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里堡
释义

§ 十里堡

北京市地名

位于北京市东侧朝阳区界内,该地段属于CBD辐射地带,办公楼、写字楼、公寓都有较大规模分布。

由于曾是北京印染厂所在地,所以在一些老版的地图上会称为印染厂,在民间也有称华堂、小天地.

§ 来历

其历史多为一些零星而孤立的碎片,杂乱且无序可循。

作为北京城市主干道之一,如今的朝阳路,笔直而宽阔地从十里堡腹地穿过。多年前,这条路却狭窄而寂寞,两侧古老的树木陪伴着寥落的驿站,静静地演绎着十里堡的变迁。

清朝时,自运河漕运来的粮食和百货,抵达通州后,多是“舍舟遵陆”,改用车辆,“径趋朝阳门”,运入城里的几大仓房。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条长达40里的土路,也是朝阳路的前身。车马长年累月的“轮蹄络织”让这条路变得破旧不堪。每逢雨雪过后,路上“积涔成洼,经潦作泞”。

公元1729年,为方便通州到京师运粮及行走之需要,雍正皇帝下令开始修筑朝阳门外石路。后来路两侧的荒郊开始逐渐形成八里庄、大黄庄等一些散落的村庄,其中一村落距朝阳门十里,故名十里堡。

§ 历史回眸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纺织城落户,八里庄才在京城名声鹊起。

坟地、农田、寺庙、散落的村庄与古驿道,浓缩着十里堡过往的荒凉与沧桑。

如今的形成,折射着新中国建设的缩影。十里堡位于八里庄街道.八里庄街道原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部分区域划归到周边的六里屯、平房、高碑店等街乡。现辖域东以青年路、高碑店北路为界,与平房乡、高碑店乡相邻;西至西大望路、金台路,与建外街道、呼家楼街道接壤;南靠京包铁路线,与高碑店乡毗连;北至二道沟,与六里屯街道相望。东西最长3.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境内道路交通便捷,四环路纵穿南北,朝阳路横贯东西,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辖区现划分为13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3万余人。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八里庄地区被确立为北京的纺织工业区,占地138万平方米。1954年、1955年、1957年,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三个新兴的现代大型纺织厂相继投产。

1958年北京印染厂建厂,1960年投产。以后又有棉印公司、纺织供销公司、纺织机械总厂、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职工大学等30余家纺织系统单位陆续落成。同时,大面积的职工宿舍楼群拔地而起,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北京纺织城”。

1955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京棉一厂。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机械厅观看了京棉一厂细纱车间工人刘惠英操作。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涤荡中,大型国营纺织企业开始出现暂时衰落,京棉集团淡出城区,远迁顺义,在纺织城的原址上华堂商场、都会国际等一座座新的城市商业建筑拔地而起。

解放初期,居住人口稀少,住宅只有零星的平房,房屋简陋破旧,建筑面积不多,四处一片荒凉。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建设开始了高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高层住宅和建筑。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十里堡等一些居民住宅小区落成。进入二十一世纪,都会华庭等高档商品住宅相继建成,八里庄地区开始在CBD东部边缘闪耀光芒。

农田与芦苇荡变成了错落有致的片片楼宇,现代化的商业建筑覆盖了十里堡旧日的沧桑,这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如今已经成为了生活便利的新兴商务产业聚集区,经济的发展为它的蜕变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1983年6月,在十里堡建起了八里庄地区的第一个集贸市场,拉开了街道经济迅速发展的序幕,1993年底,在原十里堡商店旧址上鑫帝大厦落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历史悄悄地记载着十里堡的变迁,从荒芜到繁华,从平凡到辉煌,承载着耕耘者们沉甸甸的辛勤,记录着领航者们亮晶晶的智慧,镌刻着时代一轮轮不懈的努力。

如今的十里堡虽依然有局部的落差,却不足以拖滞它趋于和谐的脚步。政府越来越多地把服务送到了群众的身边,越来越多的记忆成为得到尊重的人性的感受。

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地在优化;下岗的产业工人又重新走上了工作的岗位;流动医疗服务车开进了社区;建筑工地内几乎每天播放着电影;志愿者们无处不在的身影……

可爱的老百姓从来都没有苛求,只想被关注、只想要属于自己的幸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