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叠加褶皱 |
释义 | § 简介 叠加褶皱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叠加褶皱在造山带十分发育,在变质岩中亦常见。就其形成时间而言,叠加褶皱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旋回中的褶皱变形的叠加,也可以是同一构造旋回不同构造幕的褶皱变形的叠加,甚至可是同一期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应变对早期褶皱的叠加。 § 型式 Ramsay以早期褶皱为纵弯褶皱,后期褶皱为滑褶皱为前提提出四种基本叠加型式: 无效叠加作用 两期褶皱相互作用没形成一般认为叠加褶皱所具有的几何现象,所产生的三维几何特征实际上与单期变形产生的褶皱构造相似。如果两期褶皱具有相同的波长,那么最终的形态取决于两个叠加波形的同相或不同相关系。或者同相波形叠加而仅导致褶皱振幅增大,或者不同相波形相互抵消而使褶皱消失,或者是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如果两期褶皱波长不同,则可能形成各种类型的多级协调褶皱。这种叠加型式虽然从理论上存在,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 穹隆-盆地型式 晚期褶皱的最大应变轴(或流动方向a2)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平行或低角度相交,但两期褶皱的中间应变轴(平行褶皱枢纽)高角度相交或垂直。这种叠加型式相当于所谓的“横跨褶皱”或“斜跨褶皱”。早期褶皱一般为轴面近于直立的较开阔褶皱,被后期褶皱叠加后,轴面形态变化不大,但枢纽被弯曲呈有规律的波状起伏,常见的形态为一系列穹隆和构造盆地相间的构造。两期背形叠加形成穹隆构造,两期向形叠加形成构造盆地,晚期背形横过早期向形或者晚期向形横过早期背形时,背形枢纽倾伏,向形枢纽仰起形成鞍状构造。 值得指出的是,穹隆和构造盆地的存在并不完全意味着叠加褶皱事件,上文所述的底辟褶皱或底辟构造也可以形成类似的样式。但不同的是两期叠加变形事件形成的穹隆和构造盆地具有高度的几何规律,叠加褶皱内与两期变形有关的褶皱通常在样式、波幅、波长及伴生的小型构造方面均有系统的差别。 “穹一盆构造”野外地质照片 “穹一盆构造”立体剖面图示 穹隆状-新月状-蘑菇状型式 晚期褶皱的最大应变轴与早期褶皱轴面夹角很大,两期褶皱枢纽呈中等或大角度相交。这时早期褶皱轴面和枢纽均发生强烈弯曲。 “新月一蘑菇形”野外地质照片 “新月一蘑菇形”立体剖面图示 收敛-离散型式(共轴叠加褶皱) 晚期褶皱的最大应变轴a2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夹角很大,但两褶皱的枢纽近于平行,此时早期褶皱的轴面发生弯曲而枢纽不发生弯曲。这种叠加型式在横截面上可以出现双重转折和钩状闭合等形态。 尽管兰姆赛提出的上述四类褶皱叠加型式从理论上尽可能地概括了两期褶皱的叠加方式,但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露头形态或地层特征可能更加复杂。因为兰姆赛提出的四类褶皱叠加型式仅是从早期褶皱的轴面与枢纽和后期褶皱的枢纽和最大应变主轴的几何叠加关系考虑的,而早期褶皱的产状、规模和几何形态,后期叠加褶皱的形成方式、产状、规模以及岩石的流变性都是影响褶皱叠加型式的主要因素。 野外地质照片 立体剖面图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