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台风效应 |
释义 | § 简介 双台风效应 双台风效应是指二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旋转时正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这个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Sakuhei Fujiwhara 1890-1965)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 所以也称藤原现象。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 双台风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pinwheel cyclone)。[1] § 其分类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单向影响型: 当一般较强与一般较弱的热带气旋互相接近时,较强的那般热带气旋会支配着较弱的热带气旋的路径,令那股较弱的热带气旋绕着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云妮莎(Vanessa)的影响。 相互影响型: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 合并型: 比较强劲的那股热带气旋可能会把小的热带气旋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份。情况就如1999年初的玛吉把南海的低压区吸收一样(但要距离够接近,及那股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 具体表现 “双台风”效应具体表现在:两个热带气旋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会表现。比如其中一个强度有明显发展的话,如果在距离不是特别远的情况下,另一个不可能同时得到很快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出一个生长较快,另一个生长就较慢的情况。 另外,从路径上来看,两个热带气旋的中心可能会出现逆时针互旋的情况。但通常要在15个经距以内才会出现路径上明显的变化,通常对于东2J %) 侧的台风来讲,它的路径应向偏北方向移动,而西台风要么向偏西方向,要么其移速较缓,有可能朝略微偏南方向移动。[2] § 影响 中央气象台台风海洋预报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于6月23日10时10分登陆后不久南落,并于16时50分再次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登陆。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表示,两热带风暴相互影响产生的双台风效应,以及“海马”眼区内部的中尺度涡旋的互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海马”划出诡异路径。 22日,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又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海马”、“米雷”接踵而至,相互之间产生了双台风效应。 据许映龙介绍,23日下午第5号热带热带风暴“米雷”距离“海马”1700公里左右。在“米雷”及“海马”眼区内部的中尺度涡旋的互旋双重影响下,“海马”向西移动速度缓慢,并且路径曲折复杂。除此之外,“海马”路径的形成还与广东沿海存在不少特殊的海湾地形有关,而这种地形容易致使热带风暴多次登陆。 许映龙表示,台风二次登陆的现象在我国每年都会出现,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三次的登陆的情况,如2003年我国第13号台风“杜鹃”,就曾在珠江三角洲连续登陆3次。“海马”第二次登陆后,强度并没有明显减弱。但由于其移动速度比较缓慢,对海南及两广南部的影响相对较长。 两天之内,海面上迅速生成两个热带风暴,使人明显感觉到影响中国台风的增多。对此,许映龙介绍说,台风有时具有群发性的特点,如果某一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不过从常年平均情况来看,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出现的台风数量和常年平均数量大体持平。 中央气象台预计,“海马”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将于24日夜间到25日凌晨再次在越南北部一带沿海登陆。 受“海马”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今天到明天早上,琼州海峡、北部湾海面、广东西部沿海、海南沿海、广西沿海将有6级至8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阵风可达9级;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等地将有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3] § 经典案例 1、互旋 1994 派特 VS 露丝 2000 派比安 VS 玛利亚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 ( 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 )。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2、大吞小 2000 桑美 吞 宝霞 范围广大的巨型台风,其西面的风场环流会破坏小型气旋的结构,令其减弱而逐渐把它吃掉。 3、小跟大 1997 卡斯 跟 安珀 2002 凤凰 跟 风神 并吞不成就变成这种结果。小的气旋绕完一圈后,最后还是受到北方高压驶流场,跟随大的步伐。 4、互斥 1986 韦恩 VS 薇 拉 1991 耐特 VS 密瑞儿 此例特色都是左方较小的气旋路径变化多端,走的也慢,而位于右方主导的大型气旋,最后都因为副高减弱而偏北移出而造成互斥。藤原结束后,原来位于左边的小气旋又开始受到华中的中或低层系统主宰,走自己的路。 5、拉伸 1994 提姆 拉伸 范妮莎 1998 瑞伯 拉伸 亚力士 增强中的大型扰动本身的风场边缘,又有发展旺盛的云系独立旋转出来,但仍与较强台风有一空档间隔。随着较强扰动的增强,较弱小的扰动环流被拉长,只维持短时间后即被并入环流云带。不过瑞伯与亚力士位置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例。[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