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卷尾
释义 卷尾卷尾(Dicrurus;drongos),鸟纲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鸟类的通称。雀形目卷尾科的1属。 体长23~30厘米。通常最外侧1对尾羽最长,其末端稍向上方卷曲,因而得名卷尾。世界有19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西抵非洲,南到大洋洲东北部等温暖地带。中国有 7种,其中以黑卷尾,灰卷尾,发冠卷尾最常见。

§ 外形特征

发冠卷尾

雀形目卷尾科的 1属。体长230~300毫米;嘴形强健,嘴基部稍平扁,上嘴先端微具钩,有嘴须;鼻孔通常为垂羽须悬掩盖。多数种类体羽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稍长而尖,具10枚飞羽;尾羽10枚,尾稍长呈深叉状,有10枚尾羽,中央 1对尾羽最短,向外侧依次增长,通常最外侧 1对尾羽最长,其末端稍向上方卷曲,因而得名“卷尾”。

§ 分布状况

主要分布在亚洲。伊朗至印度、中国、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

常见的繁殖候鸟及留鸟,见于开阔原野低处,偶尔上至海拔1600米。亚种albirictus于西藏东南部;亚种harterti为台湾的留鸟。迁徙鸟中亚种cathoecus繁殖于吉林南部及黑龙江南部至华东、华中并青海、西南、海南岛及华南;迁徙经中国东南地区。

§ 栖息地区

卷尾栖息于山麓、田地或溪流附近的树冠或电线上。善于捕食空中飞虫。飞翔似燕,灵敏自如。在南方,常飞掠水面捕食飞虫。鸣声粗厉,黎明时连续鸣叫,并此呼彼应。

§ 习性

繁殖期间性勇猛好斗,极力护巢育雏。在树木高处营巢。巢呈浅杯状。每窝产卵3~4枚。卵粉红色、粉白色或橙黄色,杂有褐色斑。

§ 繁殖期

黑卷尾

6—7月间繁殖,9月底南迁。巢筑于榆、柳等树近枝梢的分叉处,以杂草、地衣及蜘蛛网等织成浅杯状巢。每窝产卵3—4枚,卵色变化大,北方多为白色,微具黑褐色细点;南方则呈橙黄色,杂有紫色斑。护巢性强,如有别的鸟侵入巢区,则双双飞出急速掠过入侵者的身旁,用喙啄击,或用翅扇打,甚至可攻击比其体大很多倍的乌鸦及鹰等,直到将它们赶出巢区附近为止。老乡常把小鸡养在卷尾巢下,借以得到保护。繁殖期,雄鸟往往站在树顶发出音似“吃杯茶”的嘹亮的、发金属声音的叫声。

§ 常见种类

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cus),俗称黑黎鸡,全身黑色,背和胸部有反光的金属蓝色,尾长而呈叉形,外形尾羽的先端微向上卷;嘴、趾和脚均为黑色,很易识别。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食,对农林业有益。 灰卷尾

灰卷尾(Dicrurus leucophaeus)俗称灰龙眼燕,全身为暗灰色,鼻羽和前额黑色,眼先及头之两侧为纯白色,故又有白颊卷尾之称。尾长而分叉,尾羽上有不明显的浅黑色横纹。飞翔姿势与生活习性和黑卷尾相似。多数地区一年繁殖一次,6—7月进行;但在西南地区则一年繁殖两次。每窝产3—4枚卵,一般呈粉红色,有大形紫灰色斑点。食物以昆虫为主,灰卷尾多站在高树顶上等待飞虫的到来,见有飞虫由附近飞过,就很快的由栖息处向下直飞,掠捕后又突然转折向上,再飞回原处,形似“U”字形。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等,也吃植物种子,对保护松林、房屋、电杆,车船、水闸等都有一定作用,应加以保护。灰卷尾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候鸟;冬天迁往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一带越冬。

发冠卷尾(Dicrururs hottentottus)俗称卷尾燕,酷似黑卷尾,但体型较粗大,外侧尾羽显著向上弯曲,额头上有十余条发状羽,沿后背下垂。在生态习性上与黑卷尾也很相似,但多见于林区,栖息在高低不平的山区、丘陵等地,在河北省则限在高山分布,在南方数量较多。5—6月开始繁殖,巢呈杯状,以纤枝,卷须、根条等构成;每窝产4—5枚卵,卵色不一,一般呈粉红色,其斑点颜色变化大。食物几乎完全为昆虫,如甲虫、蝽象、蟋蟀、蝗虫等。为农林益鸟,夏季广布于我国南方,偶见于北方。

§ 参考资料

[1] 大唐网 http://info.datang.net/J/J1686.htm

[2] 生命经纬 http://www.biox.cn/biology/200609/20060905044339_141905.s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