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释义 | § 简介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 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 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 印度的自治。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 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 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这 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 § 简评 印度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甘地主义。甘地主义是在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产生的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等。甘地的哲学思想是宗教的泛 爱论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结合;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的自治、独立 P经济思想是提倡手工纺织, 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甘地主张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 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 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甘地比较重视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促使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面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