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租车 |
释义 | § 基本信息 伦敦的黑色出租车 出租车(英文:Taxi;Taxi在九国语言中拼法都一样:英语、法语、德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西班牙语、荷兰语、葡萄牙语。中国大陆大部分城市称出租车,台湾称计程车,广东、香港及澳门称的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称德士)是按表收费的交通工具,收费通常较其他交通工具高。出租车载客量不多,一般只有4至5个座位。搭乘出租车除了扬手招呼外,还可利用电话、网络预约。又名taxi. § 各地出租车 香港香港市区的士 香港的称为“的士”(Taxi的粤语音译)。香港的的士分为三种,分别是市区的士(红色车身,俗称“红的”)、新界的士(绿色车身,俗称“绿的”)及大屿山的士(蓝色车身,俗称“蓝的”)。三种的士中,只有市区的士能在全港各处行走(除大屿山南部、愉景湾、马湾(晚上23:00至早上7:00除外)及边境禁区(深圳湾口岸及落马洲支线管制站除外)),新界的士只能在新界的屯门区、元朗区、大埔区、北区、沙田区的马鞍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学园及西贡区的将军澳新市镇以外的大部分地点内行走(此外,新界的士亦可以指定路线前往港铁荃湾站、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观塘顺利邨、沙田马场、港铁坑口站、香港国际机场、港铁青衣站及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 大屿山的士则只能在大屿山南、东涌、机场及迪士尼行走,商业行驶中不能离开大屿山。 香港的的士以首2公里为基本车费,以市区的士为例,其起表价为HK$18,新界出租车为HK$14.5,大屿山的士则为HK$13。然后每200米或每分钟等候时间,按路程长短的士种类加收HK$1-$1.5不等。 澳门 澳门跟香港一样,出租车被通称为“的士”(即TAXI的广东话音译)。澳门的士有二种,分别是市区的士(黑色车身)和电召出租车(黄色车身),通称“黑的”和“黄的”。黑的分为4座位、5座位和6座位,而黄的则统一为4座位。车型方面以丰田花冠Corolla占最多,此外还有日产cedric、丰田皇冠crown、丰田Hiace、丰田日冕corona、丰田townace、丰田hiace、马自达323、奔驰vito、现代trajet、现代Sonata、标致406。两的收费同样以行走里数收费;首1500米收费为11元澳门币,其后每180米1元澳门币。前往氹仔及路环另收附加费。 台湾 台湾通常以“计程车”称之。台湾计程车之车身一律漆为黄色,并悬挂白底红字车牌、车顶置“TAXI”或“出租汽车”灯箱。此外,计程车在台湾普遍称为小黄(尤以年青人为主),老一辈受过日治时期者也以日语“ハイヤー”或“タクシー”称之。澳门黄的 台湾计程车大部份采“靠行制度”,计程车司机需考到职业小型车的驾驶执照后,再考取出租车执业登记证,透过车行仲介取得车辆才可执业。在一定条件且政府有开放时,才可申请成为“个人车行”。由于台北车站规划予公共汽车和计程车的路线不明朗,经常发生守规矩的计程车司机被不守规矩的计程车司机叫嚣的事例。政府在数年前,开放了成立计程车合作社、设立招呼站,以改善靠行制度的弊端。另外在各都会区,亦盛行电话叫车,甚至便利商店及警局也可行。 日趋重视素质与形象 台湾的消费者有挑好车的习惯,外观干净、内部整洁的比较受到消费者青睐。由于经济发展成熟,近来开始有企业以经营品牌的模式,整合行销计程车车队的专业素质与服务形象,经由无线电或卫星定位方式派遣计程车的措施,既顾及客户服务、乘车安全,也增加计程车司机的收入;最主要是在顾客服务品质部分,经由订立严格的计程车司机自我管理的办法,使执业辅导、维护就业权益和素质提升方面同时并行,最终提高全体业绩和员工士气。目前,台湾大车队在大台北地区有300辆计程车正试办使用悠游卡付费功能,在贴有悠游卡标志的计程车上,乘客可使用悠游卡来付费。又为民众与商务旅客便利着想,许多计程车合作社已规划信用卡的付费方式。 远近程、城乡收费方式有别 台湾绝大多数计程车以里程数计费,但因地域差别,各县市之计程车收费标准亦不相同。如同为直辖市的北高定价不一。以大台北地区为例,起跳里程1.25公里收费新台币70元,续跳里程每0.25公里收费新台币5元,延滞计时(时速每小时5公里以下)收费新台币5元。 绝大多数县市实施夜间时段加成收费,一般而言大约增收20%价钱,各县市夜间时段定义也不尽相同,以台北市为例,夜间定义为晚上11时至翌日早上6时,但台中市则为晚上10时至翌日早上6时。亦有全天实施夜间加成收费的县市。开计程车后车厢台北的出租车 置放行李之服务费及电话叫车服务费各县市实施状况亦不相同,收费者多以新台币10元计费由于费率由各县市自主订定,所以在特定节日或业者因应景气循环,所以桃园、新竹与苗栗各地会有价差。例如彰化县采按表计费方式,也有应油价涨落而收起表费新台币120元的方式。平价者如台北市,白天以夜间标准收费,夜间以夜间标准加新台币20元收费。 除了按表计费的收费标准外,若搭乘距离较远,可能会以议价方式,由双方协议价钱后达成运输交易,但为避免恶意喊价收费,各县市皆有“长途议价收费参考表”提供乘客参考。另外,于机场搭乘可能会加收排班费用(如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加收表价50%、花莲航空站加收新台币50元,台北松山机场及高雄国际机场则不加收排班费用)。过路费部份,若以计程收费,多由乘客额外负担各公路过路费;若以议价收费,多已包含于议价价钱内。 观光盛行的地区另实施较高的费率,如淡水、瑞芳、乌来、合欢山、大鹏湾、垦丁地区等。部份观光地区的计程车司机亦提供包含导览名胜古迹的全日型租赁服务(详情仍以车行或观光导引手册的说明为要)。在部分区域也盛行出租车共乘,允车上同行乘客均分车资。这些地方可能是旅客急需赴目的地、公共汽车路线较少、尚未开放大客车行驶或公共汽车人数过多。如台北至宜兰、基隆、桃园,台中至埔里、阳明山等地。夜间时,铁路及捷运车站也常有计程车司机招揽欲前往同一目的地的乘客共乘。 台北市计程车营运现况 根据2008年9月底的统计,台湾计程车数量最多的地方是台北市,一共有3万1千零40香港新界的士 辆,比1995年开放计程车运输合作社申请后的3万9千多辆减少,主要的原因在于台北捷运陆续通车,使市民和旅客对计程车的需求逐步下降。 而根据2007年的调查报告,台北市的计程车驾驶平均一个月工作27-28天,每天工作时数为10. 4个小时,空车时间约占3.5个小时,平均每天载客14.5趟,里程为154公里,平均每天驾驶人营收1,754元,比两年前增加4.0%,不过计程车平均每天耗用燃料费617元,也增加24.9%。 为了提升计程车服务品质,降低空车率,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规划在交通据点设置计程车招呼站,至2008年九月底已经设置165处。另外对于即将兴建的大型基地或场站,市政府也要求将计程车招呼站内部化。 § 北京 中华民国禁止标志禁7:禁止空出租车进入 北京市称作出租车,出租车收费按车型计算。在北京,出租车称作“的”(读为‘滴’),招呼出租车叫做“打的”,出租车司机称为“的哥”(男)或“的姐”(女),计费收据叫“的票”。有私家车也在马路上非法揽客,称为“黑的”,其中由三轮摩托车或改装的残疾人摩托车揽客的,称为“黑摩的”。 可以使用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交易。车身统一色调,为3条2色,车身主要为“尊黄”,车顶与包围颜色一致,分别为“北玄、东青、南赤、西白、冬紫、春绿、夏红、秋碧”。车顶灯箱与车门上印有公司缩写。规模较大的出租汽车公司有:银建、北汽、首汽等。自从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设厂以后,出租车主要采用现代伊兰特和索纳塔汽车,另外也有捷达、富康、爱丽舍等车型。奥运会前,老旧的捷达和富康将退出北京出租车运营市场。因应残奥会的举行,无障碍出租车亦逐渐投入市场。2005年北京出租车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淘汰了使用了十多年的夏利。车价基本统一为1.6元/公里,起价3公里10元,2006年提高为2元/公里,起价不变。 § 出租车的由来! 出租车1907年春,美国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后,他去叫马车,问车夫要多少钱,车夫竟要多出平时10倍的车钱。亚伦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亚伦伤好后,为报复马车夫,就设想利用汽车来挤垮马车。他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并且给出租车起名为“TAXICAR”,意思是“计程车”。1907年10月1日,这种装有计程车仪表的出租车首次出现在纽约的街头,并很快风行全球。 “城市名片”——出租车 如今再次成为车界一个焦点,不仅因为市场份额关联着那些厂商的利益,而且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出租车也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整体塑造问题,从黄色面的到红色微车,北京出租车的历史不是一个“换”字了得。 “叉头”的来历 解放以后,上海的出租汽车业长期处于萎缩状态,80年代改革开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心发展上海的出租汽车业,而政府和上海出租汽车公司一时又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遂允许和支持私人购车开展出租汽车服务。为便于识别,这类私人出租汽车一律上“X”起头的汽车牌照,直至今天,上海以“X”起头的牌照仍为私人个体货运车的代号。而英文字母“X”在汉字中即“叉”(X),于是上海第一批“X”牌照的业主(司机)就自嘲自己是“X打头的车”,不久即被省呼“叉头”,“叉头”易记好念,很快就成了出租车的代名词。 § 出租车选秀点点评 出租车国庆节期间,“首都的士英雄”新车型座谈会在北方车辆大世界举行。来自北京出租车行业的代表参及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北京现代、上汽奇瑞四大汽车制造厂商,就未来新出租车备选车型的特点以及出租车行业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展开了讨论。 在新车座谈会上,来自京城各大出租汽车公司的“首都的士英雄”们纷纷表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运营成本才是最关键的。与老款的夏利、富康出租车相比,新型的出租车在油耗、操控、耐磨损程度以及维修等几方面是否更胜一筹成为诸多的士司机关注的焦点。与大多数老百姓的担心一样,“换车型带来的高收费”成了出租车司机最大的心病。大家提出的一个比较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新车的后备厢要足够大,可以方便游客装行李。 § “面的”: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 如今,北京人提起“面的时代”,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感觉,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戏称为“黄虫”出租车的面的,开启了北京出租车的历史。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期,北京的汽车工业难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车业满意的车型。但迅猛发展的客户需求与短缺的出租车市场,使当时的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方针。一时间,以友谊出租公司的第一批“面的”的问世,宣布了“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当时大规模使用一种小型的面包车。10块钱10公里,不但能挤进好几个小伙子,更能放下自行车、电视机等大件物品,其多功能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满足了当时市民的多种需求。 因为面包车的颜色都是黄色,当时的北京人都管这种小面的叫“黄虫”,上世纪90年代,北京的街头就是这样的几万辆“黄虫”穿梭往来,也是一种风景。 虽然面的能装五六个人,甚至10个人都能挤进去,但是乘坐十分不舒服,摇摇晃晃;可载物,但夏天闷热……这就是面的的“个性”。 于是,政策上开始调整。北京出租车业从1992年开始放开准入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结果是,车辆从1991年的1.私企为绝对主体和少量个体司机的市场结构。 曾经有媒体讨论“面的我们还能打多久”的话题,北京市宣布将逐步淘汰面的,得到了更多的响应者。此后,在1994年开始重新实施严格的准入限制,1996年又先后出台文件禁止企业“变相卖车”、强行换车,主要就是淘汰面的、缩短出租车使用年限(8年变6年)、收车和倒算法、企业兼并等。 § 北京出租车发展历史 1913年,法国人率先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东单开设了兼营马车汽车出赁的飞燕汽马车行,主要是为驻京外国使馆人员、官僚、洋买办服务的。乘客到站点要车的运营服务方式是从马车行的服务方式延续下来的。 出租车主要来往于戏院、饭庄、赌场、烟馆、公园、车站、妓院之间,等候时间往往长于行驶时间。其经营活动由使馆区行政事务委员会管理,职能是负责登记、发放号牌、维护营业秩序。京师警察厅警务处营业课管理车行开业、歇业的登记和调查报告等事。 汽车行挤垮马车行 1918年前后,汽车行开始受到青睐。经营马车行者纷纷开始兴办汽车行,既经营马车出赁也经营汽车出赁。1919年,有汽车行15户,经营外国输入的轿式、篷式四轮马车的马车行63户。1921年,经营汽车出赁的小轿车行有51户。大的车行有七八辆车,小的车行有一两辆车。1923年,有汽车行81户,每户均装有叫车电话。这时车行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大到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名演员、名医、名教授等高收入阶层。 车行分布在东四、东单、宣武门、西四、西单等地区,客户需要用车时派仆人到附近的车行要车。由于车行里的汽车不多,车行在车辆不够的情况下通常互相借车。北起东四、南至崇文门、东起东单、西至西华门为汽车行最密集处。1923年12月8日,北京市运输业、车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车业工会)成立。在210户会员中,马车行只剩16户,盛行了十几年的马车行逐渐被汽车行所代替。 一辆汽车售价1600元至3000元分月还款 1925年,营业汽车行达到77户。经营汽车行的除少数外国人外,大多数是有一些文化水平、懂一点机械常识的中国人。他们从汽车售卖行赊购汽车,期限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分月还款。当时一辆汽车的售价约为银元1600元至3000元,油脂、轮胎零件采用先用后给钱的方式。有积蓄的驾驶员赊来汽车自己开汽车行,既是经理又是驾驶员,自己修理汽车。 上路揽客被称为“野鸡车”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车行租车客户减少,汽车出赁业出现萎缩,每个月都有几户汽车行停业。有些驾驶员便在既无营业点、又无车行的情况下,在车站或旅游点招揽乘客,出现招手要车方式,采用这种揽活方式的车辆被称为“野鸡车”。第二年,仅有14户汽车行维持营业。 1931年,小轿车行增加到59户,平均每户车行有小轿车四五辆、从业人员七八名。有车的人须加入车行,才能领取车牌照行车,习惯上把这种车叫做“走牌子车”。20世纪30年代,营业车流行的车型有“道济”、“别克”和“雪弗兰”等。汽车出赁行业中有完全的汽车行、马车行带汽车行、马车行改汽车行、在车站兜揽乘客的“野鸡车”等。1930年,火车站出现一些专为车行招揽乘客、维护车辆进出站秩序的人(俗称“跑合的”)。他们安排进车顺序,所有进站的营业车辆都要服从他们的指挥,租赁费由这些人与车行二八分成。1948年以后,随着出租汽车业的萧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销声匿迹。 1940年7月,汽车商业同业工会成立,会长是关博泉。参加工会的汽车行达110余户,其中有客运汽车行、长途汽车行、货运汽车行3大类,小轿车数量占一半以上。1945年,北平市政府成立公用局管理北平城区的营业汽车行。194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北平运输机构。4月,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改为华北公路运输总局。10月,北京市工商局管理汽车业的开业登记取消了铺保,私人可以以个人名义开业。 最早的出租汽车车型是“福特” 1913年,北京最早使用的出租汽车车型是美国产的“福特”T型车,模样很像敞篷马车的车厢,喇叭是人力的,刹车装置使用的是“摇轮闸”。 到了1914年,北京的出赁汽车分为用电和用煤油两种类型。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出赁汽车以美国车为主,除了“福特”外,还有“道济”、“雪弗兰”、“别克”、“司徒贝克”和意大利的“菲亚特”。20世纪30年代,出租汽车的车型有“别克”、“道济”、“福特”、“旁太克”、“司徒贝克”、“普力茂”、“雪弗兰”等。各汽车行多采用“雪弗兰”、八缸“道济”车、六缸“别克”车、流线型四缸“福特”车等新式汽车。 1937年至1945年,北京出赁汽车车型变化不大。214辆营业小轿车中,“福特”车占有率最高,有69辆,其次分别是“道济”车45辆、“雪弗兰”车28辆、“普力茂”车25辆,20世纪20年代后期生产的“别克”车11辆和其他十几种杂牌车。部分经营者为了让汽车好看又省钱,换上时髦的车壳,安上四马力旧引擎便上路营业。这种自己组装车的现象比较普遍。 1932年,出租汽车车牌为铁质。1934年,北平市社会局为出租汽车换发新车牌,营业车号码定为2001至4000。1937年,出租汽车使用的车牌是黑底白字加斜红道。1939年,车牌尺寸为420毫米×150毫米,车牌材料为厚铁板,正面为搪瓷,其中营业小轿车的车牌是白底黑字。1945年,出租汽车的车牌编号从1369至2000。 出租汽车起价每小时3元 出租汽车的收费办法以日租用和小时租用来计算。1914年,马车行发展到12户,按日租用的租价为每日22元,按小时租用的租价为早上8时至中午12时的租价为12元、下午2时至6时的租价为12元,每超过1小时加4元。出租汽车的租价是马车的4.4倍。 1923年,租用汽车的人士多起来了,车价按钟点计算,起价每小时3元。据1923年《增订实用北京指南第六编》载:“自长期赁用外,大约第一钟洋3元。第二三钟各2.5元。三钟以后每钟2元。全日合计24-25元。其专往来某处者另议。如往来农事试验场,四钟内8元,过一钟,加2元;往来颐和园五钟内10元,过一钟亦加2元。再远至西山汤山,22元或24元。”汽车也可整周、整月包用,价格分别为100元、350元。 卢沟桥事变前,汽车起价是两元一小时,事变后跌到几角钱。1938年,因汽油涨价,汽车的出赁价格回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汽油供应紧张,出租小轿车业务逐渐衰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