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群书社
释义

§ 简介

五四运动时武汉学生运动领袖恽代英任经理。主要经销革命的进步书报杂志。恽代英创办的《武汉星期评论》由利群书社总发行。为了团结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该社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员董必武、陈潭秋轮流作读书报告。书社还通过邮购工作,联系了一大批外地青年读者。有时接到外地读者来信,恽代英亲自作复,并就便介绍优秀读物,辅导读者读书。1921年6月7日,书社毁于战火。 [1]

§ 创办

1919年12月,恽代英离开中华大学,同互助社的朋友们商量后,决定把互相社、辅仁社、黄社、仁社、日新社、健学会那些相互了解的朋友,组成一个小会社结晶体,在武汉开展新文化运动事业。代英受自己的学校创办的书报代售部的启发,决定办一个和一般书铺不同的新型书社,通过贩卖收报赚钱,既可保障最低水平的生活,同时也为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

随着1920年的到来,恽代英紧锣密鼓地活动起来。代英把自己的薪俸,去掉各种急需的开销,把已剩为数不多的钱献了出来,又找伯父借些了钱,几个穷朋友再凑些,在横街头南口18号租到了几间铺面房屋。除了房租,钱已所剩无几了。为了节省费用,大小事情都得自己动手,代英就带头干了起来。

恽代英作为当地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名牌中学的教务主任,穿着窄袖长衫,戴着近视眼镜,肩上扛着祖父留下的一人长的旧书架,气喘吁吁地从粮道街走过,学校的工友和路人看见了,都很惊奇。

恽代英作了榜样,互助社的朋友们,这些在家里平时都很少干活的人,也都跟着干起来。整整忙了两天,书社内部已完全整理就绪。代英就动员他们各自回家过年,开学再来,只留下恽代英、李书渠、沈光耀、魏以新四人在这里坚持。

大年初一,新春佳节,利群书社在鞭炮声中开张了。恽代英为社员们制订了严格的自修和服务制度,规定自己售书、送报、做饭和干一切杂务,企望以这种方式为改造社会条件。

每天一开门,他们就等待着读者光顾。第一天大年初一,卖了80文,第二天卖了40天,第三天只卖了20文,他们没有泄气。第四天卖了500余文,第五天卖了2000余文,“有两串进帐了!”他们高兴了。从此以后,每天都有几串的生意,形势逐渐稳定了。

代英把他们创新生活的事,写了报道寄往上海。过了些天,以恽代英、沈光耀、廖焕星、李书渠、余家菊、郑遵芳、林育南、郑兴焕、萧鸿举、魏以新等12人的名义写的《共同生活社会服务》的宣言书也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报纸发行到了武汉,关于横街头有个新型书社,出售别处不易买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蔡孑民言行录》、《克鲁泡特金思想》、《托尔斯泰传》等以及北京、上海等出版的《新青年》、《共产党》、《少年中国》、《新潮》、《东方杂志》、《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武汉全市,吸引了各界青年。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人士,也普遍感到兴趣。正好这时,大中学校都开学了,互相社回家的朋友也都回来了,横街头顿时热闹起来,书社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大律师施洋来了,盛赞恽代英他们为武汉三镇人民造福,愿意义务担任利群书社的法律顾问。

《大汉报》记者萧楚女来了,表示决心投到利群书社的麾下,当一名马前卒,同利群书社社员们“并肩战斗,披荆斩棘”,去开创宣传新文化的事业。

从这天起,恽代英和萧楚女建立了终生不渝的生死之交。

书社进入稳定发展时,恽代英为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寻求真理,于4月初和去京投考大学的林育南、郑兴焕、沈光耀同行,前往北京。

北京是当时各种思想最活跃的地地方,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各种思想的斗争更加激烈。当时,追求真理的各地青年风云际会于北京。湖南的毛泽东,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的王德熙、天津觉悟社的代表周恩来、邓颖超都来过北京。恽代英也决心到这个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去取得真经。

一年前,代英已参加了北京最大的社团“少年中国学会”。他的活动和他的独到见解,受到会员们的重视。4月10月举行的少年中国学会常会上,恽代英被公推为该会图书编辑部专员,领导图书出版工作。他埋头写了大量文章,给学会的朋友们写了热情洋溢的信。信中,他批判了当时的重文轻实的风气,希望人们理解文学、哲学的真价值,要求学会的朋友们“不要做新政客,不要看风色、争权力。”

他专门为《少年中国》写了长达四万字的论文《怎样创造少年中国?》,阐述了创造少年中国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改造自己才能改造国家。

对社会主义学说,恽代曲也作了认真的探讨,在下半年的《少年另》上发表了《论社会主义》。

恽代英怀着满腔热情,寄希望于少年中国学会这个团体。在和李大钊、邓中夏以及马克思说研究会的许多朋友们交流了思想后,他增长了知识,受至最启发。同时他又感到学会存在不少问题。他认为,会员中确实有不少“有力的个人”,然而学会本身并不是“有力的团体”。因此,他积极建议:在明年的年会上就这些问题进行一次研究和讨论。这也就是一年后在南京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年会。

恽代英访问北京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他目前正在从事的事业取得经验。参观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和该团的第一组成员施存统、俞秀松、何孟雄等亲切会面、交流思想。这时,这个组已面临解散的窘境。经济上入不敷出,食堂亏损严重,连团体成员的饭都有开不出了。团员意见分歧,精神涣散,不久前开了个会,各奔前程、自谋出路去了。第一组宣告失败,另外三个组也处在风雨飘摇中。

在这段思潮起伏的日子里,在这个思想活跃的古城里,恽代英和来京求学的林育南、沈光耀、郑兴焕,以及早一年考进北京大学的刘仁静,共同回顾了他们建立的互助社、利群书社的活动,对这棵幼稚嫩芽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作了总结。为了求知已,长见识,他们风雨无阻,不辞辛劳,奔波在京郊路上,一起去拜拜访有识见的人士,以研究世界各种思想潮流,探讨另的未来。

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6月19日的常会后,恽代英离开北京,返回武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