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源寺 |
释义 | § 概况 兴源寺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在清代素有“小五台山”之称,境内庙宇林立,兴源寺是其中最大最中心的一座,不仅规模宏大,造型也美观。兴源寺位于库伦旗中街以北,是锡勒图库伦主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竣工于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皇帝赐额"兴源寺"。 后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一座。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着中轴线修建面阔九间,进深九间,通称"九九八十一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两侧又对称地修建配殿和钟鼓楼。这次扩建和增建,用六年时间才告竣工。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规模的。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筑结构上采取汉藏结合式,为二层建筑。并在兴源寺和与兴源寺相邻的象教寺(建于1670年)四周筑起高大的围墙,使兴源寺和象教寺连成一片,形成占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工程历时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1] 兴源寺座落在旗府所在地的库伦镇东部,北靠巍巍群山,南临穿街越柳的库伦河,周围翠柏苍松环绕,鸟语花香。从建筑布局看,殿堂楼宇的设计博采汉、蒙、满、回等民族建筑风格之长熔于一炉,铸为一体。同时,还巧妙运用了形体组合和空间对比,于严整中求谐调,封闭中求疏朗,闭而不塞,庄严典雅。 寺院中古松掩映,使殿堂显得更加幽静肃穆。置身其间,别有情趣。真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似重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之一。[2] § 喇嘛 兴源寺 兴源寺没有转世活佛或呼比勒罕。为首的喇嘛称锡勒图库伦旗的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缺出一向由清朝理藩院补放。1931年3月19日,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锡勒图库伦旗政教分治办法》之后,掌印札萨克达喇嘛一缺为二缺,即行政和宗教各一缺。前者称札萨克,后者称兴源寺锡勒图喇嘛。 兴源寺札萨克达喇嘛大都来自青海省乐都县碾伯地方的萨木鲁家族,为藏族。到1931年3月,共传二十三任。其中第三任、第二十二任、第二十三任不属于萨木鲁家族。第二十三任罗布桑林沁为库伦旗蒙古族喇嘛,在政教分治之际后还俗而改任旗札萨克,到1947年土改运动开始为止,只相传三任。政教合一时,札萨克达喇嘛之下设札萨克、德木齐,格斯贵各四缺,辅佐管理全旗政教事务。分治后,锡勒图喇嘛之下只设德木齐、格斯贵各二缺,协助锡勒图喇嘛管理宗教事务。兴源寺常住喇嘛135名。[1] § 法会 兴源寺法会 兴源寺每年举行盛大的法会4次,届时全旗大小喇嘛全部参加。正月和六月的十四、十五两天为跳鬼会,每隔三年即逢牛、蛇、鸡年举行一次"喇嘛"法会。这是规模尤为盛大的法会。筹备工作提前两个月开始,主要是制成"喇嘛丸"。法会从七月初五至初七,用3天时间整修座位,从初八正式开始至十四日,共7昼夜。期间,凡参加诵经的喇嘛必须持斋,不得走出寺院外围石子摆成的界线。每逢嘛呢法会,兴源寺内外香客云集,当街货摊摆得琳琅满目,热闹异常。[1] § 现状 兴源寺班开班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源寺一度成为库伦旗党政机关办公的地方。寺内的佛教、经册在土地改革中被毁掉。"文化大革命"中兴源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只存正殿完好无损。 1986年,库伦旗人民政府对兴源寺进行维修,使这座古寺面目一新。[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