成教师身份社会化的过程。这促使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型的管理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坚强核心

建立一支务实、廉洁、高效、富于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校十分重视干部素养的提高,努力营造一个干部展示才干,创新成长的大环境,这样的环境也促进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近几年为兄弟学校及全区其他部门输送了多名年轻干部,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处于动态调整中,但队伍仍然充满活力,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职责清晰又能团结一致,呈现勤奋廉洁、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着力改变教师队伍存在的“齐而不尖”的状态和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不足,通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认真实践,加强对德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各个环节的规范与管理,逐步造就一支严格自律,具有高尚的师德素质、谦虚的师者风范、勤勉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全新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

我校和全市许多学校一样,青年教师队伍庞大,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2%。而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内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撑,再有就是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学校四个方面的巨大投入:即精力投入、情感投入、物力投入和财力投入。

1.用正确观念引导教师。

一方面学校注意抓好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校内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另一方面,借助外部力量,如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走出校门进行专题考察。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时代在发展,我们面临的学习化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须有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制定政策,激励青年教师自我完善。

我校先后制定了昌平二中教师基本标准和较高标准、《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条例》、 《师徒培训条例》 、《教师学历进修管理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标准》、《教科研工作管理方案》等相关政策,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抓好评价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把教育教学及科研行为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主要内容,同时与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挂钩。

3.抓好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青年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在校内,立足校本培训是落实教师培训的根基。青年教师培训不仅限于业务培训,还涵盖观念、师德等诸多方面。

(1)强化师德建设。坚持德育从教师开始,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来抓,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上的向导,更是人格上的榜样。我们的口号是:“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作楷模。”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如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在新任教师中建立见习班主任制度,青年教师培训有明确的师德内容。此外还在师德教育中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大讨论、征集师德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化、系列化。学校每年都举办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培训班,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90年起就建立了师徒培训制度,并十分重视做好培训交流、总结,本学年校内师徒结对共66对。

(3)评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榜样的作用。每年都做好校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及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推荐工作,并落实相关奖励政策。现在学校已有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共41名。

(4)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学校支持教师参与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主要课程班、二学历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等活动,并在资金、时间上予以保证。

(5)抓好年级组、教研组和学科组建设,把青年教师培训落实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及教学常规工作之中。本学年对教研组长作了调整,提拔了一些年富力强、观念开放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成立了教学咨询督导组,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

(6)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优质课向全校展示,有评比标准和奖励政策。

(7)广泛开展校内外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每年都统计教师听评课、公开课的次数,并予以表彰。鼓励和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学习新鲜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聘请知名的教师和市教研部门专家定期来校指导、评课,活动十分频繁。如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西城、东城、海淀的教研活动。本学年聘请黄儒兰等12位专家、特级教师组成导师团定期来校指导。

(8)确保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据统计,仅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学校用于外聘教师的投入已近百万元,其中外籍教师聘金52.5万元,校外学者、专家、特级教师来校执教、指导费用43.6万元,另外学校用于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英语教师出国培训费用15.6万元。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费用达12万元左右。用于资助奖励教师购买手提电脑费用总额已达80万元。

此外,在生活上的热情关心、政治上的热情鼓励也十分重要。如创造条件、改善青年教师住房、建好青年教师公寓,积极稳妥地在一线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等等。

4.创造机会,搭建舞台,鼓励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不断有教师开出市区级公开课,参加各种竞赛,发表文章论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上学年我校就承担市级公开课7节,袁晓珊、张继亮、葛继宁等教师都是通过市级公开课得到了专家的赞誉,而成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的。区十四届教科成果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奖58项,在最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科学成果评审中,我校教师提交论文111篇。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出版各种专著及校本教材8部,发表文章20余篇。已经取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5名,正在进修或已具备双学历的教师20名,76名教师已经完成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的学习。

(三)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重视养成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四有新人。

1.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发展不等于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基础上的,因此我们重视养成教育,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策略。具体做法:一是抓“小”,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身体心理特征,认真研究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分学段抓好养成教育,形成了养成教育体系,提高了养成教育的针对性、自觉性和实效性。

2.在高中阶段重视自主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自主意识是学生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精神支柱。为培养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学校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多年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实行值周生制度,由值周学生负责维护校园秩序、保护环境、纠正不良行为,同时也向社会展现学子风采。学校推行“免监考班”制度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学校还搭建舞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完成许多活动。如:体育比赛、演讲与辩论会、主题校会、班会、各种学生社团等集体活动都是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组织完成的。放手让学生做事,大胆地信任他们,培养了学生自信心,锻炼提高了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鲜明的个性与特长。以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和文化节为主的各种活动常年不断,如围绕体育节的各种比赛、科技月、文化节的各种展示,每天坚持的声乐、摄影、制作、民乐、管乐、舞蹈及各门类活动课、选修课。另外,利用区域内德育资源,加强6个德育基地建设,为学生了解昌平,了解社会和溶入社会做了先期准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自信、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健全了人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使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4.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施与落实;二是充分挖掘文化课中德育信息与资源;三是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点、时、度。

总之,德育工作和学校其它工作一样,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之下。不仅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还应该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尤其是尊重学生创造精神。

(四)积极转变观念,推进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与反思,教师们在师德标准、学习化社会、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形成性评价、教育信息化、校本课程等方面的认识更加明确,进一步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深刻意义。

1.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为了实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我们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内部课程管理机制的研究》进入第三轮实验,开出中外电影欣赏、现代商业美术、动漫研究、美英民俗选讲、花卉栽培技术、名曲欣赏、旅游等30余门选修课,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及昌平区域特点的校本课程系列。教师们也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一线教师中能够胜任选修课的老师已达176人。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与提升。

我们力图通过各级各类研究课、公开课与教学评优活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营造积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实现激发兴趣、陶冶心灵、满足求知欲、唤醒创造欲,增强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基础学力的改革效果。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技能评比活动,各教研组在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优秀课参加全校的展示活动。此外,教师们每年还要承担一定数量的市区级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劳动,营造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坚决废止满堂灌、注入式、题海及机械训练教育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积极的互动交流、自主探索与创新发现的过程。鼓励教师关注学生基础,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学生在大量的自主探索与成功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领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在许多次失败的经历中逐步丧失信心和勇气。在校刊《教之苑》、《学之苑》中都开辟了学法指导专栏,由一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总结学法经验。

利用设备优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目前,学校有各种装备精良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10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70个,各类计算机585台套,其中教师个人用机210台,基本满足信息化校园要求。92%的教师个人有笔记本电脑,能够自制多媒体课件并多次获得各级奖项。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改革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使创造型的教师与学生脱颖而出。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倾向,坚决废止以考试成绩排队代替教学评价的做法。努力造就学生积极健康的学校生活体验。

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内部课程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探索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在常规管理中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习评价与品德评价结合起来。

(五)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发展

提高教育科研意识,规范教育科研过程,鼓励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策略。在六届一次教代会上修订了《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管理,为我校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课题的中期管理,重视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全面落实课题计划,确保课题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课题成果的实效性。“十五”中我校共参与或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6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达140人次。

重视教科成果对教学及改革的指导作用,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好重点课题阶段成果的交流。“十五”期间我们出版了《昌平二中“九五”教育科研成果汇编》。聘请知名专家与学者加强对课题的指导,确保重点课题研究效果。2001年12月,在我校召开了国家级重点课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一分层次评价研究》的课题现场会。教科室主办的《教之苑》为教师科研成果交流提供了平台。教科研的开展起到了以科研促发展、以科研促教师成长的作用。

三、巩固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强化品牌效应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办学目标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征。发展办学特色,教育质量的优质性是前提和基础。我校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全面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现较高的教育质量和拼搏向上的学校精神;二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鲜明个性的四有新人。即实现全面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

学校办学主要特色分述如下:

1.久远的办学历史,优质的办学条件,优美和谐的文化环境以及多年的高中教育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及人文素养受到高校及社会的肯定。

2.优质的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班及高中阶段的实验班,为各类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吸纳优质办学经验,认真研究学校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使之日臻完善,努力构建使特长学生不断涌现与健康成长的环境与机制。

我校从1984年起开始办艺术类特长班,培养民族音乐、声乐、美术、舞蹈类特长学生。1992年起学校办起了科技类特长班,至2001年开始,在高中阶段举办数学、英语学科实验班。学校不仅组织了田径运动队、篮球、足球队,还相继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团、春晖剧社及各种学生社团。学校从中国电影乐团、东方歌舞团、煤矿文工团等专业艺术团体聘请兼职教师25名,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等聘请科技类兼职教师13名,从英国、加拿大等地聘请外籍教师10名,常年坚持各种特长培训活动。常年参加种种特长培训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40%。通过举办特长班,培养锻炼了教师队伍,积累了对各类特长学生培养与管理经验。

近1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体、科技和学科特长生,他们之中不仅有区高考的文理状元,北京市金帆、银帆奖获得者,北京市“希望之星”,也有运动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有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金牌、银牌获得者。学校百人民族乐团在已举行的七届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中连续六届获一等奖,被确定为北京市金帆民族管弦乐团第三团。98年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民族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以《金帆民乐之花》为名,全场播放了演出录相。近50人的民族舞蹈队有六届八个节目获北京市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七届学生艺术节上,我校铜管乐团与民乐团双获郊区组一等奖第一名。在科技及劳技教育方面,学校不仅被确定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学校”,还被确定为“全国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及全国“少年电子技师”北京地区认定单位。学生参加科技、劳技类竞赛共59次,获个人等级奖共348项,其中全国奖8项,北京市一等奖36项。40多人在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活动中获奖。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我校获得“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制作比赛”中,我校获“团体一等奖”;在“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铜奖、优秀奖各一个。应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邀请,分别参加了“体验创造”和“周末异想天开”栏目的现场演播,4次向全国播出。

3.学校重视特长生由专业技能培养向内在素质升华与过渡。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演奏音乐,还通过音乐鉴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提高特长生的艺术修养,并逐步升华内化为学生素质。数学特长生则不仅重视解题能力训练与提高,还重视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的培养。为提高特长生的文化素质,学校安排有针对特长生的教学计划,2003年高考我校近百名艺术、科技类特长生升入重点大学,体育特长生全部升入本科院校。

4.努力拓宽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途径,改革教师的任用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学者、专家、艺术家、科技工作者来校任教、指导、训练;另一方面立足自我培养,积极鼓励在完善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朝跨学科、复合型发展。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专家来校给学生开讲座,交流辅导。例如我们曾邀请中国科学院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队于队长、曹政委作考察报告;邀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国火箭副总设计师,北京市政府聘请的中小学科技活动导师尚增雨教授作“中国航天的现状与展望”科普报告。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校搭台,师生唱戏,让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在校团委、学生会的领导下,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

四、认真履行示范校职责,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1.加强与兄弟学校交流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学校积极支持兄弟学校建设,拓宽与沙河中学、小汤山中学、下庄中学等等对口支援学校合作领域,积极开展管理领域,教育教学领域,教育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向对口支援校赠送大量电脑、实验仪器等设备。还组织学生对内蒙古太仆寺旗的贫困学生进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每学年学生都捐赠8000元固定资助20名贫困生。与小汤山中学等校实行学生期末考试联考联阅,互相交流。每年暑假都派教师到内蒙古太仆寺旗去讲课、交流。

2.积极承担市、区级教改实验活动,努力提高教改与科研水平,为全区教育教学及科研提供可能借鉴的经验。

十五”期间,我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一分层次评价研究》昌平实验区实验校,在我校召开多次现场会,多位教师上了观摩课,深受专家好评;我校还成为《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关于技术与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校;化学、历史等学科积极参与区进修学校中学部牵头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实验,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干部。积极输出管理干部去其它学校工作,输出示范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校先后向昌平一中等兄弟学校输送校长4名,副校长2名,2003年7月,我校被确定为“昌平区中小学干部培训实践基地”。

4.积极承担区师资培训、教学及教研交流与展示活动,及各类学生活动,努力把昌平二中建成昌平区普教系统信息沟通与教育教学交流中心、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我校有区兼职教研员6位。市级骨干教师袁晓珊担任全区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孟婷是区进修学校高三数学中心备课组成员。定期派骨干师资去兄弟学校任教,近两年,学校先后派出葛继宁等6位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任教。理、化、生实验教师每学年都受进修学校委托对全区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接受昌平三中等校青年教师来我校拜师、听课。接待太仆寺旗宝昌一中、甘肃省高台县中学等校领导和教师来听课交流。我校还与牛栏山一中等校联合组织“四校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

5.学校硬件设施向兄弟学校及社区开放,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

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随时都可接待兄弟院校的参观,并能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学校的现代化操场提供给周边学校使用。我校还积极为校外成人教育培训提供场地、设备,每学年在我校进行的各类成人教育培训达1800课时。

6.在构建学习化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组织师生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广泛的支持,为构建文明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向社会公开,允许外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访问交流;“非典”期间教师利用网络对校内外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我校还经常派遣教师对部队、交警支队人员进行文化知识培训。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消灭街头小广告、节水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排查街面不规范用字等活动。

7.办好文、体、科技特长班及学科实验班,积极带动周边学校特长教育的开展。

学校5年来为马池口中心小学、少年宫、文化馆、高口中心小学等校培训特长生每年平均260人次。如今,学校每年都举办文化节、体育节、学科学爱科学月系列活动。积极扩大影响,促进特长教育开展。现在,昌平五中、前锋学校、等校也在我校带动下积极开展特长教育。

五、几点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把学校发展放在学生发展的大前提下考虑。为此,学校一切工作都应为学生发展服务。不断稳定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将是今后学校工作的重点。如前文所述,学校尚未达到自主发展阶段,学校将不断努力,扬长克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办学特色,巩固发展办学成果。在此,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2.教师队伍的建设尚需加强。

按专家反馈意见,就解决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的问题学校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教师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壮大,学者型教师还不够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二中教师队伍年轻,责任心强,事业心强,可塑性好。因此我们充满信心。

3.教育科研工作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按照专家反馈意见,在完成《九五教育科研成果汇编》后,学校积极利用现有成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了大量有实效的工作,教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承担市区课题均按计划进行,但教科研成果运用推广效果仍不理想。

4.示范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责任与义务还应进一步体现。学校本照边建设、边使用、边开放的原则,一年来接待近千人次的教师培训活动;数千人次的区内学生活动;21场次体育比赛,但还不够。学校计划加大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开放的力度,包括邀请边远地区学生来校培训,组织学生联谊活动等。在招生问题上学校也将积极争取向山区及边远地区倾斜的政策等等。

总之,对照专家组反馈意见,学校边研究、边整改,在整改中得到提高,同时使学校各项改革得到深化。回顾示范高中校的建设过程,虽有许多艰辛,但确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这里的“乐”是我们感受到学校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时常给昌平二中每一位师生、家长带来激动与喜悦,也使我们深切理解了“建设示范校关键在于过程”的真正含义。所以,不管此次申报评估是否成功,我们都会一如继往地按照示范校的条件认真作好各项工作,努力争创更好的效果。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昌平二中多年办学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每当学生走进学校荣誉室,迎面就可见八个显眼的大字: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意在使昌平二中每一位师生明白,在为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的同时,更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