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俾格米人 |
释义 | § 简介 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Pygmies),依靠狩猎采集为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亚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陀人,两词皆出自西班牙文,意为小黑人 。尚未发现两者之间有遗传上的联系。 人类学中指男性平均身高不足150公分(59吋)的人种,稍高的称为类俾格莫伊人(Pygmoid)。赤道非洲的俾格米诸群体是最著名的,俾格米名称多半指他们。非洲喀拉哈里沙漠的布西曼人也是俾格米人身材。 亚洲所有俾格米人都是尼格利陀人,这些群体在生物学起源上没有联系。住在刚果(金夏沙)伊图里(Ituri)森林的著名俾格米人诸群体代表俾格米文化的样板。他们全体被称为姆布蒂人(Mbuti),可能是该地区最早的居民。 赤道非洲的特瓦人(Twa,巴特瓦人〔Batwa〕)也颇有名,住在萨伊、卢安达、蒲隆地的基伏(Kivu)湖周围的高山和平原上。很多人专门制陶器出卖;有些以打猎为生;还有人充当宫廷乐师和侍从。向西在刚果河以南的沼泽地带住著人口众多的茨瓦人(Tswa,巴茨瓦人〔Batswa〕)。主要以捕鱼和设陷阱捕捉动物为生。 在刚果以北,乌班吉(Ubangi)河以西的森林里住著巴宾加人(Babinga)。也是被涵化的类俾格米人的一个群体。再向西行,在喀麦隆和加彭还有些分散的群体。在体型上甚至更接近真正的俾格米人。 § 特征 俾格米人体质特征是身材矮小,头大腿短,皮肤暗黑,鼻宽唇薄,头发鬈曲,体毛发达。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俾格米人体力过人,自食其力,自称是“森林的儿子”。俾格米人头大腿短,长得精瘦,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俾格米人脸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身背自制的长弓短箭,出入热带原始森林。 俾格米人身材最高1.4米,生活在中部非洲森林里的俾格米人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继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们不是长得畸形,是特殊的人种。 § 生活 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单位。男人以氏族为单位进行活动,没有私有观念,过着原始有、穴居生活。和其他黑人相比,俾格米人肤色较浅,呈深棕色,头发不像其他黑人卷的那么厉害。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视。 俾格米男子擅长打猎,喜欢集体围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树根。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数字和时间概念。 § 风俗 俾格米人 妇女用母乳化妆 俾格米人用芭蕉叶、棕榈叶当衣料,用象骨、甲虫、羚羊角、龟背壳等做项链、手镯等。现在,由于经常有游客光顾,俾格米人也学着穿起了衣服。但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游客所赠,自己并不会制造。他们将采集到的各种野果子捣碎,把汁液与妇女的乳汁混合在一起做化妆品。因野果种类不同,颜色各异,所以,配制出的化妆品五颜六色。俾格米妇女喜欢浓妆艳抹。澳门在脸部绘上几何图形,以增加美感,驱妖祛邪,用来表示吉祥美好。 树叶搭建茅屋 俾格米人盖房不用砖瓦和沙石,他们就地取材用芭蕉叶或棕榈的枝叶,搭成高1.5米的椭圆形简陋茅屋。茅屋按小群落整齐有序地搭建,各家独立又户户相连形成一个圆圈,长老的住房位于圆圈的中心。森林里光线暗淡,小房屋隐蔽在高大的植物中,容易躲避野兽的袭击。 各家茅屋面积五六平方米,屋中间的石头上生者着一堆火,上方架着一个泥罐子,树干横在地上当凳子,墙上挂着弓箭、兽皮、象牙、羚羊角,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家什。平日一家睡在用兽皮和杂草铺就的地上。尽管生活简陋,俾格米人却自得其乐,他们远离城市的嘈杂和战火的纷扰,在密林里建立了自己的“桃花源”。 吃白蚁,护森林 俾格米人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十分灵敏,是捕猎的高手。如果一只蜜蜂在距离他们10米外飞过,他们能准确地说出蜜蜂的种类和雄雌。俾格米人发育快,八九岁时性机能就发育成熟,开始过性生活。一位刚果(金)的俾格米少女说:“我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后,夫妻间要忠诚于对方,不能乱来。 俾格米人喜欢盐,爱吃白蚁。白蚁出洞,预示大雨降临。每当天气闷热,下雨之前,俾格米人就去找出洞的白蚁,一边捉一边吃,津津有味。喀麦隆俾格米部落的一位长老介绍说:“吃白蚁对身体有好处。平时不下雨,我们就用烟把白蚁熏出洞。” 俾格米人把森林视为“万能的父母”。他们不允许砍伐生长着的树木。枯干的树枝能用来取暖或做饭。曾经有一支西方探险队到达俾格米人居住区,因为随意砍下树枝而被愤怒的俾格米人赶出了居住区。 § 濒临绝种 俾格米人 非洲大陆的中非共和国、几内亚、喀麦隆、卢旺达、刚果(布)、刚果(金)、布隆迪、加蓬、安哥拉、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都有俾格米人居住。和外界社会的不断接触,开阔了俾格米人的眼界,现在,不少俾格米人穿上了衣服,把肥皂、火柴和香烟带进了部族。 俾格米人濒临绝种的危险。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强体质和力量。歪理邪说驱使他们犯下罪恶的勾当。改善俾格米人的生活、保护珍惜人种,引起国际组织的重视。尽管有些国家对生活在本国的俾格米人实行了特殊的待遇和政策,动员他们离开原始森林,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是,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然依恋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欢继续过封闭的原始生活。 喀麦隆政府正采取措施,保护濒临灭绝的俾格米人。喀麦隆最大的俾格米部族是巴卡部落,不不足4万人,其次是巴科拉部落和梅德藏部落,分别约有3700人和近1000人。 § 非洲俾格米人 分布地——刚果(图中黑色部分) 又称尼格利罗人(Negrillo),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刚果、加蓬、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安哥拉。属尼格罗人种尼格利罗类型。没有统一的语言。崇尚森林。历史上,他们曾是非洲中部地区的主要居民,在班图人大迁徙时一部分被同化,其余则被排挤到热带森林深处。殖民者入侵后,又遭到残酷屠杀,人口锐减。尼格利罗人男子狩猎,女子采集。用猎获物与邻族换取必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年岁最大和最聪明的人被公认为族长。血统按父系计算。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能歌善舞,歌舞均有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乐器种类较多。中部非洲各国政府已相继采取措施,帮助尼格利罗人改变生活方式,走出森林,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尼格利罗人分为若干地区群体,主要有: ①班布蒂人。下分埃费和阿卡等支系,居住在扎伊尔东北部伊图里河一带。 ②巴特瓦人。居住在扎伊尔境内开赛河和刚果河中游之间地区,是最大的尼格利罗人群,居住在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境内的亦称巴特瓦人。 ③巴宾加人。居住在加蓬和刚果境内。另外,在加蓬境内还有3个小的尼格利罗人群,名为克维人、邦加人和科亚人。 § 亚洲俾格米人 安达曼人 又称尼格利陀人(Negrito),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和安达曼群岛,是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他们可能是东南亚 (包含新几内亚) 的原住民。矮黑人和其他人种比较起来有最纯的粒线体DNA基因库,因此他们的粒线体DNA被拿来当做研究遗传漂变的基础。尼格利陀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观上相似,有着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肤;但是,遗传检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尼格利陀人与非洲人关系疏远,并在早期便从亚洲人分支出来;学者对这个结果有两种假说: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说”的残留后代,或他们是其中一支最早现代人类的后代。一般相信,尼格利陀人外表与非洲人相似是由于对相似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血缘上的关系。 尼格利陀人是东南亚古老居民。相传二三千年前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后受马来人排挤和同化,现仅存留于马来半岛泰、马边境的密林深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沼泽地带,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和棉兰老岛的偏僻山区,以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等地。包括塞芒人、库布人、阿埃塔人和安达曼人等支系。无统一语言,各支系有自己的语言或借用邻族语言,并受邻族文化影响。少数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多数保持万物有灵和巫术信仰,有巫师。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社会无阶级,也无首领。多以狩猎采集为生,由40~60人组成群体,在一定的地域内活动。住所系用竹竿或树枝搭成的简陋窝棚,上面盖以树叶或兽皮。 部分人转向定居,从事刀耕火种农业,种植旱稻、玉米等;部分人从事捕鱼。开始与邻族发生以物易物的交换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