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千唐志斋 |
释义 | § 景区简介 藏石窑洞千唐志斋是中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一千四百九十一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千唐志斋藏有历代书画大家郑板桥、董其昌、米芾、王铎及近人吴昌硕、于右任、康有为等所作书画石刻,皆为罕见艺术珍品。千唐志斋为中国唐史研究基地,中原旅游线上一颗明珠,中外专家学者、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先后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李长春、王兆国、布赫、杨成武、谷牧、马文瑞、王恩茂、王丙乾等。[1] § 创建人简介 张钫先生张钫,字伯英,号友石老人。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时,张钫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三十年代历任国民革命军二十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设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他曾对和平解放四川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49 年底在成都起义。解放后,张钫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 年5月病逝于北京。 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王广庆交往甚密。在他们的影响下,尤其是于右任的鼓励下,张钫于1931 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1933 年前后在其“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罗致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个天井、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其未镶嵌部分,除于抗日战争时期运陕捐赠陕西博物馆数百块外,历经变乱,散失不少。据1935 年,郭玉堂、王广庆编订,西冷印社出版发行的《千唐志斋藏石目录》载,共计一千五百七十八件。现斋内尚存各类藏石一千四百一十九件,其中西晋志一件、北魏志两件、隋志两件、唐志一千一百九十一件、五代志二十二件、宋志八十八件、元志一件、明志三十件、清志两件、民国志七件,此外尚存有墓志盖十九件,以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等五十四件。[1] § 墓志铭概说 墓志墓志之作,起于东汉晚年,盛于北魏、隋唐,不过东汉、西晋墓志记载简略,仅题姓名、卒年、葬地而已。及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规定拓跋氏死后,不得“还葬代北”,于是贵胄勋戚,多觅窀穸于北邙。他们害怕朝代更异,陵谷变迁,难觅踪迹,故墓多有志,以备后嗣觅踪辩识。其墓志大都有盖,篆署朝代、官职、姓氏;盖下为志,上刻志文,详载死者官职、姓名、族源、生平事迹、卒葬时地、配偶子嗣及对死者的赞颂言辞等,置于死者棺柩前,埋在墓穴中,后渐演成风,志多方形,遂成定制。墓志铭文分为三部分,即志题,一般写明朝代,志主职官、姓氏、籍贯等,如同文章的题目,第二部分为志文,记述志主身世,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即世系爵里,生平事迹,配偶子嗣,卒葬时地,类似于现在的追悼词内容,第三部分为铭文,即歌颂悼念死者的内容,如“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造物忌才,人且奈何”,“一从长夜,万载无归”,“天道苍苍,幽路茫茫”云云,多为人生无常,天道不永的意思,来表示对死者的追念和生者的感伤。 墓志之作,意在传世,所以多仰名家撰述和书写,其在文化、书艺方面的价值,也是弥足珍贵的。我国的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至魏晋、南北朝时,已是诸体皆备。有唐一代,书法更成为士子进身之阶,日臻精熟。这在千唐志斋藏志中体现得尤其显著。论书体,篆、隶、行、楷,般般俱备。观流派,汉晋的钟、王,唐初的虞、褚、欧阳,盛晚唐的颜、柳、李、张,诸种风格,皆可一览无余。如颇具虞风的唐名相狄仁杰所书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神似褚体的画家李凑所书顺节夫人李氏墓志,形近颜体的李公辅撰书孙公夫人李氏墓志,无名氏楷书的田夫人墓志,无名氏以行草所书赵洁墓志等,都是唐志中不可多得的书艺佳作。还有唐大诗人王昌龄所书陈颐墓志,以及由著作郎李昂为其叔叔所撰的唐名书法家李北海墓志也收藏于此,这些均是不可多得的珍品。[2] § 建斋缘起 墓志图片墓志铭来自何处,又是如何出土的呢?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号称是九朝古都,自东周以迄宋、明,这里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城北邙山,东西绵延百余公里,雄浑逶迤,土厚水底,宜于殡葬,所以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皆迷信邙山为风水宝地,甚至有殁于江南塞北者,临终还嘱其后人,不远千里还葬北邙。所以民间流传有“生于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见王建《北邙行》)。 唐白居易有“北邙墓冢高嵯峨”的诗句,足证“北邙无卧牛之地”并非言过其实。也正是这些富豪的墓葬,诱致了盗墓之风的盛行,盗墓者重于劫掠殉葬品,笨重的志石则乏人问津,多散失民间。清末修陇海铁路取线邙山脚下,掘出的志石被弃置于民间田舍。除此之外,还因年代久远,山水更易 ,陵谷变迁,墓穴自然塌陷,裸露于野,或农人耕作,触掘坟茔,致墓志不断出土,散及寻常百姓家,张钫留意及此,遂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因其事先曾与于右任达成协议,魏志归于而唐志属张,遂使千唐志斋成为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地方。而近三百方北魏墓志,都由张钫先生送归于右任,于氏运至陕西三原老家,解放后收入西安碑林,现在我们在西安碑林看到的碑廊展示的魏碑,皆为洛阳所出。 § 重要作用 景区千唐志斋所藏唐志上起武德、贞观,历盛唐、中唐以迄晚唐,其中包括武则天的改元,安禄山的僭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有位极人臣的相国太尉,封疆裂土的皇亲贵戚,雄踞一方的藩镇大吏,职司守土的刺吏太守,官卑职微的尉丞参曹;也有优游园林的处士名流,昧道参禅的真观洞主,以及被深锁内宫、凄凉一生,死而不知姓名、籍贯的宫娥彩女。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千唐志斋的墓志铭有两大作用,一为纠史,一为观书,千唐志斋可以说是一部石刻唐书,一部最原始的唐人档案,一部波澜壮阔的唐人生活画卷,一部形神皆妙的唐代书法演变史,千唐志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说千唐志斋是一部石刻唐书,是这些志石上记载了唐代三百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大量史实,这些史实的详细情况已被历史的风烟所湮没,仅有的史籍仅述其大概,对于历史的记述,史书是竖向的,粗略的,而墓志铭对这些事实的记述则是横向的、详细的。这些唐人穿越千余年时光的隧道,再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与我们智慧的祖先对话,使我们以史为鉴,感悟过去,启迪未来。所以说,千唐志斋又是一部百科全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对唐代农民起义的记述,这方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崔玄籍墓志记载了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女英雄陈硕真为首的反对酷吏、豪强压迫的农民起义;这方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裴镐墓志则记载了当年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发生的“海盗”起义事件;这方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嗣曹王李皋墓志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陈皆墓志都记载了他们参与镇压袁晁起义的情况,这些记载都为史籍提供了难得的佐证,对我们了解唐中期以后农民起义活动的范围、规模以及被镇压的情况大有裨助。在五号室崔玄籍墓志左上方的这方墓志主人为高玄,高玄为辽东三韩人(即南韩人),其祖父曾为平壤刺史,后其随泉南生来唐,并入仕,卒葬洛阳北邙,这方墓志对于了解唐代的外交及用人制度非常有趣,各位不妨仔细一看。 墓志上的艺术从这些藏志中,还可以看到唐代官府对盐、茶、酒实行专卖和均田制日益解体的情况。如位于八号室的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孙公义墓志中,记载了会昌年间睦州一带经济萧条、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以及孙公义针对时弊、力倡农耕、推行新税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措施。另外,位于三号室的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王德表墓志、位于五号室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裴同墓志、位于三号室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和守阳墓志、位于三号天井的锦州刺史赵洁墓志都分别记述了唐王朝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同地方政权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纠纷,也记载了大量彼此友好往来的事实。再如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张尊师墓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侯敬忠墓志中还可以看到唐代佛、道两教广泛流行及彼此相此消长的斗争情况。如果读者有心了解唐代士族门阀势力的兴衰,姓氏的渊源、地名的变更、以及自然、交通的情况,也不难从这些墓志中略窥端倪。综上所述,千唐志斋藏志对我们了解有唐一代三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均有其重要的价值。 墓志展示对书法有兴趣的朋友从这些琳琅满目的志石上可以尽情享受唐人精美的书法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由此更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时光的流逝,有许多美好的艺术不复再现了,后人对这些流逝的东西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书法艺术,我们仅仅只能看到大部分大家佳构,但许多发展过程中的东西看不到了。今天,这些唐代墓志铭的书法艺术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种传之后世的书法艺术都是集前人之大成者,这里展示的书法艺术使我们看到了唐代书艺演变之全过程,她不仅可以打破许多人们对唐代书法的认知习惯,还可以提出许多新的命题,让我们来认识唐人书法、唐代文化。此外,在专贮书法绘画石刻的第十五号窑洞内,还可以见到宋米芾所书对联,明清之际神笔王铎所书的大幅中轴,清代王弘撰、刘墉、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的屏扇、对联,以及近人章炳麟、李根源、靳志、戴传贤所书的对联、单条石刻等。在十一号窑室内还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长卷,还有由蒋中正撰文、贺耀组隶书和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具名为张钫母亲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寿序石刻。其他如元赵孟书丹的宣武将军珊竹公神道碑等也弥足珍贵。[3] 至于绘画方面,虽为数不多,但皆为稀有佳构。第十一室嵌有汉代线刻佛教故事,第十五室嵌有汉武帝梦景浮雕,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姿四幅屏扇和名曰“醒”的单条竹画石刻,第三天井西壁所嵌清代光绪皇帝引见官王纯谦指画兰草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尤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画,幽篁疏影,形神皆妙,我们站在石刻前,仿佛感受到凤尾森森,疏影横斜的拂面清爽,顿然领受到名家圣手的无穷魅力。 § 参观信息 景点示意图门票:30元;公交:在洛阳站或谷水坐洛阳-新安县长途汽车(1小时)到新安县,也可坐洛阳-义马 渑池 三门峡的长途车到沟头,转乘新安县-铁门的2路公交车终点站铁门广场(40分钟)或洛阳至千唐志斋客车终点站千唐志斋下车即到。 自驾:洛阳-新安县-沟头村-铁门村,沿310国道向西,在沟头村向南到铁门村即到。 里程:洛阳-新安县25Km,新安县-沟头12Km,沟头-铁门3Km,铁门-王乔洞3K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