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东山
释义

§ 个人简介

原名史匡韶,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导演。史东山

他出生在一个爱好艺术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擅长绘画、写作、音乐,从小受父亲熏陶较深。由于家境衰落,他被迫离开杭州到上海。史东山在1922年进入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并做过演员。1925年,他编写了第一部电影剧本《柳絮》,并担任导演。

1930年,他进入联华影业公司,早期创作的作品《同居之爱》、《银汉双星》等影片。1933年,他参加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担任执行委员。

1934年,他编导了表现妇女问题的影片《女人》。他在艺术上有明显转变的代表性影片是《人之初》,影片主人公张荣根的工人形象性格鲜明、质朴感人,编导处理细腻流畅。1937年,他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反映抗日题材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这些影片反映了史东山饱满的爱国热情。

抗战胜利的1946年,史东山在联华影业社拍摄了著名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史东山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电影的一部扛鼎之作,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史东山担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委员和技委会主任。他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之余,改编和导演了影片《新儿女英雄传》,次片获得了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中的导演奖。[1]

五十年代初,他出版了理论著作《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1955年2月23日,史东山不幸逝世,终年53岁。在从事电影艺术三十余年的生涯中,他拍摄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影片,为中国电影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人生经历

史东山,生于1902年,原名史匡韶,祖籍浙江海宁。他之所以署名“东山”,是因为故乡海宁有一座苍翠秀丽的山峰叫东山。20岁时史东山来到上海谋生,进入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史东山 作品●1925年,史东山编写并导演了第一部电影《杨花恨》。1927年前后,史东山编导了《王氏四侠》、《银汉双星》等影片,这些早期作品表现出史东山倾向于唯美的艺术观。

●1933年,《人之初》一片标志着史东山在创作上的明显转变。《人之初》的艺术形式依然富于美感,但已经开始和积极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他去重庆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这些影片反映了史东山的爱国热情。

●抗战胜利后,史东山回到上海,与郑君里等电影界进步人士一起筹备恢复了联华影业社(后改为昆仑影业公司),并拍出了著名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它不仅是史东山创作上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不能忽略的一部作品。

●建国后,史东山编导了影片《新儿女英雄传》,此片获得了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中的导演奖。

●1955年2月23日,史东山自杀,不幸逝世,终年53岁。

§ 作品介绍

史东山 《八千里路云和月》剧照2004年是电影大师史东山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电影频道12月推出“史东山作品展播”。史东山23岁出任导演,是与蔡楚生、郑君里齐名的中国早期导演艺术家,在其53年的人生里,共参与了23部电影作品的拍摄,最著名的影片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

史东山1947年导演的史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由影帝陶金和影后白杨主演,真实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揭示了随军抗敌演出队队员转战南北走千里,待到抗战胜利时却无处容身的残酷事实。该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气势磅礴,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基石”,体现了中国电影制作在上世纪40年代末很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八千里路云和月》带有很强的纪实性,对社会黑暗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史东山本人曾说过“短短几个月的胜利以来的现象,却使得我们感到无比的伤痛”。正是这种悲愤之情,促使艺术家们创作出了这部揭露时弊的影片。本片于1947年2月公映,是战后完成的第一批电影作品之一。它公映后,立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田汉说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臧克家说:“可以从银幕上的‘二队’里,找到每一个抗战初期救亡青年的影像”。无疑,《八千里路云和月》使战后现实主义电影从一开始就立于较高水准之上。

§ 主要作品

《杨花恨》(1925)

《儿孙福》(1926)《同居之爱》(1926)

《王氏四侠》(1927)《美人计》(1927)

《奇女子》(1928)《荒唐将军》(1929)

《恒娘》(1931)《银汉双星》(1931)

《共赴国难》(1932,与孙瑜、蔡楚生、王次龙合作)《奋斗》(1932)

《女人》(1934) 《人之初》(1935)

《长恨歌》(1936)《狂欢之夜》(1936)

《青年进行曲》(1937) 《保卫我们的土地》(1938)

《好丈夫》(1939)《胜利进行曲》(1941)

《还我故乡》(1945)《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新闺怨》(1948)《新儿女英雄传》(1951)

《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纪实性地描写了演剧队员们战时和战后的遭遇。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理行鞭鞑和揭露。在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鲜明的纪实性画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政论风格。《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电影所描述的不同的恋爱方式,更融合了文学三种的崇高精神---真、善、美,而又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爱情故事的书。忧患重重的时代,加上乖舛的人物遭遇,读来就更令人感慨。

白杨主演的名作《新闺怨》是中国版娜拉出走之后的故事,记录了音乐学院女生婚后不甘放弃专业做全职主妇,走进社会之后夫离子亡而自尽的凄惨遭遇。虽然这是一个悲剧,但史东山在影片中探讨的社会问题,对两性关系,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个人评价

在三十年代,他便紧随党的领导,成为左翼电影的一个开拓者,并且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上,孜孜不倦,成为一个勤恳的耕耘者,他把全部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我们回顾他的一生,他确实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在黑暗的旧社会,他勇于斗争,绝不屈服于反动派的压力。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则以全部诚心对待,绝不说一句假话、做一件违背良知的错事,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他把一切献了出来,直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过去值得珍惜,今天更应该大大发扬。

史东山  作品但是,过去却有太多太多的知识分子,包括我自己,却屈服于权势的压力下,苟且偷生,而今天,又有太多的知识分子,面对金钱和物欲,匍匐在地,失掉了自己的灵魂。

回想五十年代那个时候,史老都在电影局工作,而且一段时间同在北京舍饭寺的一个院子里生活,每次看到他,都会表示自己的尊敬。但是,应该说,我们并不是真正理解他,也没有真正从他的性格中吸取生活的力量,因为当时就在运动的压力下,他昂然高举自己的生命进行抗议的时候,我们却匍匐在权势的面前,检查自己的所谓错误。我们绝不可以忘却那段历史。记取那段历史,才是对他真正的纪念。

当然,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表现了自己的浩然正气。同时,他作为一位艺术家,也表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了,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真正投入人民的事业中。虽然,他的早早离开,使他不能充分展示他那大海激荡的艺术生命,但是,就他留下来的作品,也已经让我们进入了他那高远开阔的精神境界。他那颗透明的知识分子的心,永远照耀着我们。

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史诗的气魄。那时,抗战胜利后,他第一个在银幕上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反对暴政的伟大斗争,从抗战前写到抗战胜利后,热烈地表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真正抒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抨击了反动统治者只求私利的卑怯灵魂,呼唤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斗争。在那个年代,他是面对压迫,怀着头可断、血可流的不屈意志,坚持拍摄了这部影片。这就是史老的性格,他心中永远有着人民。

当时,我曾经写过对影片的长篇评论,我写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怀念,是痛苦,是愤怒,是斗争,它让我们整个精神,好似经过激流的冲洗,经过火焰烤炙,经过铁锤的击打”,“它让我们的精神跃然奋起。”

,

我写道:“影片的成功,没有别的什么理由,就因为它没有说谎,它没有欺骗,它不轻浮,它不玩弄,它让生活真实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因此,它比别的国产片有价值。”这种艺术精神,不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大提倡,需要大大发扬光大的吗?

史老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家,这方面留下来的著述,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他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以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于是有的电影史册,竟然因此扣以小资产阶级的帽子加以贬低。这种理论显然只是一种极左思潮的表现。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从“五四”开始,便积极地投入人民思想解放的巨潮,他们的历史地位不容怀疑。而史老之所以这样选择,更丝毫不是意味着对工农大众的忽视。事实上,解放后,他就拍摄了《新儿女英雄传》。重要的是他坚持反对题材决定论,反对机械的阶级划分论,他更直接地提出为工农兵的利益,绝不是只是歌颂。他的这些观点,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年代,无异是大逆不道,是异类,必然要受到批判。但是他面对压力,宁可献出生命,也不后退一步。这就是史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风范。这里不是单纯的文艺观念上的冲突,也是人格力量的碰撞。

§ 获奖情况

史东山 作品

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等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委员。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影片。民国35年8月,与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人,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下,以战前联华公司同人名义,组织联华影艺社,并租借原联华公司徐家汇场址,作为该社拍摄场地,开柏由他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此片上映后,曾轰动当时中国影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职。

1951年,编导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第六届国际电影节导演奖。1955年2月23日病逝。著有《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等。史东山编导的影片,内容丰富,人物完整,具有历史的概括性与生活的真实感;在艺术上富于简练、明快、流畅的特点。他还重视电影、戏剧的理论建设,曾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研究,并著有电影理论专著《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论电影镜头的组接》等。曾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新儿女英雄传》获得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导演特别荣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