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变轨 |
释义 | § 词语解释 俄证搭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变轨. 基本解释 变轨,改变原有轨迹的统称。一般指航天器在太空中利用喷射燃料或者其它喷射物,使航天器从一个固定或本身的轨道进入另一个轨道的过程叫变轨。这种变轨分为两种:(1)共面变轨。指最终轨道面与初始轨道面重合的变轨;(2)空间变轨。指改变轨道面的变轨。变轨需考虑能量耗损和变轨时间的合理选择。 变轨,还指列车从某个轨道,变向另一条轨道。是通过手动或电脑控制两条轨道之间的折岔来进行的。手动控制,在每个变轨点旁都会有一个控制平台,通过扳下扳手,调整折岔即可。电脑控制,在每个控制站中,基本都会有专门控制折岔转向的电子控制平台,只要输入指令,电波就会传到变轨点旁的控制平台内,使其变轨。 词语分开解释 变 : 变(變) biàn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 轨 : 轨(軌) guǐ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一定的路线:轨迹。轨辙[1] § 卫星变轨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变轨。除了规避“太空垃圾”对其的伤害外,主要是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寿命。由于受地球引力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运行轨道会以每天 1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这样将会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的正常工作,常此以久将使得其轨道越来越低,最终将会坠落大气层。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 当飞船发动机喷气加速,飞船的速度增加,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增加,但是圆周运动所提供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不变,飞船将会作离心运动,其运行轨道将提升,速度将会减小。 从能量角度分析 在这里我们来作以下的估算:设人造卫星的质量为2吨,原轨道半径为342.8公里,现变轨到349公里。该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增加值为(假设该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值无变化,且值为10米/秒2)在这个过程中该人造卫星的动能减少值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牛.米2/千克2,地球质量M = 5.98×1024千克) 由以上估算可以看出——该人造卫星在变轨(由低轨道升至高轨道)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值远远大于动能减少值。也就是说,在变轨过程中,发动机消耗的能量E主要是为了增加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据能量守恒关系,有 E + ΔEK = ΔEP,也就是说人造卫星调整到高轨道是以动能的损失和发动机消耗能量为代价来增加其重力势能。 变轨之后,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 怎样把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去 有两种方法。以地球同步卫星为例。一种是直线发射,由火箭把卫星发射到三万六千公里的赤道上空,然后做九十度的转折飞行,使卫星进入轨道。另一种方法是变轨发射,即先把卫星发射到高度约二百公里~三百公里的圆轨道上,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恰好在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入圆形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第一种发射方法,在整个发射过程中,火箭都处于动力飞行状态,要消耗大量燃料,还必须在赤道上设置发射场,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发射方法,运载火箭消耗的燃料较少,发射场的位置也不受限制。目前各种发射同步卫星都用第二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操作和控制上都比较复杂。[2] 嫦娥一号的发射步骤 嫦娥卫星变轨分三次进行 嫦娥卫星变轨分三次进行,如图所示。 第一次,“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 第二次,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500公里,但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第三次,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大约需要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 为什么“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变轨选择在远地点进行呢?在对卫星的运行轨道实施变轨控制时,一般选择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卫星上所携带的燃料。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只有在远地点变轨才能抬高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改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 §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飞船(卫星)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地球位于卫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图所示。 飞船在轨道上的两个特殊位置A为近地点,B为远地点,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与飞船线速度的方向垂直;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其它各个位置(如C位置)所受的万有引力方向不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无论在哪个位置,所受到的万有引力都不等于卫星在该点所需要的向心力,故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断发生变化。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近地点A处,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飞船的速度较大,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小于飞船做半径为Ra的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飞船做离心运动,轨迹是椭圆,随着到地心的距离增大,万有引力减小,飞船克服万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飞船由远点B向近地点A运动时,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大于它绕地球做半径为Rb的圆周运动时所需向心力,飞船做向心运动。 飞船运动到椭圆轨道上的一般位置(如C处)时,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垂直,可将万有引力分解为沿速度方向的切向分力和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法向分力,切向分力使飞船加速或减速,法向分力使飞船速度方向改变。 当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近地点A时,若飞船向前喷气,使飞船减速到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刚好等于飞船在A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则飞船由椭圆轨道变为半径为Ra的圆轨道;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a的圆轨道运动到A点时,若飞船向后喷气而使飞船加速,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飞船将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同理,当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B点时,若飞船向后喷气,使飞船加速到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刚好等于在B点时的万有引力时,飞船将由椭圆轨道变为以地心为圆心,以Rb为半径的圆轨道运动;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b的圆轨道运动到B点时,若飞船向前喷气而使飞船减速,万有引力大于作圆周运定所需要的向心力,飞船将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 当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到C点时,将此时速度分解为沿万有引力方向和垂直于万有引力方向两个分速度,若向前或向后喷气使与引力方向在同一直线方向的分速度恰好减为零,此时若垂直于引力方向的分速度恰好满足飞船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等于飞船所受的万有引力,则飞船由椭圆轨道变为半径为Rc的圆轨道,反之,当飞船沿半径为Rc的圆轨道运动到C点时,若飞船向远离地球方向或向着地球方向喷气而获得沿半径方向的分速度,则合速度方向不与万有引力方向垂直,飞船从圆轨道变为C点的椭圆轨道。 § 视频 实拍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全过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