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州之契”印 |
释义 | “辽州之契”印 § 相关 明末的农民起义自天启七年(1627年)就开始在陕西爆发了,且成燎原之势,到了崇祯年间,起义军的冲击地区日益扩大。李自成原为起义军首领高迎祥的部下,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领导他的部众,转战于川陕之间。在经历了崇祯十一年至十二年的起义沉寂期后,李自成重新出山战斗,进入河南,攻破洛阳,局面大变,起义进入极盛期。在河南杞县诸生李岩的帮助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以此鼓舞和号召群众,很快队伍发展壮大达近百万人。在占有河南全省之地后,李自成又统兵南进湖广,在襄阳称新顺王,初步建立了政权。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亲提大军西征,占有陕西全省,并分兵取得今宁夏银川及甘肃兰州、武威、张掖等地。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定国号“大顺”,建国后各项制度逐渐完备。 同年三月十七日,起义军进围北京,十九日,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没有处理好起义军领导集团内部的合作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问题,以至于吴三桂投降清朝,为清军打开入关之门。山海关一役,李自成兵败,退回北京后,于四月二十九日在明宫武英殿草草即皇帝位。次日便撤离北京,转入抗清斗争中。 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激战后弃西安,下湖广。同年四月,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并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秩序进行了猛烈地冲击,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农民起义的流寇主义作风、内部不能团结、争权夺利,再加上汉族地主与满族军队的内外夹击,导致了农民起义的最终失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