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
释义 | § 概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2000年10月我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学院下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结构工程与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五个系,并设有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 § 学院简介 专业设置与学科优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人机与环境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了直升机工程、纳米力学、智能监测与控制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这些二级学科相关的6个一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专业和一级学科匹配一览表: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微型飞行器技术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人机与环境工程是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 力学、交通运输工程 土木工程是1999年新建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土木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2001年新建专业 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钱伟长”讲座教授3人,教授59人(含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58人,讲师41人。其中76.5%拥有博士学位,50.6%具有境外三个月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几年来,我院共有155人次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快速成长,68人次入选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江苏省的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教师近年来所获得的各项荣誉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 部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部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等 部级二、三等功获得者 部级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光华科技基金奖 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优秀人才情况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教育部—人才计划 科工委、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科工委511人才工程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青蓝工程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优秀学科带头人 长江学者 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目前已拥有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振动工程部门开放实验室、空气动力学部门开放实验室等8个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基地。还建有飞行器综合设计实验室、微型飞行器技术实验室、结构强度实验室、人机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以及航空航天科技馆等7个具有一流设施的专业实验室。特设有材料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流体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大学生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振动工程开放实验室、混凝土结构开放实验室等一批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3.5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1.5亿元。 重视基础,创建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与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依托一流的学科专业、科研实验平台,“基础力学”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03年申请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案),获教育部批准。200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使我校成为江苏省唯一具有两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院校。 2004年申报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通过专家验收。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 我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03名,其中本科生1899名,硕士生641名,博士生263名。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教改项目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 历年来,我院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2人次,部省级奖106人次。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强度、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上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有9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 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2.17亿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30篇,其中SCI收录328篇,EI收录478篇;在Springer,Prentice 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良好局面 1981年以来,学院先后派至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的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有7人获德国洪堡奖学金,100多人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分会场主席。近年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交流30多人次;接受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半年以上的访问教授和来自日本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招收了航空工程本科专业国际留学生;在相关领域组织了20余次国际会议。同时,每年定期邀请国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院士、专家学者、总设计师等来校作学术报告50多场,院内开展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100多场。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科学精神。[1] § 历史沿革 航空宇航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2000年10月我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学院下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结构工程与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五个系,并设有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 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范绪箕、张阿舟、戴昌晖、王适存、杨岞生教授和陶宝祺院士等著名力学家、飞机和直升机设计专家的带领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励精图治,奠定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体,以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为两翼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并以雄厚的力学学科为基础,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 学院早在196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飞机设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人机与环境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了直升机工程、纳米力学、智能监测与控制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这些二级学科相关的6个一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7年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飞机设计是该学科中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飞行器设计学科又以总分第一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则以总分第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这两个学科分别于1998年、1999年设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等4个学科则为国防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则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基础力学”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03年申请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案),获教育部批准。200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使我校成为江苏省惟一具有两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院校。 2005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新建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已获得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钱伟长”讲座教授3人,教授59人(含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58人,讲师41人。其中76.5%拥有博士学位,50.6%具有境外三个月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几年来,我院共有155人次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快速成长,68人次入选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江苏省的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我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682名, 其中本科生1830名,硕士生607名,博士生245名。近三年来,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1人次,部省级奖181人次。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强度和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上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近5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建设了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 历年来我院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21690万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30篇,其中SCI收录328篇,EI收录478篇;在Spinger, Prentice 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71部。 在直升机技术、飞机设计技术、振动工程、飞行器结构强度、智能材料与结构、飞行器环境工程、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自主研制了7种型号飞行器,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参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共和国的科技史上创下了多个第一,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大型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直升机、第一架鸭式布局全复合材料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第一台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等。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0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6项。学院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基地。 [1] § 组织机构 航空宇航学院-框架图 航空宇航学院 框架图 飞行器系: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 空气动力学系:空气动力学研究所 结构工程与力学系: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所、力学教学实验中心、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研究所 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器环境控制研究所 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